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娜  纪明 《学习与探索》2012,(5):102-104
随着国际间的博弈日益激烈,中国的低碳技术引进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且曲折艰难的过程。在低碳技术引进博弈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存在着两难选择,他们的战略选择是一个互动博弈的过程,因此摆脱现存的低碳技术引进困境,需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共同努力,在不同的博弈情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促使低碳技术引进机制的完善。对于低碳技术引进的策略选择,中国应当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合理选择优先发展的低碳技术;积极开拓低碳技术市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拓展低碳技术的投资途径,加大自身投入力度;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完善低碳技术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南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晋华 《创新》2009,3(9):94-96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而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南宁市低碳城市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可从能源结构调整、技术更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尝试推进。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未来人类面对低能世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我国也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分析,揭示了我国低碳经济约束下的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能源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理想的及适应未来低能世界的新型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为了实现我国城市的低碳经济,要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加快对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增加第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取消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立新型清洁的交通体系,倡导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等交通方式;设计生态的、低碳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建筑;建立各功能区配套合理的城市景观结构,保障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人口流在城市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能源资源的浪费严重威胁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低碳经济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资源的约束。制造业面临着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约束问题。各种资源约束要素之间是变化的、互相联系的、存在差异的与可控的。资源的利用与制造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低碳责任:企业发展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炜 《创新》2010,4(6):118-122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低碳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社会低碳责任的推动无力是当前弱化我国企业低碳责任的主要因素。应从企业、政府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强化模式推进企业低碳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杭建伟 《社科纵横》2011,26(6):45-47
低碳城市建设是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江阴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江阴"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争做全国低碳城市领跑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方面,中国都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以重化工产业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和气候压力。虽然《京都议定书》生效并没给现在的中国带来切实压力,但对未来中国影响巨大。发展中的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挑战的准备。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在英国的实践,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驱动两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需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并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可能途径和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碳金融市场空间广阔,低碳经济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及业务发展相对落后,文章在分析依托CDM下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机遇和我国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共同难题.通过构建政府和煤炭企业之间在信息完全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可以时煤炭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政策取向对于这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须实施相关政策来推进和引导煤炭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作为能源为主的资源大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能源高度依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省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型省份,椎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经济是近年来世界能源、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最近几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及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关关系的实证与计量,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问的相关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论证了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矛盾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的认识差异与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虽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低碳经济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由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强调的是绝对的低碳,而发展中国家强调相对的低碳,进而在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模式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无论绝对的低碳经济还是相对的低碳经济,都是为了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反映出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夏忠臣 《学术交流》2012,(7):139-142
中国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鉴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消费理念难以转变、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现实,实现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要勇于通过自身低碳技术的创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形象的树立,承担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海永 《社科纵横》2010,25(9):27-28
本文通过论述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分析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以及中国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对发展低碳经济充满着各种美好设想的同时,还要看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还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主要涉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立论基础的科学争论;当前经济制度乃至社会制度难以胜任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新旧国际秩序的争夺会愈演愈烈,国际合作将会更加脆弱。尽管如此,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唯一出路。对此,要认清发达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对发展权的争夺;要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要从全球气候的科学研究、自身权利的伸张、碳交易规则的制定上,特别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上逐步构建中国的话语权和领导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9):91-9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还深受贫困问题的困扰,因此帮助这些地区解决贫困问题就成为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的特殊成因及其表达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正遭遇资源环境的强力约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认为,要通过建立扶贫开发与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的耦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在致力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方面,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发展理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也为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难题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农林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能源结构多样化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重工业化格局及处于高寒地带导致能源消耗大等不利因素.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是:科学谋划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低碳经济产业格局,发展清洁能源,促进新技术开发,实施经济调控和倡导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20.
山区资源不但为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且提供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山区资源的有限与稀缺直接导致对山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的两种利益关系的冲突与合作.保护好山区资源是生态需要,利用好山区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利用山区资源的各区域之间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博弈分析这对不可调和的冲突行为,建立区域管理机构目标.通过分析指令配给模式,不能实现完全合作.对比研究中,通过资源产权的界定以及对资源的分配在市场交易中建立可行的利益分配制度,使得多方需求由现在的非合作状态转向合作,以便达到在追求各自利益的情况下尚能达到使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