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厂 《社科纵横》2004,19(5):157-158
马庆株先生指出“语义是形成句法聚合的基础 ,语义成类的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 ,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该文就是利用马庆株先生在 [ 顺序义 ]体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 ,发现具有顺序义的指人名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对“V2 的 是 N”句法格式是否有歧义有一定的制约 ,并且很有规律性 :当N为顺序义最高项或最低项时 ,“V2 的 是 N”句式一般没有歧义 ;当N为中间项时 ,该句式则存在歧义。同时不同系列的衔位名词之间的权势关系或一致关系也对歧义的理解产生影响。另表人名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既和词汇有关 ,也和句法有关。  相似文献   

2.
歧义的倾向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言内歧义与言外歧义 歧义,一般说来有如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句内某一片段可分析为几种结构或句内某一成分包含几种不同的意义造成的,大致情况如下: 结构切分不同:咸|鸭蛋──咸鸭|蛋 同一片段可分析为几种结构 结构关系不同:补充材料(动宾)-补充材料(偏正)歧义 引起不同结构:写得好(可能补话)──写得好(结某一片段中有一个多义成分 一点(每一边)另一类歧义是随背景的不同而理解各异,如:(1)知识分子有一技之长。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技之长”……比起“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以往加之于知识分子的评语,…  相似文献   

