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在<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不具所谓的"原创性".笑笑生之所以要借径<水浒传>,主要是基于题材的特定性质和要求,看到了"武松杀嫂"中英雄、侏儒、泼皮与一个美人故事的潜在审美效应,迎合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体悟到"武松杀嫂"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与自己创作主旨相合的深刻蕴涵,以及与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表达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合榫.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近期影片<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在叙事上不乏可取处,但其遗憾同样值得关注.<三枪拍案惊奇>把原作的"反英雄"故事同中国东北喜闹剧杂糅一体,使得个体严肃的生存沉思同群体轻松的嬉闹奇特地糅在一起,缺乏中国通俗艺术应有的兴味蕴藉,令观众找不到投入的充足理由.<山楂树之恋>对小说原著实施了缩减、分割、变形、新编等改编策略,造成了零散化感受,一方面让青年观众不仅不理解主人公性压抑的政治根源,而且反倒误解为伪道学,从而产生阻拒心理;另一方面让了解这种根源的中老年观众感觉不解渴,无法唤起对于当年历史的深度反思.这样的叙事遗憾在渊源上可以视为"第五代"曾经的看与思的双轮革命留下的后效,这种后效正在持续困扰当下中国电影的追赶步伐.类似这样的叙事新憾在当前中国电影界具有一种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贾平凹《秦腔》的挽歌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兰 《社科纵横》2008,23(3):112-1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通过清风街上一群普通农民的故事,集中反映了近五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变迁.作品通过农村经济的荒芜,古老土地观念的解体,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价值观念的流动变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尴尬境遇.<秦腔>将"秦腔"这一文化现象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表现了深沉的挽歌情调.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历史小说,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介的所谓"新故事新编"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关注先秦乃至本民族的始初历史,以现时态的情节碎片冲击了文本的封闭性.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相距甚远.<故事新编>是一次思想的对垒、哲性的交锋;正是这种理性智慧的存在,托起了解构传统文化、重建现代文化的希望,透露出生命蓬勃的文化构想.而"新故事新编"则充满了内倾与自敛,弥散着浓厚的神秘与虚无之感.大多数文本以第一人称直述当下的迷惘.这深刻反映出民族文化身份的淡薄与所处困境.  相似文献   

5.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9,25(5):60-63
影视艺术创作与文学创作是同根同源的创作行为,有所区别的是前者使用活动影像讲述故事.<三十里铺>是一首经典陕北民歌,如何将一首民歌演释为长达30集的电视连续剧,需要进行缜密细致的艺术思索与形式结构的营造,分析这一艺术创作过程对于电视剧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创作心理研究必然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哲学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科发展最本质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经济学与哲学,而且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由于缺乏这一维度,哲学与经济学依然表现为两张皮,搞经济学的不认为<资本论>是经典经济学,而搞哲学的不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这种分割,不仅表现出近代形而上学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而且严重阻碍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把握.实际上,在马克思那里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浑然一体的,只有透过经济学的语句读出他内在的哲学思想,并透过哲学语句读出它内在的经济学基础,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一部<资本论>创作史,就是一部马克思思想的综合创新史.  相似文献   

7.
张莹 《唐都学刊》2008,24(1):55-57
在近代当代文学的"文化热"中,不少作家从民族远古的或者近代的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出现了民俗文化向纯文学的强有力的渗透乃至交融.当代作家文化意识的觉醒,使我们的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些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同时能以20世纪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艺术地把握显示的优秀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梆子老太>、<四妹子>、<蓝袍先生>等一系列作品便为我们展示了关中民间人生仪礼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弥留之际》中《圣经》话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颂 《学术交流》2003,(2):136-140
福克纳是一个善于在其作品中体现《圣经》文化意蕴的作家 ,对他来说 ,《圣经》不但是一种作家自觉遵守的创作原则 ,而且也是一座庞大的文化博物馆 ,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在福克纳的小说中 ,主题的提炼、情节的展示以及叙述话语的选择和运用 ,都清晰地表现出《圣经》的原型特征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批语自成理论体系和自具理论深度,尤其是他在为<西厢记>辨淫这一点上论述的深度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人,金圣叹以莺莺作为<西厢记>第一主要人物,抓住了理解该剧人物关系与情节开合的关键所在,他在分析<西厢记>的艺术审美成就时能金针度与人,为人们阅读理解<西厢记>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但是金圣叹批点<西厢记>时以文律曲过于案头化,未得场上搬演之三昧,此外他的批点具有较浓厚的虚无与宿命色彩,这是<金批西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新故事新编"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作为当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另类写作",它与"新历史小说"有某种相似或一致之处;但就文本内在的意蕴看,则与晚清特别是与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是"故事新编"在当下的发展和嬗变.其具体表现为在精神血脉上割断与传统文化谱系的联系,采用游戏历史和反讽调侃的叙事策略;在时空关系处理上,明显具有古今杂陈、随机拼贴的特点.因此,它是典型的后现代写作,可以归属于历史题材小说的一种次类型.  相似文献   

