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刊发了张盾先生的大作《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看》(以下简称张文)。①该文基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以现代性问题作为思想背景,论述了黑格尔以理性与现实相和解的时代精神,认为黑格尔以此批判了康德形式的真理,重建了康德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哲学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哈贝马斯与卢曼、罗尔斯与福柯的论辩,勾勒出现代性哲学的基本视域:(1)在与新保守主义的论辩中,哈贝马斯将自己的立场界定为关于现代性的可批判理论;(2)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中,哈贝马斯将自己的态度界定为关于现代性的应批判理论;(3)在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哈贝马斯将自己的方法界定为关于现代性的更为合理的批判理论。相应地,本文论述了现代性哲学的三个基本主题:(1)现代性的哲学基础或哲学奠基问题;(2)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或正当性论证问题;(3)现代性的动力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一个多元与复杂的概念,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开拓对它的理解,也相应地存在对后现代反思的三个视角:作为历史意识的现代性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线性进步的、受普遍规律支配的且具有终极目标的历史过程与时间感.这种现代性忽视了差异的存在,对应的后现代主义则突出了空间因素的价值,肯定历史的特珠性与偶然性.作为启蒙的现代性确立了进步、理性、普遍性与主体性等原则,痴迷于客现性、精确性、明晰性、统一性与绝对性.在后现代主义批评中,启蒙现代性不仅没有给人类带来自由与解放,反而变成了披上进步与真理外衣的压迫与控制.而作为审美的现代性是对前两种现代性的反叛,渴望模糊性、多样性、混乱、瞬间、短暂与相对性等价值,凭借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分化,追求救赎、拒绝平庸与体验瞬间.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呈现为去分化、无深度、无中心、无根据、游戏、模拟等特征.现代性的内在繁杂性,不仅要求反思视角的多样化,而且本身也构成思考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知识观其非确定性的理论来源,在古代、近代、现代等传统知识观中都有迹可循,特别是继承和张扬了现代知识观中一些主观性和相对主义等非确定性的思想.它并非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知识观,对近代知识观有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不仅在发展中出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较多的吸收了现代主义中的因素,在早期以否定性面目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也有继承性一面.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的共同倾向是对力图构建一种有着确定性和统一性的理论和知识大厦的基础主义进行批判.后现代知识观和传统知识观之问是一种否定性的继承关系,在否定的基础上进行某些继承,继承的结果是远离了现代性,表现为一种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过程哲学以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对现代的二元对立、理性至上、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等观念进行了批判,从这一点上看,过程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同那些一味地破坏和伞盘否定的解构的后现代主义不同,过程哲学的起点在于对现代性的批判,但却着眼于建构.过程哲学的这种建构主义同样体现在其对现代法律主体的重建上.  相似文献   

6.
超越现代性,既折射出现代化进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只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新型关系,超越现代性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些新型关系的"泛文化性"和"无根基性"决定了它们只不过是现代性局限的单纯反向放大或矜持外推的结果,因而其对现代性的超越是否具有历史现实性,同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
理性主义观念、主体性原则以及文化分化的表征不仅构成了"现代性"的主要方面,而且也成为"现代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观念来反思现代性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蕴含的对实践概念和实践活动的理解则成为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8.
自我解构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80年代盛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文化现象正日益影响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虽然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理论领域从80年代开始追踪介绍、研究了后结构主义、后实用主义、新保守主义、后科学哲学、新西方马克思主义,但是,宏观上还没有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把握当今国际思想潮流,微观上,对后现代主义重要理论家德里达、利奥塔德的思想也缺乏研究。94年西安中国首次哲学界“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以哲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不同领域交叉为特征,在探索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联;司题上,两个领域的人士都感到对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刘放桐最近几年来,关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的问题成了我国哲学和文化研究中热点话题之一。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缺乏确定性的概念。西方学者对其所指很不相同,对其评价更大相殊异。有的哲学家认为它改变...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可能", 参见阿·古留家:<康德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25-126页.那么,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实现".正是对现实自由的诉求,使马克思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狭隘自由观,提出人类解放的伟大构想.对于解放进程的论证,逻辑地再现了马克思是如何在对私有财产制度和私有财产观念的超越过程中,完成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全面颠覆的.循着这个思路,或许我们能够开启另一扇化解现代性问题的哲学之门.  相似文献   

