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走”是一种生命现象,也是作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茨威格看到了人渴望摆脱平庸、让生命放射出光彩的内在动因,让亨丽哀太太“出走”了一回,但他尚未承认人类“出走”的正当性。葛利叶也专门表现过出走,他是把“出走”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来思考的,并认为“出走”根源于人的生命冲动和人性意识。在茨威格和葛利叶笔下,出走之地均是旅馆,这暗示着:既有的存在不是家,而家在别处,也许就在“出走”本身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生命生活展开之必然性结构的角度来看,欲望与需要虽同出一源,却又有着本质的差别:需要产生于人的生命生活展开的必然性结构,其满足是对生命生活主体性的肯定与尊重;欲望则是需要的异化形态,它产生于对人性需要的错误理解和不合理压抑,无止境的欲望追求是对生命生活主体性的否定与贬损。对需要和欲望这二者关系的批判性辨正,也是对欲望哲学式的内在批判,这种批判始终尊重每一个体生命的价值主体地位,始终着眼于每一个体生命生活的内在需要,因而根本不同于那种仅凭主观价值设定而对事物妄加评判和指责的道德主义外在批判。  相似文献   

3.
人生一世,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实现人的创值,也就是要多为社会做贡献,以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然而,人同时又是一个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充满了欲望的生物体,不时勃发着生命的冲动。于是,有人认为,作为感性存在萨欲望只会有碍于人的价值实现。其实不然,通过对欲望及其与人的价值实现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将会看到欲望对人的价值实现是具有私极价值的。一所谓欲望,就是指当生命有机体处于缺乏状态时,对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客观存在产生的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虽然人的欲望与动物的欲望存在着根本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丝毫掩盖不了由其自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中,每当社会矛盾尖锐时,中国人就会萌生"出走"意识。《硕鼠》中的乐土描述的是劳动者的乐园;《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而"水浒"则反映了江湖士人的政治梦想。这些文本中的出走意识有三个特点:主人公的出走是被迫的;出走对主人公的生命精神起着有益的保护作用;出走的妥协性决定了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对生命个体的欲望、灵魂以及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是市场化年代小说欲望书写的重要内容。市场化年代小说的欲望书写,有的致力于表现生命个体被欲望漩涡吞没的生命情境,有的表现了个体在灵魂与欲望二元冲突中的生命煎熬,还有的则尝试跳出灵魂与欲望二元冲突的模式,来探寻灵魂与欲望之间更复杂、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实现意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是历代文人中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庞大群体。吊唁死者时的种种怪异行为 ,表现了魏晋士人对死亡的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把人格的自尊视为生命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 ,各种相互对立的人格都在这里发展到了极致。但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却是历代文人中最微弱、最残缺的  相似文献   

7.
艺术崇高是在人的生命抉择和奋斗中 ,通过美感体验展示生命的价值 ,它是艺术主体以人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将现实的美和崇高转化为艺术的美和崇高 ,表现为生命艺术化和艺术生命化相统一的活动。艺术崇高的使命在于在主体自由精神的引导下 ,激发人的生命活力及生命的无穷的创造欲望 ,以表现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展示对人生命本真的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先秦留下的史论,提供了"人之发现"的部分片段。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先秦黄老学说,提倡在节欲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人的欲望。在类似的文献中,养生的目的是治国,追求的是现世价值。到了庄子那里,个体生命具备了与王命和天命对抗的地位,其价值完全超越了国政的意义,成为真正私人的追求。春秋时期,出现了另一种观点,即以奉献生命、牺牲生命而获得"不朽"。这种观念追求的是永恒价值。无论是将保养性命与政治价值相等同,还是单纯追求生命长度,抑或探索生命的永恒价值,其落脚点都是人的生命,亦即人本身。  相似文献   

9.
晚明时期,长期被束缚的自然感性欲望得到了极大的张扬,文人以感性欲望的满足为人生重要目标.晚明文人的欲望追求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精心经营之上,包涵着复杂而丰富的审美内涵.首先,对感性欲望的关注极大拓宽了审美视野,“欲”的满足和转化意味着人的解放,象征着美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其次,文人在欲望追逐中沉醉与彷徨,努力在日常生活的领域建构人生理想;体验到的除了生命本真的快乐与价值,还有对欲望复杂涵意的反思,反映了文人的精神挣扎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驴皮记》和《改邪归正的梅莫特》没有直接的情节联系。这两篇小说内在的关联在于共同探讨了人在欲望面前的各种因境:《驴皮记》揭示的是人离不开欲望,但生命和欲望却又成反比;《改邪归正的梅莫特》进一步深化了欲望问题,那就是即使欲望的实现不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无限度的欲望依然可怕,因为它将把人带入无尽的空虚。  相似文献   

