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从民主的缺失到民主的泛滥--苏共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上的失误、教训苏共倒台、苏联解体后,许多学者认为,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而是缺少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葬送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戈氏只是充当了"送葬人"的角色。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商榷的。应该看到,在苏共党内民主问题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缺少民主的党政体制,对苏联解体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但是,苏联解体后,把板子全部打在斯大林体制的屁股上,没有看到戈氏改革掏空了苏联大厦的墙脚,有欠公允。斯大林体制与苏共党内民主和苏联社会民主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把苏共党内民主和苏联社会民主搞过了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对在他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总结。商品经济理论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斯大林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理论观点,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未能向斯大林一吐积郁毛泽东对斯大林评价甚高,称他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评价也不低。1949年毛泽东首次访苏,苏联隆重欢迎,精心安排火车在正午12点到达车站。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率全体政治局委员在克里姆林宫会议厅的门厅列队欢迎,这是很破格的。当时斯大林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矛盾问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需要给予正确说明的问题。苏联东欧理论界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矛盾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六十年代以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情况和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一、苏联东欧理论界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的历史概况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任职最久的元首,斯大林无疑是20世纪少数几个伟人之一。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苏联国界和他的时代。但是斯大林又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引起重大争议的人物,他被一部分人看作英明的领袖和导师,同时被另一部分人看作杀人魔  相似文献   

7.
大国的经验     
一、今天的中国不能靠武训的路子谋发展生存和发展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利益。而不同的发展道路会导致不同的政治后果。苏联在二战前有两种发展考虑:斯大林当时坚持,快速发展重工业;而布哈林则坚持按部就班地从农业、轻工业到重工业,慢慢来。斯大林说布哈林那一套不行,那边希特勒都武装起来了,你还这么搞,找死呀。布哈林不服,斯大林也来个“不争论”。与小平不同的是,斯大林的不争论是搬掉人家的脑袋,搞了个大清洗。他换一批年轻人上来,目标挂帅,埋头苦干。最后,枪、炮、坦克、飞机都造出来了。等希特勒打来时,苏联已形成了很强大的反击实力…  相似文献   

8.
杨军 《领导文萃》2010,(4):40-43
<正>从两个中心到各自为政《南风窗》:在国际共运史上,在苏联解体之前,中国和苏联曾经是两个中心,这一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高放:这应该说是1949年底毛泽东和斯大林莫斯科会谈达成的默契。现在回头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周  相似文献   

9.
给斯大林写信据溥仪的回忆,从苏联伯力上车时他与他的家人就被分开了。他被安置在苏联军官的车厢里,这或许是因为这节车厢的条件要好一些,或许是出于保证这位末代皇帝绝对  相似文献   

10.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1):38-41
1953年3月5日晚9时50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因重病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毛泽东顿时沉浸在悲痛之中。时隔不久,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这份秘密报告犹如一颗重型炸弹在克里姆林宫爆炸,其“冲击波”迅速地辐射到苏联全国,乃至全世界。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非常气愤。他认为,斯大林确实干过一些错事,但绝不能全盘否定他,不能忘记他办过的正确的事,更不能忘记他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斯大林“助蒋抑毛…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初期我在《译文》杂志上读到苏联作家巴甫连科的一个短篇小说《话的力量》。这篇短东西是歌颂斯大林的,描写斯大林的青年时代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一天有一个秘密会议需要参加,但是这一天第比利斯降临了暴风雪,天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领导者》2010,(4):53-53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协定有效期为30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大林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在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依据:其一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仗打起来,斯大林“对我们半信半疑”。有人认为,此即指斯大林反对我军打过长江。其二是王方名在《人民日报》著文回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直到1949年,我们眼看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阻止,据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其三是中国原驻苏联大使刘晓在《出使苏联八年》一书中写道,1955年1月周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参加斯大林70寿辰的庆祝活动,并就中苏两党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谈和签  相似文献   

15.
周明杰 《领导文萃》2011,(22):81-84
美苏联手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事务和对日战争问题。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与国民政府缔结一项同盟条约。有关中国的条件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相似文献   

16.
沈志华 《领导文萃》2005,(2):124-130
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并非论战时所说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持反对和否定态度,而是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苏共曾暗示要批判斯大林,中共代表团采取回避态度苏共二十大召开后,《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包括米高扬发言在内的苏共公开发表的所有重要文件,而新华社的《内部参考》则详细报道了西方报纸对和平共处方针和米高扬发言的评论,以及苏联为大批 30年代政治镇压受害者平反的消息,这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议论主要集中在对斯大林的评价和…  相似文献   

17.
徐焰  丁明 《领导文萃》2010,(10):71-73
<正>火线解职,火线复出1941年5月,德军已在苏联边境集结大量兵力,机敏的朱可夫遂于5月15日向莫斯科提议先发制人,可斯大林没有接受。6月22日,德军发起闪击战,缺乏准备的苏军自然是一片混乱。战后第6天,斯大林到作战室视察,总参谋长朱可夫居然毫不  相似文献   

18.
正1956年2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利用个人崇拜独断专行滥杀无辜的罪行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从而使国际共运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那么,这个报告是如何出台的?既然是"秘密报告",为何弄得全世界人人皆知,沸沸扬扬?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发生了一连串令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9.
党史 《决策探索》2005,(7):76-77
1946年6月,铁托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加里宁的葬礼,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他与斯大林探讨了战后欧洲的理论问题.并出席了红场上举行的活动。在所有外国客人中,惟有铁托被安排在主席台中间位置。这似乎向世界表明,铁托是斯大林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20.
正罕有先例的北京追悼大会1953年3月4日,当获悉斯大林病重的消息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高岗等即前往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会见潘友新大使,请其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病情的关怀与慰问。翌日,斯大林逝世,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随即发布公告,宣布自7日起至9日,在全国下半旗志哀;在三天的志哀期间,全国各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学校及人民团体一律停止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