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科学是研究探索自然科学真理的。在其探索真理的征途上,不但要克服来自自然界本身的困难,而且要战胜由于愚昧落后以及认识的惯性所形成的旧传统、旧观念;在阶级社会中,尤其要冲破剥削阶级利用群众中的某些迷信、愚昧而维护自己统治所设置的种种禁区。所以,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不仅要向自然界开战,而且还要向一切阻塞科学事业发展的思想上的、政治上的障碍开战。没有思想上的解放,便不会有科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说到“性科学”,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禁区”,其实,把性问题视为禁区那是再滑稽不过的事。因为且不说性问题涉及计划生育这样有关国计民生的治国大策,而且两性现象和关系本是人们无时无刻不遇到、成年男女天天在亲自经验着的问题。作为社会学,应不同于一般的性医学研究,而要深入研究关于性的种种设制、习俗、观念(其中也包括关于视性为禁区的观念)的阶级和历史根源以及发展趋势。性的问题,不只是生物性的,而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有关,尤其同家庭(也即人类自身生产的形式)发展阶段有关,因此这方面又很不同于吃饭问题。“食色”两字虽常被人们连在一起使用,但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性问题,还需要有更深刻而细致的方法论。不过,再高明的方法论也只能产生于研究的过程之中,而不可能在研究之前一应俱全。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方法论都正确了方可研究人类的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打破禁区乃是创造正确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我们想,这一点不仅适合于这一禁区,也适合于至今仍被视为禁区然而又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3.
性生活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影响每个男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妇女在性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探讨妇女的性及性生活的社会调适就显得特别有意义。然而在我国,这个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由于社会文化的原因,却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李昆峰编译的美国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新的综合》中写道:“性是人类生物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性是渗透到我们生命存在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千变万化、无限复杂的现象。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性都以新的形式出现。但是,对于性存在的意义及其演化实质,对于性与性引起的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意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马克思主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没有人的自觉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呢?一句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生理的和心理的;有个人的和集体的;有生存需要,还有发展需要等等。这多种多样的需要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利益表现出来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每一社会形态内部,人们的具体需要不同,因而他们的利益也不同。人们为了争得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斗争。人们之间相互争胜的斗争,叫作竞争,它是人们力图发挥自己…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历来是关心自然科学发展、重视科学技术作用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17年起,至“文革”前,在《毛泽东选集》和一些内部讲话中,涉及自然科学问题的文章和讲话,约有67篇。这些文章和讲话,除集中地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作用、发展规律,自然科学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同哲学等等关系外,同时还广泛地谈到了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工、农、医等等具体学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是很重视科学技术在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的。仅五十年代,他就有将近四十篇文章和讲话,谈到了科学技术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非常关心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的发展,不断对自然科学新发展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他从自然科学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角度,要求人们研究“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它各种自然科学史”。他要求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  相似文献   

7.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生命活动──读《形体美的发现》有感马驰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中的碑文里曾经铭刻着一句充满哲理而又耐人寻味的格言──“认识自己”。这句至理名言为历代圣贤们反复论道,至今未竭。通过劳动活动发展起来的人类审美活动及其认识能力,乃是人类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8.
军事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的地位尽人皆知。多年来,比较中国史其它领域的研究而言,军事制度史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对还显得比较薄弱,学术专著并不多。中华5000年文明,军事制度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也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索的领域。认真研究中国军事制度史,无疑会推动中国史其它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市“八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徐勇、张焯等人编著的《简明中国军制史》(以下简称《军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军制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军史》论述、研究了从夏商到太平天国几千年的中国军制史,行文…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食欲、性欲乃人之本性。性,作为一种本能,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性,作为生殖行为,帮助人类完成了种族的繁衍;性,作为传达感情的方式,表达了人类难以描述的爱情语言;性,作为两性结合的形式,维系着每个家庭的关系。也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它点缀着生活的美感,而连种美是靠性道德、性科学、性健康来编织的。因此,人类社会需要性文明。在当今社会中,对性道德的认识和界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科学与“黄色”的认识。性科学的初机旨在提高人们的…  相似文献   

10.
性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性生活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理现象,是生物繁衍的基础。性功能是人生来就有的。随着年龄发育成熟,青年男女进入青春期后,就会逐渐产生性的要求。人类正是由于具备性的特征和性能力,才有了男女的结合,种族才得以延续进化。显见,人类为继续生命起见,天生就有一种本能,这就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性交才有后代,继续了生命。关于人的这种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欲在乳幼儿期便已开始萌芽。一般说来,到了青春期,脑下垂体、副肾、生殖腺(睾丸、卵巢)各自都分泌激素,其结果就产生了性欲。而莫尔认为,性冲动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中期,全世界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被学术界和政府所认识. L.R.布朗在《人类、土地和粮食》的文章中提到了2000年使人忧虑的粮食供应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曾出口粮食的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现在越来越依靠进口粮食.许多发展中国家失去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人们获得粮食有几种方法.第一,拥有土地的农民生产、交换或销售粮食.第二,购买.世界大  相似文献   