11.
欲望和感情是人的现实存在和生命基本样征,并表现为人的现实需要和利益.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或宗教学说,或是宣扬理性压制欲望的禁欲主义甚至绝欲主义,或是宣扬对欲望不加节制的功利主义、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都是对自然感性认识和处理的偏失.以理性主义控制欲望冲动和调节情感,恰当调节个体的需要和利益,达到个体与社会利益的相协调,并使内在生命自然处于和谐;通过不懈的博学明理、躬身践履的理性主义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是成就和实现道德自我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汉赋作家的生命欲望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形态第一,通过大赋写作,迎合帝王的好尚,扬名当世;第二,通过写作、立言,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身后声名之不朽;第三,试图通过讽谏之义的表达,确立作家在特定格局中为人们所认可的角色形象。所有这些,都对汉赋作家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汉代自朝廷到民间普遍存在的奢靡铺张、纵游恣乐的风气,不仅成为汉赋作家生命欲望得以滋长的土壤,而且还无形地塑造着他们尚“侈”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3.
孔子人性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人性思想中包含了对人性的特征、人性的构成、人性与智或思维的关系 (性智相分 )的分析与论述。在孔子看来 ,人性要素的理想组合形态中 ,占有权力和财富的欲望 ,避害的欲望甚至生存的欲望都将退居次要的地位 ,而义务感 ,责任心和对人民生命的关爱则占居绝对支配性的地位。孔子对人性的这种价值导向 ,对中华民族的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媚:感性生命的欲望表达》采用宏阔贯通的研究视野,重在探讨"媚"范畴的生命机缘与人性建构的关系,将历史审视和当代批判融为一体,整合了感性描述、知性分析与理性辩证的研究方法,深入阐释了"媚"的美学意义、人学内涵和文化归属,其研究视域新颖。该书通过对"媚"范畴的系统研究彰显审美的多样化对人的存在的价值意义,以把握生命本真与艺术审美的血脉之联,实乃在诠释"美学即人学"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一书肯定了欲望的功能及其合理性 ,但又指出了纵欲对宝贵生命的种种危害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节欲”、“适欲”、“审顺其天而以行欲”的主张 ,力图实现欲望、生命和理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命在当下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变成固步自封、束缚创造的惯性模式和价值预设。这尤其在德勒兹式的生命主义那里达到极致。对德勒兹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既要基于技术与生命彼此纠葛的悖谬现实,又要回归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从"内在生命"到"欲望-机器",观念论和生命论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结却日渐解体,生命亦最终脱离了哲学的掌控,陷入"一切生命皆技术-生命"的困境。梅亚苏的思辨实在论和埃斯波西托的免疫逻辑或许启示出另一种生命论的路向,重新探索对生命说"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生存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模式,即生命—创造—生成—超人—永恒轮回。其中权力意志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它激活生命,不断能动地为生命创造、生成各种可能性的意义存在。生命的本质内涵是自我创造,不断生成和毁灭,这一过程永恒轮回,在永恒轮回中有可能生成为最高的意义存在即超人。这一生存模式由于夸大感性和意志而忽视了人存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新生代作家毕飞宇、上个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传奇女作家张爱玲与解放区作家赵树理分别塑造的女性形象玉米、曹七巧与三仙姑这3个女性形象都充分体现了作家在视域侧重上对人类感性生命欲望的关注,并以在人类感性欲望的挖掘中寻求对人性认识的深刻为最终意旨。三者尽管在时代承载与审美感受上有差异,但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引起我们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对普遍人性的思考,这也正是其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希腊神话和传说注重世俗个体的自由和人间英雄的荣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古希腊民族在追求生活欲望的满足或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完整人性和浪漫奔放的自由精神.同时,它始终关注人类的存在境况,展示生命的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揭示人类的欲望冒险带给人们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的人生体验,蕴藏着深刻的现代性价值.它以诗性想象表达了远古希腊人力图诠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原始观念,是躁动不安的西方思想文化超越性发展模式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作品,指出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代表着中国文学欲望发展从世俗欲望向肉身欲望转移的发展之路,在无尽的欲望狂欢下,贾平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使命,生命沉思与欲望跃动相互纠结成为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