11.
太宰治创作<斜阳>时,尽管借用了<斜阳日记>的内容,但<斜阳>确实堪称作者艺术个性的结晶. <斜阳>描写二战中日本战败导致了贵族阶级的没落,一定程度上模仿契诃夫<樱桃园>的手法,象征性地勾勒出贵族阶级精神世界的衰败景象,展示的是日本版的<樱桃园>,这是<斜阳>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2.
马笑宇 《社科纵横》2008,23(9):88-90
本文通过对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分析以及与阮籍咏怀诗歌的比较,试图追寻诗歌发展沿变背后表现与再现诗美观的消长与互补.论文认为,<马诗>二十三首不仅是咏物组诗,也是承继了阮籍咏怀组诗特点的咏怀组诗,其抒写情感的角度逐渐由内心世界转向外物,构思方式从以寓意为主转向刻画形象为主,诗人主体创作意识由表现的创作手法和诗美观转向了再现的创作手法和诗美观.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话语:所谓"明清戏曲宗元",是与诗文领域的宗唐、宗宋、宗汉等一样,体现在戏曲创作与批评方面的一种现象、思想与观念。具体指明清时期戏曲创作与研究领域对于元代以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为代表的戏曲形态的认知态度。其基本表现方式是以元曲为宗尚、为圭臬,包括以元曲为反拨的依据、变革的前提等,具体展开领域主要在于戏曲创作、戏曲批评方  相似文献   

14.
胡文彬先生<红楼林与北京>而世了.该书用民俗学的视角探寻<红楼梦>的成书传播,作者、文本、文化在创作传播中的互动关系,其研究方法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冷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英国当代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戴维·洛奇的新作<作者,作者>在创作风格上与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有机地糅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作者,作者>时空线索清晰,故事情节常连贯,同时融入了自省的元小说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的形式更新.该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真实,在主题方面强调真实和意义,虽然加入了戏仿和体裁兼容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但总体上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洛奇创作<作者,作者>意在说明小说既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要体现出当代小说创作的新技巧,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排斥,可以有机地结合,创造出新的小说道路.  相似文献   

16.
宋法刚 《唐都学刊》2008,24(1):82-84
将<大明王朝>置于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视域中加以解读.作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阶段性的产物,<大明王朝>透射出新的气象.通过一个圆型的帝王形象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治独裁而非法治正义的、帝王利益高于人民利益的、派系争斗建构政治格局的真实的王朝形象.而在这种真实中,有着基于"真理分裂"的悲剧力量,这种沉潜的悲剧力量使得我们沉默下来去理解政治、理解历史、理解现实并理解自己.反思与沉默是精英文化的素质,于是这样的叙事动机和叙事期待让<大明王朝>在意识形态的表达上,摆脱了寄生主导意识形态的苦恼而倾向精英意识形态的表达.这是社会文化思潮变化的产物,也是精英群体借助大众传媒和大众艺术发出的声音.所有这些将<大明王朝>推上了历史剧的新高峰.同时,这种创作实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后此类电视剧的精神脉络,给电视剧带来勇气和知性,摆脱思想上的贫瘠虚假和寄生懦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民俗仪式、民俗意念、民俗器物等三个方面观察、归纳了社会转型期乡土小说创作中的民俗表现.一方面,考察了社会转型期下层民间文化的错动、流变以及由之所呈现出的种种景观;另一方面也探讨了这种变动对于创作的影响,即文化意蕴如何具体地转化为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8.
试析《文心雕龙》中的佛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社科纵横》2008,23(10):100-101
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时虽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佛学思想来论文,但是实际上<文心雕龙>的写作还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佛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主要表现在作品中大量的"神理"说和"折衷"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钟海波 《唐都学刊》2005,21(5):107-111
敦煌讲唱文学对后世通俗小说有重要影响:其一,表现在题材与人物上,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中的许多题材与人物被后世通俗小说吸收改造,如<唐太宗入冥记>的故事被<西游记>、<隋唐演义>吸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章节.其二,表现在体制与体例上,后世通俗小说的"入话"、"散场诗"形式及配图形式、散韵结合的语言形式,章回体例的形成均与敦煌讲唱文学有关.其三,表现在叙事特征上,通俗小说在情节、人物、叙述视角等方面都对敦煌讲唱文学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郑愁予的<错误>众说纷纭,北大教授吴晓东对其解读为"一次性邂逅",给人以"绝望"的母题.那么不妨追问,这个"一次性邂逅"具体为什么?"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两个关键意象点明:"我"注定是一名军人,由于某种使命感或者外力促使在特定民族历史时刻做了"过客",生生地把年轻的妻子扔在了江南,从此成为永别.那么,按照著名学者杨义和陈思和主张的"原型思维"的研究思路,从内容上很容易将其还原为陆游与唐婉故事及其诗词以及<孔雀东南飞>,其共性在于畸形信仰和错误观念这个"恶女人"在作祟,制造了人间悲剧.从形式上可溯源到中国诗歌源头<诗经>中<陟岵><卷耳>等诗上,从而看到是对中国"对面着笔"、"翻进一层"传统写法的一脉相承.<错误>堪称将古典诗学进行现代转换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