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德纲是红透了大江南北的笑星。但他的成功却是从辛酸开始的。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得花费四五个小时。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  相似文献   

2.
在暗处蓄光     
赖庆沅 《社区》2011,(11):30-30
一次,梅兰芳演出他的成名作《霸王别姬》,台下观众赞叹不绝,连声叫好。这时.前排的一位老者却突然起身,大声说道:“什么名角,徒有虚名!”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老者迅速退场。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8,(11):16-18
让——米歇尔·雅尔是所有时代最成功的法国艺术家之一,他无数次打破了出席音乐会人数的记录。他在伦敦、香港和北京举办的音乐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乐迷——而他于1997年在莫斯科举办的演出则吸引了300万的观众!  相似文献   

4.
姜钦峰 《可乐》2011,(5):68-68
第一次到北京,刚下火车,他就急着打听北京什么地方酒吧比较多。别人见他风尘仆仆,还背着吉他,心里已明白几分:“小伙子,你应该去后海啊,那地儿酒吧多。”他连忙道谢,转过身,心里却直犯嘀咕:没听说过北京还有大海啊。  相似文献   

5.
孟谦 《社区》2008,(4):8-10
50多岁的张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十多年前的一次拆迁,使他得以从居住了好几代的大杂院里迁出,住进了北京市郊的单元楼小区。但他总忍不住回自己熟悉的老街老巷看看——虽然自己曾经居住的大杂院已经没了,那市中心的繁华与兴旺的人气却使他留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近来几年已经不怎么再往回跑了,因为每每回去,老街的境况让他感到失望,虽然地处北京腹地,但那里却已经没了原先的人气。  相似文献   

6.
评书《聊斋》历来由说书艺人在书场演出,从1909到1932年,张智兰、庄耀亭、尹箴明等报人以评书形式、用北京方言演述《聊斋》故事,23年的时间内,在北京的报纸上连载了300多段,是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聊斋》白话传播活动,也是《聊斋》传播形式的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7.
潘抒 《社区》2010,(14):63-64
周立波第一次过长江演出,多少还是小小惊动了一下北京。日前,在众人好奇的期待中,周立波和余隆音乐对话的“欢乐颂·交响音乐新赏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演。这场特殊演出不仅所有的票早早售罄,记者更在现场看到了很多熟面孔。除了余秋雨马兰夫妇和钱文忠的捧场,崔永元这样的名嘴也赶来一睹究竟。而北京的媒体几乎悉数出动。  相似文献   

8.
吕迎旭 《社区》2012,(14):36-36
巴勒斯坦虽仍处于被以色列占领状态。但这里上网倒还挺方便。据统计,每十个巴勒斯坦人中,就有约一个网民,卖菜的小贩都可能是资深的网民。这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名列前茅。巴勒斯坦人上网除了与外界保持联络外,最重要的就是交流一些生活趣事,当然很多段子都离不开他们被以色列围困下的生活。 比如前段时间。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在巴以换俘中获释回到以色列的家中,巴勒斯坦网民就以他们特有的幽默方式向他告别。有段子这样写道:在交还沙利特后,哈马斯又给了以色列一个“惊喜”,那就是通知他们沙利特已在加沙结婚生子,他的儿子将被用来进行下一次交换。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9日凌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他自1978年起与姜昆搭档,演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段。在送别李文华时,姜昆含泪说起这位亦父亦兄的搭档,深情一片……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北京青年,过着充满激情却穷困潦倒的生活:主业是吉他手,副业是歌手、制作人。在演出淡季,他整宿整宿不睡觉,一心扑在电脑上,把自己的想法敲打成文字——《简单未遂》。  相似文献   

11.
暑假已过了二十多天,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慢悠悠地买了车票往家赶。在车上他却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说是她马上要到外地演出,不能等他回来了。他一听就有些生气:“要外出你早说啊,我说不回来你非让我回来,我现在在车上,你又走了。”妈妈在电话那头满是歉意:“小原,对不起,才接到一单演出。你在家好好休息一下,我最多一周,不,最多五天就回来,冰箱里有哉买的你爱吃的菜,还有冰漠淋……”他不等她说完就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2.
掌声无错     
《可乐》2007,(12)
他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选择演出的场地总是只能容纳一两百人的小礼堂。在演出时。他不能容许其他人发出一丝声响。一次,一个观众的手机响了一下,他愤然中断音乐会。在他的一场新年音乐会上,举办方发给每个观众一张"入场须知":为了您能够欣赏到最精彩的演出,请务必保持安静。  相似文献   

13.
王勇 《社区》2011,(18):20-20
周末的夜晚,一个人在书房上网,一段特殊的个几演唱会视频让我难抑感动。主角吴海平今年55岁,以前是一名门卫。他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年轻的时候在学校里就常在各类歌唱演出中担任领唱。30年前,他痴迷上了民歌,从此废寝忘食,不能自拔。为了唱好歌,他去拜访过北京音乐学院附中的老师,自费掏钱买了很多声乐方面的教材,在学习的同时还不断揣摩。  相似文献   

14.
京根儿 《北京纪事》2013,(12):101-103
“外甥打灯——照旧(劳)”“狗挑门帘儿一嘴巧”……歇后语在北京由来已久,并深受北京人的喜爱,挺至曾出现过以北京歇后语为题的相声段子。一前一后,音调押韵,意思照应,义夹杂着北京人生活中特有的幽默,言语中不时露出一两句歇后语,既形象又体现了说话人的机智,短短的歇后语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电影《建国大业》由172位明星零片酬演出,投资只有3700万元却卖出4.2亿元的票房。提到《建国大业》就不能不提到影视巨擘韩三平,而韩三平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位红色母亲一直对他大力支持,一直给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尊重的境界     
陈勇 《可乐》2010,(5):60-60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 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组扣系好。那位观众走后。他又悄悄把纽扣解开。  相似文献   

17.
方董是个农村娃。自小喜爱哼上一两声京戏,七岁时被送戏下乡的老师发现并带到了北京。 方董灵性极高,不到一年光景就登台演出了。随着他演绎角色的增多,赠予他的掌声和鲜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他扮演的小杨四郎,几乎成了方董的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18.
咱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981年,张大奎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个农民家庭。一次高烧,乡下有限的治疗条件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父母把他抱到北京来求医,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回答:“核黄疸后遗症”,俗称小脑瘫痪。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幽默大师”林语堂(1895-1976)在他的一生中,曾两次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次是发生于1929年的《子见南子》演出事件,另一次则是1955年发生于新加坡的“南洋大学事件”(亦称“林语堂事件”)。  相似文献   

20.
田夕 《北京纪事》2014,(8):4-10
五月,已经开始感受到夏季炎热的北京,演出商张强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向记者讲述着国内最近演出生意的不景气。张强曾经是中国大型音乐会《同一首歌》的工作人员,后来又当过几位歌星的经纪人,但是这些工作都没能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2007年开始张强开办了一家小型的演出公司,命运由此转变。从2009年到2012年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内,因为演出市场的异常繁荣,张强用挣到的钱买了一辆价格超过百万的奔驰越野车和一幢150平方米、均价4万元的住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