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首创政治伦理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首创中国古典政治伦理学,其主要思想是与中国古代伦理国家结构形态相适应,提出了对为政者的政治道德期望。其内容主要有:为国以礼;为政以德;治民“道之以德”;举贤能、不嫉贤;反对专制人格;爱人、爱民、为仁,等。孔子首创中国古典政治伦理学,具有现代意义和世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着各种思想的精华.法家认为重法是爱民的手段,强调赏罚必信、法因时变的思想都为王阳明所吸纳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盖立涛 《理论界》2023,(7):1-6+115
墨子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肯定了民的地位,主张民为国本。在看待君民关系时,墨子认为君应当把民放到首位,先民而后君。此外,墨子还提出了“天民”思想,认为天与先王兼爱万民,为政者应当效法天与先王,以民为本。同时他提倡兼爱,主张兼爱万民,为政者要具有爱民之心,还要行利民之政。爱民为仁,爱民发自君主的仁爱之心;利民为义,君主应当探求利民之策。墨子的爱民利民思想,体现了他的民本立场,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人民性。人民的福祉永远是墨子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和政治思想的理论根基.春秋时期,人们的头脑中尽管还有非常浓厚的天命鬼神观念,但已认识到鬼神的意志是由民的福祉和感受决定的,即"夫民,神之主也".对于国家的祸福兴衰,不在于祭祀之厚薄,而在于国君的道德修养状况和是否爱民.国君一旦不修身、不爱民,则必然"神怒民叛".此外,民本思想除了凸显政治和道德的关联外,还将道德修养与个人的命运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文思想伦理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马娟 《中州学刊》2004,(5):133-135
<管子>是后人对管仲言行思想的记载,是研究管仲思想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史料,内容极为丰富.其修身思想、爱民思想、依法治国思想、用人思想以及他重视发展经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注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等,都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本观的人文价值及其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跃 《河北学刊》2003,23(4):77-79
民本观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而特殊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传统民本思想以人本否定神本 ,强调富民、重民、爱民、教民 ,对君本思想及其制度具有牵制和约束作用。但是 ,传统民本思想内含等级性、体制空缺、工具设喻性的缺陷 ,与现代民主观尚存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包括男女平等思想,而且包括建立男女平等思想基础上的反对包办婚姻思想,开展妇女运动思想等.这些思想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对我们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6,(6):97-100
王安石秉承"人言固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宗旨,针对北宋王朝内忧外患、财政困穷、民风衰败的现实,希望通过变法,改革赋税、机构和军队,富国强兵,增强国家实力。而遵循"作法何常,视民所便"原则的苏东坡认为王安石变法,无论从思想看,还是从实施看,都是仓促的,造成不良后果;变法的内容不系统不完善,实行过程产生重重矛盾,于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并从儒家仁政爱民的视角提出以民为本的法制思想,且以实际行为来实行。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核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以形成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宋明理学具有的以爱国爱民、平天下为内核的忧患意识和济世精神,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统一团结的社会理想与精神支柱,这是一种"经世致用"、"天理之和"、"公天下"的新境界,也是宋明理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0.
刘艺 《西域研究》2001,(1):70-77
本文旨在历史、文化和比较视野中重新审视杜甫及其西域诗.他的西域诗从反战、爱民思想出发,对战争充满悲伤、担忧,这与岑参等人充满激情和乐观精神的反映盛唐气象的边塞诗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背景的.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对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必然性、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强调在学风上必须反对个人主义、切勿空谈,反对将理论学习与思想意识修养割裂开来,虚心向群众学习,并提出了"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联系实际"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宣传阵地予以高度重视.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儒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反对谶纬虚妄、天人感应的理性主义思想 ,二是反对佛道和不良世风的以“礼义”为本的儒学伦理道德思想 ,三是反对空谈性命的经世致用思想。这三个方面相互交叉、密切配合 ,共同构成了欧阳修的儒学思想整体 ,指导了他的治学和政治生活。欧阳修的儒学思想对于走出相对落后的汉代经学理论 ,恢复儒学的主导地位和建构新儒学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樊毓霖 《阴山学刊》2004,17(4):97-101
苏轼思想发展经历了积极用世、理想受挫、醒悟深思、冷静归隐、愤激超然五个阶段,一生信奉儒家"尊主泽民"思想.不论在政治生涯中得意与否,他也不改初衷,表现出一个正直的封建地主阶级文人身上的那种忠君、为国、爱民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对封建统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陈宙 《南方论刊》2012,(7):95-96
通过冼夫人一生的历史事实,结合中华传统的儒家、法家思想,分析冼夫人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冼夫人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其精神核心——爱国爱民。  相似文献   

15.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1,14(1):67-70
重民轻君,以民为本,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思想.陈寿著《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又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安民为大道;二是诚心爱民,定创嘉绩;三是用司法权和行政权保护民众;四是君民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功利主义思想,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修身时吸收各家所长,治家时家教内容与时俱进,治国则以忠君爱民为最终目标.正是曾国藩的这种内容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使他在社会发生巨变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建功于当代.  相似文献   

17.
杜贵晨 《河北学刊》2013,33(1):92-98
"爱民主义"是以"爱民"为宗旨的一种"主义"。"爱民"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而"爱国"一词晚出,其后长时期中用量亦少。但近代"爱国主义"大行于世,至今有"爱国主义",而无"爱民主义"。"爱民"之义,古代文学中多表达作"为民",唯《三国演义》、《歧路灯》等小说中不乏"爱民"之说。《歧路灯》写谭绍衣作为主人公谭绍闻的对照,办案中"曲全生灵",又写季刺史"午夜筹荒政"等,更是中国古代堪称以"爱民"为"主义"的长篇小说。《歧路灯》的"爱民主义"有其历史的、时代的、个人的、文学的渊源,有首创和示范的意义,但也有受封建制度约束和"清官"思想的局限。研究这一问题,对当今读书、治学和为政都有参考意义。建议将谭绍衣勘灾一段描写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8.
费耶阿本德认为,创新须具有批判精神,特别是要具有批判权威的精神;在批判的基础上倡导多元思想;并保持一种开放性思维.为此,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告别理性,主张无根基的知识,强调"增生原则"和"韧性原则",推崇"怎么都行"的开放性思维.费耶阿本德创新思想对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秦位强 《兰州学刊》2007,1(6):43-45
毛泽东长期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对官僚主义的实质、表现、根源和危害性都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遏制官僚主义和其他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在他们的一些著作中包含深刻而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在人与自然、实践与自然、社会制度与自然等方面的科学论述中无不包含生态思想.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生态乌托邦"主义,切实解决现实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