12.
<正> 时空观是自然观乃至世界观的基础。一种哲学的基本倾向,往往在时、空观上体现出来。这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时、空中展开,任何一种活动脱离时间与空间都是不可想象的。科学史、文化人类学甚至向人们显示:人类最早的认识活动、语言活动恰恰是凭借对空间与时间的觉察与辨别方才发生的;当代儿童心理学也以实验手段,证实了这一有关认识发生的理论推测。其二,随着人类意识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探索事物本质的理性追求,不断推动人们对其生活于中的世界本质,作出更具涵盖性的说明和更具普遍性的揭示,时、空本质首当其冲。因此,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每一步,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几乎都就时、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文明史上,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人类———读李著《性与法》丁守和《性与法》一书从性别分层的角度入手,论及历史和社会,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研究的出发点不是由既已给定的概念组成的价值观体系,而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存在。以这种历史存在为对象,...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在《社会医学和卫生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性理论的观点。在这些论述中,弗洛伊德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是否可以让儿童接触性生活事实?在什么年龄?用什么方式?第一个问题毫无疑义是肯定的。有人对此有争议,但是阻止儿童,或者说阻止青少年接触人类性生活的情况,其目的何在?是害怕他们过早地倾心于这类事情,还是希望遮遮掩掩能拖延日益广泛的性本能发展?大概是假定儿童会对性生活真相和疑问不感兴趣甚或一无了解,即使在外  相似文献   

15.
王含章 《社科纵横》2013,(1):265-266
在《火车上的食人族》中,马克·吐温为我们揭示了一幅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画面,将人类兽性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人类面前,直击人类灵魂深处。这一对灵魂的拷问,超越了时代的需求性,不仅在当时的时代给人以冲击,还影响了后面一代代人,使他们可以不断的用新的眼光揭示和发现新的问题。而且,这一拷问具有广大的共鸣性,它不只影响了美国人民,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认同感。人类的兽性通过集体无意识,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震惊与悲哀。同时,它还体现了一定人文关怀,通过对人类原始欲望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夸张描写,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人性中缺失的部分,以及缺失后的人性导致的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赵本山导演的电视连续剧《马大帅》的播映,一首片尾曲《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可谓家喻户晓,同时也让人们认识了这位词作者,一位年仅22岁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单丹。  相似文献   

17.
《社会》1985,(5)
中国新闻社上海七月二十二日电性问题在中国已不再是“禁区”,而开始成为专家学者以至全社会所共同关注、探讨的科学领域。这是今日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次全国“性教育讲习班”的讲师、学员们的普遍看法。中国长期以来,始终避忌有关性问题的研究。五十年代初期,曾出版过包括罗素《性心理》在内的一些性学、性知识的书籍,但到后来,尤其是“文革”时期,性问题又成了“禁区”。由于长期禁锢,造成了一些由性无知导致的性犯罪。近年  相似文献   

18.
刘星翔同志在《对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商榷》(见《光明日报》1982年6月19日)一文中,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定义有三个主要缺点:一是丢掉了认识的社会属性,二是并非所有的人脑反映都是认识,三是忽视了认识离不开实践的特点。这些理由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刘文在提出质疑之后,自己所提出的认识“新定义”,也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刘文的认识新定义是:“认识是人们的思维能动的反映和指导实践的社会活动。”并一再强调“认识只不过是人们的思维对实践的能动反映和指导”。其实,刘文的认识定义,并不比原来的认识定义更确切、更科学。以我之浅见,它反而更模糊、更片面了。  相似文献   

19.
《水浒》是一部深受人民欢迎的古典小说。但对它的评价又一直存在着分歧。照理人们应该很关心《水浒》问题的讨论,可现在人们却对评论《水浒》的文章兴味索然。《水浒》的评论引起这样的反响,是值得研究者们重视的。这种状况,无疑是“四人帮”实行封建法西斯专政造成的必然结果。但事情并不这样简单。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研究《水浒》的同志拨转马头冲破“禁区”写出一批新文章,但《水浒》研究中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影响很深,不进行彻底清理,研究工作很难能有生气。要拨乱反正,就得正本清源搞清《水浒》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否则就“反”不到“正”上来。因此,本文想就解放前、建国后、文化大革命三个历史阶段《水浒》研究状况,探求一下《水浒》研究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理论界,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但是人们在谈论这一话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它的表面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世界的问题,而不能深入到其深层的理论背景中去。实际上这一话题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背景在里面。要想真正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就是要合理的理解马克思有关人的存在性问题的观点,要合理的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现代化进程以及我们当下的现实性的发展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