11.
巴门尼德的箴言"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是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该箴言提出了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从巴门尼德到海德格尔,都对这个同一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史上,就同一性问题而言,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是两个关键的节点.亚里士多德从经验出发论证同一性,但最终未能证明这种同一性的普遍必然性.康德把同一性奠基在先天统一性并最终奠基在先验想像力之上,为同一性的普遍必然性给出了先验的内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康德对于当代世界的重要意义在于,现代性文化的基本原则在其哲学中得到了最初的或许也是最明确的表达.这些原则包括批判性反思、世俗化、多元性等.虽然其先验哲学的理性奠基的理想、表象-意义分析理论等已不再适用,但就我们仍然处于康德所定义的文化语境来说,当今时代的哲学思考注定无法绕过康德.  相似文献   

13.
自我的解放与背谬--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深层解读.在吉登斯看来,自我心理系统由本体性安全、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所组成.本体性安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它以个体的生存环境具有确定性为条件.在这一理论前提下,他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类追求确定性的表现,它旨在以一种人为设计的方式在未来建立起确定性的社会.但是,20世纪晚期反思现代性社会现实表明,这种确定性追求反而导致了其背谬性后果,人类的解放追求不仅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社会,反而导致高风险社会的出现.在反思现代性的社会条件下,自我经受着一系列张力和磨难.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关系复杂:即二者既有亲和之处,更有尖锐的分歧之点。现代性本身即暗含着自我批判的维度,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对其自我批判精神进行了发扬光大。后现代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在总体性问题的不同,也就是在关于人类主体解放的"宏大叙事"上、在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救赎方案上的大相径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依然执著于启蒙运动所标举的人类解放的理想。后现代主义从极具微观色彩的话语层面,提出了旨在张扬差异、反对总体化的理论。以差异理论为主要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新兴的各种亚文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和不可多得的理论资源。总之,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断裂式的,而是一种扬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不同历史时代,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看世界的视角不同,对主客体关系理解不同,哲学主题就不同。从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致力于对本体论的探讨到近现代哲学致力于对认识论的研究,实现了哲学主题从客体化向主体化的历史转换。然而,从近现代哲学过分张扬主体到后现代主义哲学消解主体,充分暴露出其主体性哲学的片面性和抽象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入手,从人的实践活动来说明和规定人的主体性,则实现了哲学主题的根本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但他没有找到理性的合法化依据,并笼统地谈理性,因而其观念自身包含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自康德以降的一代代思想家们在不断地对启蒙观念进行批判反思,对其修正、丰富和发展。霍克海默将启蒙观念泛化,指出启蒙具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摧毁的特性,以此提出了他的启蒙辩证法,具有一定的建设性的意义,但他过于强调否定的方面,带有了自我消解的特征;福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来谈启蒙问题,虽然他有将启蒙和现代性割裂开来的倾向,但他强调启蒙与历史当下性的必然联系,并把启蒙归结为一种哲学气质,即它的批判性。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到福柯,启蒙观念辩证发展代表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王宏宇 《学术交流》2007,1(5):15-19
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离开康德哲学是不可能的,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视角之一就是在与康德哲学的继承与批判的对话中彰显。康德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如人是什么、本体论的解构与重建、颠覆一切的批判精神等对马克思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探求康德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联系,走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这条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传统方式,更好地理解作为近代哲学最高峰的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作用,拓展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论黑格尔对主观思想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儿以自明性为依据为近代哲学确立了主观性原则.康德将这个原则以理性批判的形式加以发展.但在黑格尔看来,康德哲学的主观思想流于空洞的形式,错过了认识对象的客观内容,因而必然导致主体性与物自体之间以及"应有"和"现有"之间的绝然分裂,无法真正进入社会政治的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体——属性——样态”这一表层结构上,而应深入到其内部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中。斯宾诺莎通过对数学中的无限性问题的研究,达到了理智的无限性(即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的观点。他在运用数学方法论证其哲学体系时,也把这一重要观点引入了哲学中,并运用它分别论证了原因与结果、肯定与否定、自由与必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而形成了以有限与无限关系为中心的放射型的范畴辩证法体系。这一内在体系的发现,动摇了“因素论”的见解(即认为斯宾诺莎哲学仅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弥合了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的范畴理论之间的巨大空隙,从而大大突出了斯宾诺莎哲学在西方范畴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形态之一。“建设性”与“解构性”相对 ,意在强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正在为现代世界提出一种积极的选择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解构性的后现代的诸多特征相冲突。关键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拒绝应当伴随着重构的主张。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整体 ,特别是把其自身理解为一个过程。怀特海哲学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构想提供了最系统明确的说明。包括科学和哲学的基础、后现代科学等等。在此基础上 ,作者也同时承认其他观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