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向阳 《民族论坛》2007,(12):20-21
土家族孝亲思想主要是指善待父母,它的核心内涵是"顺"与"思"。忠君也是土家族孝亲思想的重要方面,它是土家孝亲思想的扩展。土家族孝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意识,它是生命意识在亲子血缘关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土家族研究成为武陵山片区民族研究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三峡大学主编的《土家族百科大词典》,吸引了众多土家族学者的关注。今年是土家族确认为单一民族55周年,12月15日"土家族确认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三峡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民族论坛》杂志社、湖北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土家族研究成为武陵山片区民族研究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三峡大学主编的《土家族百科大词典》,吸引了众多土家族学者的关注。今年是土家族确认为单一民族55周年,12月15日"土家族确认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三峡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民族论坛》杂志社、湖北  相似文献   

4.
美哉,土家锦     
在湘鄂川黔毗连的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家族。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土家族织锦就是土家族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曾有诗云:溪州女儿最聪明,描锦挑丝最有名:"凤踩牡丹"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土家织锦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土家族织锦被称为"峒布"或"土布",秦时,"其先民户出峒布八丈二尺",并作为赋税上交。汉时,土家族先民要交"峒布",《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曾记载"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峒布。"此后,土家织锦成为向历代中央封建王朝进贡的珍品,史称"峒锦"、"峒布"、"斑布"、"土布"等。  相似文献   

5.
宋秀亮 《民族论坛》2008,(11):12-13
<正>30个春秋,他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和报纸杂志,发表土家医药学术论文百余篇;编写42万字的专著《土家族医药学》,被誉为"土家族传统医药发展的里程牌";编写80万宁的《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填补了国内空白;1998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称号,土家人称他为"湘西的李时珍"——他的名字叫田华咏。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19):44-45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龙山县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边区,是湘西自治州的西北门户,境内竹源丰富,竹质优良,使用竹制品的历史十分悠久,"竹之使用,远在上古,操作之具、起居之器、争战之备,每取于竹"。凡是日常生活中能用木做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土家族竹篾艺人们都可用竹制品代替,竹子与土家人有着不解之缘。土家族竹雕是传统竹雕的一个分支,属于土家族竹艺,起源于书篮、笔筒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雕刻。历史上土家族竹雕主要以山水、人物、动物为表现主题,在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  相似文献   

7.
嫁妆又称"妆奁"、"添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其准备的带到丈夫家去的生活用品,其中以家具尤为突出。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婚俗中的嫁妆——家具更是琳琅满目,地域性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在此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土家族成份的确认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施;第二阶段是土家族民族成份大规模的恢复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普遍建立;第三阶段是土家族杂散居区民族成份的继续恢复和土家族民族乡的建立。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特征,在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极富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成功经验不仅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有启示作用,对其他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同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民俗是密不可分的,恩施地区土家族聚居村廖家坦村有不少表示婚恋习俗的语汇,如"女儿会、哭嫁、茶食"等等,这些语汇反映了当地曾经"以歌为媒"的婚恋传统和哭嫁的特殊婚俗。"换亲、开脸"等语词的消失又反映了当地土家族婚恋习俗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10.
"女儿生得一枝花"是对土家族妇女的赞美。而在现实生活里,土家族妇女也非常注重妆饰自己,因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服饰文化。土家族妇女很注意头发的装饰。民歌唱道:阿妹头发二尺八,梳个盘龙插鲜花。姑娘没出嫁前,喜欢将头发梳成一条独辫子,辫梢扎着彩色布条,吊在背  相似文献   

11.
正"西兰卡普"指土家族姑娘打的花铺盖。《龙山县志》称当地土锦是"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原生地主要在龙山捞车河的苗儿滩、坡脚、靛房,以及永顺对山,保靖普戎一带。土家织锦的传承主要靠家庭或家族间的口传心授。我们采访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刘代娥,是国家级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1955年,12岁起跟婆婆学习打"西兰卡普"。据刘代娥介绍,她传承制作的"48勾"  相似文献   

12.
凤凰汉语方言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一些土家族语言研究的专著和《凤凰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文章主要考察凤凰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土家族语词借入的情况,分别从"全借""半借""变换语音"三个角度来分析土家语借进凤凰方言的方式及特点,讨论其借入后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长阳人"故乡、巴人故里和中国土家族的发祥地。全县国土面积343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51%。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方。中国的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就诞生在这里。建国以来,长阳还先后荣获过"全国高山蔬菜第一县"、"全国推进就业创业劳务输出大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今天,打造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大县,把青山变成绿色银行,又成为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山地带结构难调、致富不快难题而全力推进的一项战略性富民工程。他们以统筹规划为基础,构建粮油布局科学、高中低山产业结构合理的生态农业体系;以产业化发展为抓手,建立原料基地与深加工龙头企业相互促进机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木本油料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向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土家族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种类繁多的风土人情,它的民歌艺术也颇有特色,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和日常的生产生活而汇集而成的独特艺术形态。同时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善良、质朴、热情大方、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土家族民歌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完整地记录了土家族的历史起源、审美内涵、优秀的淳朴民风及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 土家族傩戏源于古代傩仪和傩舞,是以驱鬼逐疫和酬神还愿为目的的一种民间戏剧,它大约于宋元时期由中原地区传入土家族地区,巫风盛行的文化气候以及土家族浓郁的原始宗教意识,使傩戏于明清之际很快在土家族地区发展兴盛起来。傩面作为傩戏演出所佩戴的面具,在傩仪中是神的化身,故  相似文献   

16.
<正> 土家族传统文化丰富多采,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而长期传承在劳动人民口中的民间文学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曾发动有关部门对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 最先接触土家族民间文学的,是中央和湖南省土家族访问团。1956-1957年,中  相似文献   

17.
<正> 土家族以白虎为图腾。土家族白虎图腾是在生物崇拜的基础上逐渐分离出来的。湘鄂川黔边区是多虎地带,虎成为与土家族先民有着密切联系的动物。虎既为害于人,又给人类提供食物。“邑旧多虎患,虎多之年岁必凶,名曰虎荒。”①虎成为人们恐惧和崇敬的对象。土家族地区盛产虎,故土家族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梯玛还愿仪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愿仪式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事象之一,也是土家语区土家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还愿仪式的神系、法具系统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特征;仪式语言的变化不仅是社区语言生活的变迁所致,还是土家族民间信仰变迁的重要表现.随着土家族民间信仰的变迁,还愿仪式的功能已经淡化,人们更关注仪式中各种符号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卫生保健习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注重环境卫生,注意饮食,药物、生理卫生和孕育保健及求神拜佛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卫生保健习俗,在此基础上从医学人类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土家族卫生保健习俗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打溜子在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一带。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表现丰富,演奏独特。打溜子被土家人叫为"打家伙",被广泛地用于土家人节日喜庆、婚嫁迎娶、新居落成、舍巴摆手等民俗活动及场合,是土家族地区流传的民族传统打击乐合奏形式。全套溜子由小锣、头钹、二钹、大锣等四件打击乐组成,有些曲牌还加唢呐、板鼓伴奏。土家族打溜子的演奏,是各种乐器配合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