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心境的影响,为社区老年居民保持良好的心境、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选择衡阳市南华大学南校区、太平小区、莲湖广场三个地点60岁以上的156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参加太极拳锻炼分为太极组和对照组,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老年人除了迷惑-混乱这一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正性情绪中精力的得分太极组老年人明显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中抑郁-沮丧、紧张-焦虑等得分太极组老年人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心境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瑜伽习练对35~50岁女性身体机能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得出:1.瑜伽习练能显著地改善35~50岁女性的身体形态与机能;2.实验后实验组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总分具有显著差异,说明瑜伽习练有效显著地提高35~50岁女性心理健康的水平(P〈0.01).3.时间具有主效应,习练周期的长短对35~50岁女性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影响,对于瑜伽习练的女性来说,必须长期坚持,养成习惯,使瑜伽习练的健康效益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1 000名60岁以上城镇老年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正向影响,且女性作用明显;参加有氧运动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不参加者;以集体形式锻炼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以个人形式锻炼的老年人;以增强体质、减肥或健美为锻炼目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以治疗疾病和消遣娱乐为锻炼目的的老年人。为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建议政府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社区应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等形式增强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随机抽取的太原市200名太极拳锻炼者的基本状况、动机及其活动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太原市中老年人是练习太极拳的主流,缺少青少年人群的参与;练习形式还是以自发性为主;以练习杨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两种拳术最多;多数练习者能坚持每天锻炼,但锻炼的时间过长,缺乏科学合理的锻炼指导,这样不利于促进身体技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锻炼对健康的益处,其实质是通过锻炼提高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来改善整体健康水平并提.高生活质量。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分为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本文对近年来太极拳的相关研究作以综述,旨在探讨太极拳在改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方面的功效,进而为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宝鸡市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太极拳锻炼的人员中,绝大部分为退休职工,以女性为主,锻炼人员地区分布广,习练拳种主要以简化24式、陈式、杨式太极拳为多,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太极拳活动缺乏场地设施,缺乏技术指导力量,尚未建立科学的健身观等.因此,应适当改善活动场地与条件,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新型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才,使中老年人太极拳活动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8周太极拳锻炼活动对老年人睡眠行为评估指标影响。方法 43例老年志愿者参加了"太极拳锻炼活动",每次30min,每周至少5次,8周为1个疗程。39例同龄、同性别未参加锻炼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入选后当日和8周时分别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结果两组对象首次PSQI问卷评估各项得分和PSQI总分分布接近(P0.05),8周后锻炼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和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检查和对照组同期结果(P0.01或P0.05)。结论 "8周太极拳锻炼活动"可明显改善老年人各项睡眠行为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福建省26所三甲综合医院的94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医务工作者心理卫生状况,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 女性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男性医务作者(χ2=7.301,P=0.007);护理部门医务工作者心理状况显著差于医疗、医技和药剂部门(χ2=14.046,P=0.003);年轻的、工龄较短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年龄大的、工龄较长的医务工作者(χ2=11.604,P=0.003;χ2=10.057,P=0.007);职称低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职称高的医务工作者(χ2=8.446,P=0.015);仅有一个未成年子女的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没有或拥有两个未成年子女的医务工作者(χ2=9.369,P=0.009)。回归分析显示,预测医务工作者良好心理健康水平的显著因素是社会贡献感和社会归属感。应鼓励医务工作者进修深造、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其工作贡献感与归属感,重点关注女性、年轻的和护理部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影视作品揭示日本幼儿健康教育中健康行为方面的特点,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一部日本儿童影片中幼儿健康行为进行取样并编码,并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处理。日本幼儿健康行为中积极行为(76.69%)、指向他人行为(57.14%)、心理健康行为(48.50%)与安全生活行为(35.71%)等发生频率较高;日常健康行为、饮食健康行为、安全生活行为、身体锻炼行为、心理健康行为、关于身体疾病行为等六个方面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本幼儿健康行为成绩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日幼儿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日本幼儿健康教育某些内容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徐州市主城区9个社区随机抽取1326名老年人,使用基本信息情况问卷、生活习惯问卷和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影响老年人生理健康因素有饮食喜好、是否锻炼、年龄、是否用保健品、是否吃剩饭剩菜、职业、婚姻状况和性别。与心理健康因素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是否用保健品、作息时间、职业、是否锻炼和月收入。结论徐州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好坏与多种因素相关,应从社会、政府及家庭等多方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中老年人太极拳锻炼组与未参加任何锻炼的对照组精神状态、记忆力、睡眠、体态、骨关节、肌肉、基础脉率、安静时的血压和呼吸频率、肺活量、食欲等主客观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太极拳锻炼能明显改善和增强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功能 ,对中老年人有良好的健身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校大学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其与女性群体和男女合校女生进行差异比较,为女校大学生教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因素人格量表(NEO—P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选取女校和男女合校女生共507人进行测试。结论:1.女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与女性群体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2.女校学生在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显著专业差异。3.女校学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4.女校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女合校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有氧健身操对中老年妇女健身具有有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约一年的有氧健身操的训练,那些常常从事健身操锻炼的中老年妇女,锻炼时间越长心肺功能就越好,且在身体素质、精神、记忆力等方面效果明显。这证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对中老年妇女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体育锻炼应对策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锻炼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对大学生自尊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锻炼次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同时发现,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通过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需求显得越来越强烈.然而,现代高科技,一方面给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设施,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些负性的影响,如运动不足症、亚健康、现代"文明病"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探讨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成了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界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部偏远山区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636名西部偏远山区小学教师测查。结果:西部偏远山区小学教师(1)成就动机水平有性别差异;(2)心理健康现状不佳,各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3)心理健康状况与成就动机有显著相关;(4)恐怖对成就动机总分有显著的预测效果,抑郁对追求成功倾向有一定的预测效果,恐怖、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对回避失败有预测效果。结论:西部偏远山区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有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科室医生在职业应激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与不同应对方式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无锡市162名不同医院、不同手术科室的医生的心理健康和应付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根据SCL-90使用的标准,本次研究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人数为54人,阳性率达到33.3%(其中男性37人。女性17人);外科医生SCL-90的总水平,各因子(除躯体化因子外)与混合型和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正相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不同的应付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