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的困境虽然抗议全球化的活动在持续增加,但是大部分的抗议者所罗列的罪状过于包罗万象,喧宾夺主地掩盖了真正的解决方案。不加区别的反全球化削弱了全球化的反对力量并歪曲了其目标,劈头盖脸的批判当然更不用说了。这是一个遗憾,因为除边缘性暴力之外,这样的抗议实际上是唯一认真的反抗,而它所反抗的对象却一往无前,那股猛劲如果不能遏制,至少也能部分地转化为有用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劳动的全球化——从马克思主义暨中国的视角来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但这个全球化是一个失衡的全球化。这种失衡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资本的全球化和劳动的全球化的失衡。这种失衡尚未被人们充分注意到,其所以如此,既在于人们忘记了马克思的理论,又在于人们没有真正重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一种既是马克思主义又是中国的论辩,或许有助于揭示这种失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劳动大国。它已经给资本的全球化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同时也会内在地要求劳动全球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再论其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认为,关于全球化的知识实质上是这个概念该如何定义的一个功能问题。在追溯“全球的”这个术语的起源及在最近的发展演变历史之后,本文提出几个全球化该如何定义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抛弃了这个词的四个一般性概念,赞同第五个全球化的概念,即把全球化定义为是跨地球的联系——特别是最近,尤其指超疆域之间广泛的连接。有六个限定条件可以纳入这个概念,这样便可将其与全球主义者的言过其实区别开来。此外,作者特别反对下面六个彼此无关联的序列:全球主义、使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具体化、全球/本土二分法、文化趋同性、普遍论和政治中立论。本文对全球化研究者比较完整全面地认识这个现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一股不可阻逆的潮流.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了这场历史潮流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全球化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为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够真正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凌新 《江汉论坛》2006,(11):85-88
中国从1978年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一改过去那种被动纳入全球化的方式,开始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转型,进而导致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观念、原则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石  景阳 《理论界》2006,(12):137-138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级人才。当今的时代背景是信息化与全球化,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信息化与全球化的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我国现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提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应该从观念入手,根据教学管理的一般规律确立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并指出目标管理是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方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导论“全球化”这个词如今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其中一些是讨论全球化的界定,另一些则争论全球化是否已经走过了头抑或走得还远远不够。但也有一些争论是由于全球化这个词成了官方话头,成了某些新的社会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搞自由化、市场化和“改革”的口号。这个口号及其狂热鼓吹者已经引起一些南方国家的恐惧,它们担心全球化只不过是北方的资本帝国新换上的一个名字。本文无意评述这些争论,只打算提出若干不成熟的假设。我认为全球化与当前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运作密不可分,它在这方面延伸了资本帝国将其贸易和政治统治扩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早…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刘玉安 《文史哲》2004,1(6):138-145
表面上看来,由于把世界各国的生产和消费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经济全球化正在一步一步地弱化、侵蚀传统的民族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按其实质来说依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始终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在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不会吞蚀民族国家,它只是要求国家职能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全球化选择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是 2 1世纪的主题 ,它全面制约着各国的发展 ,从而要求各国作出选择与回应。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同时也受到全球化负效应的冲击。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融入全球化 ,并自觉地担负起改变全球化进程中不公正、不平衡现状的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