3.
"差一点"和"差不多"都有两种语义指向:或指向整个谓语,或仅指向谓语中的量。将语义指向相同的"差一点"和"差不多"分别比较,既可以使比较更加精确,又可以兼顾两者的内部用法差异。另外,"差一点"和"差不多"都表达相差的量值很小,但是,"差一点"句式中相差的小量处于临界点上,导致量近而质异,所以要凸显这一小量;"差不多"中相差的小量不处于临界点,导致量近而质同,所以会忽略这一小量。这种心理认知方式上的对立,导致了"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诸多用法差异。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语言各自都形成自己的体系。一般来说,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语言在具体的环境中都有明确的语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难免会发生语义不清或者引起两种以上理解的语言现象,即语言的歧义现象。英语是综合———分析语,既有一定的形态变化,也有相当稳定的词序和一定量的虚词;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即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歧义现象存在的条件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与臧得顺的地权分析框架不同,本文以"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沿着"产权的社会视角"进路,借用社会网络理论资源,重新说明"关系地权"的概念、原则、类型.研究发现,"关系地权"中的"关系"是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国家权力和正式规则的保障与维系,一方面源于地方实践中的共同认知与相互承认.村庄结构的性质不同,对均质的外在条件的反应不同,关系变迁的速率和方向也有差异."关系地权"的文化原则在南方农村的地权实践中占主导地位,强力原则在中部农村的地权实践中占主导地位,公平原则在北方农村的地权实践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对世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中,基于身体组织、边界接触的空间感知从根本上引导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蕴含在前概念框架中的核心观念.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从物理空间向其他认知域的隐喻映射的过程.语言系统中的空间关系是时间关系的隐喻来源,由此形成了概念意义与语言结构间的对称性.但由于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中心不同,话语主体建构语义内容的方式不同,从而使概念意义与语言结构间也呈现出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3):37-4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但它自创立以来,就受到不少非议和诘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其中"决定"一词的理解出现了歧义和误解。唯物史观中的"决定"不能笼统地理解为一种涵义,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唯物史观的不同范畴中,有时可理解为"必然"或"一定";有时要理解为"主要的必要条件";"经济因素决定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则要理解为"终极原因和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动态"与"静态"是所有人类语言中都具有的两大语义语法范畴,它是外部世界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人类语言中投射的结果;动态范畴是绝对的,静态范畴是相对的,静态范畴是动态范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动态范畴不等同于体范畴,应对"动态范畴"作广义理解;现代汉语中的"了"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标记;从"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汉语中一些非连续性语义成分间的相互限制选择关系作出通俗、简明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张鹭 《学术交流》2007,(10):141-144
"在/用/把"字短语连用有以下三种格式:1."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在"字短语紧跟动词之后。2.三个介词短语同处于主语和动词之间。3."在"字短语位于句首,"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由于介词短语的位序不同,三式中,动词的类别,补语的类型,"在"字短语的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而制约它们在句中位序的原则是:事理因果原则、属从原则、凸显原则和语篇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张欢华 《社会》2002,(11):23-25
辨析 :社会分工与劳动分工社会分工、劳动分工这两个概念的差异 ,究竟是实际范畴的不同 ,还是仅仅限于意义上的差异(也即这两者是同一个东西 ,只是不同的称呼 ,体现了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 ,这种差异既包含了实际范围的不同 ,同时也是意义赋予上的差异 ,当然 ,以后者为重。大概处于同一结构之下的不同个人或群体承担了不同的、(多半是)互补的功能之后 ,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称为分工 ,此即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所形成的是一种社会结构。这一结构可能就是劳动分工带来的经济关系 ,也可能不是。比如 ,所谓“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野中,出现了众多的有关国家与媒体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宣传管理与市场力量的矛盾、传媒体制与媒体行为的变化、宣传控制与媒体生产过程的互动。这些研究对中国媒体和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富有启发意义,但是却大都没有区分或没有充分强调媒体之间的差异性。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国"国家与媒体"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陈辉陈彩莲一种语言形式能够传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这就是歧义。歧义现象存在于每一自然语言中,探讨歧义现象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细致。发现歧义、了解歧...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否定转移及否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唐都学刊》2001,17(3):124-125
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由否定转移而引起的语义歧义现象。主要原因是否定词“not”的摆放位置不正确,而否定词的应用又是灵活多样而又不易掌握的。本文归纳了5种常见的否定词应用方法,以期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否定应用这一英语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包含着诸多歧义,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理解的"以人为本"是管理伦理学"何以可能"的本体论前提和承诺,是管理伦理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原则,是管理伦理学的终极价值追求和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15.
赵宏宇 《探求》2013,(3):40-45
《论语》是一部有着两千多年解释史的儒家经典作品,但历代注家在解释这部经典的过程中,都要对文本自身的歧义性和语境的模糊性做出富有说服力的诠释.比照这些不同诠释方式之间的差异,阐明先儒在注释《论语》过程中所面对的歧见与困难,并从解释学的角度对此做出分析与观照,既可以让我们在更加本原的意义上理解文本与诠释之间的张力关系,也有助于我们以更好的方式来解读《论语》以及其他类似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问题的法理学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育玮 《学习与探索》2006,42(4):105-111
如何看待和处理"保护私有财产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近两年学界、媒体及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该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应当强调厘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公共利益"的概念及其典型特征,以马克思的法哲学理论为指导去理解和把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庞德的法理学及法社会学理论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也具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7):176-178
词形维度着重于揭示词汇构成规律,扩大学生词汇量。词汇层面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对文化内涵词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并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英语。语义关系维度是在教学中激活生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及其相关的搭配形成百科知识语义网络。引导学生寻找语境线索猜测词义和掌握词汇学习策略,并在语境中习得词汇知识。  相似文献   

18.
自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双边政治关系风风雨雨、一波三折,然而双边经济合作却基本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技术、资金、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中日之间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又成为双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基础.在长期经济合作过程中,双边互惠、双赢,形成了"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关系回暖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业已确立的条件下,经济合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表现出超出现存世界的超越指向,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解释世界为己任的知识论的超越理论.与此相对,马克思哲学则形成了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实践论的超越理论.从改造世界的超越使命出发,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感性活动,指出实践表现为有限的超越活动和无限的超越指向的辩证统一,从而把实践理解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理解不能超出改造世界的时代背景,不能割裂有限与无限辩证统一的理论特质,忽视实践的有限特征的做法必然会促使实践泛化为抽象的本体论范畴,导致对实践的理解陷入抽象化和实体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日益多样化,深度学习是发展高阶思维的认知重构过程,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注重批判性理解、强调知识整合、促进知识建构以及注重迁移运用.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其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学会学习是其最终诉求.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应采用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