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布鲁姆"影响即误读"的观点来看,现代中国关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国学界不断误读西方美学的历史.这种误读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误解、误评和误构.文章依次分析了这三种误读方式各自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并且指出,在中国未来的美学研究和美学发展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克服对西方美学的误解,努力减少对西方美学的非学术性误评和惟我独尊式的学术性误评,并在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自觉追求一种既具现代性又富本土化特色的理论误构.  相似文献   

2.
许家星 《学术界》2012,(7):126-134,288
《〈朱子语类〉中两条重要语录辩误》一文认为,《语类》卷七十八两条语录中"人欲"均是"人心"之误,指出此误造成较严重后果,并就国内多名知名朱子学者的观点提出商榷。《辩误》发表以来未见学界回应,其观点为台湾知名学者李明辉先生所采用。仔细体会这两条语录的语义,考察朱子人心、人欲说的分疏定位及历史渊源,从文献、义理及朱子后学的看法证《语录》不误,《辩误》实误,其误源于以绝对、单一、静止眼光看待朱子人心、人欲说,忽视了这一对概念在朱子思想中的多样涵义,遮蔽了朱子思想内涵的复杂性与形成过程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礼制,从多个角度对<礼记·曲礼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中"君大夫"一词的释义进行了辨析,指出郑玄注释之失及后人沿袭郑注之误.  相似文献   

5.
卜辞中"祖乙"作"乙祖"这类现象,前人在判定其所指是否为同一人的问题上有些分歧。本文在梳理这类卜辞后发现甲骨卜辞中像"祖乙""乙祖"这类共现于一版的辞例不少见,且这种情况在甲骨文中主要出现于武丁中期的卜辞,从共时层面来看,是某段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因此认为这是一种庙号倒称现象,二者所指为同一人。  相似文献   

6.
<辽史>所载"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实为辽朝时期发生的事情,但被元朝修撰者误为遥辇氏阻午可汗时.所谓"分三耶律为七"是指把皇族耶律氏分成七个部分,即皇族四帐、五院、六院和遥辇氏九帐族;"二审密为五"是指把后族萧氏分成五个部分,即国舅乙室已大、小翁帐和国舅拔里大、少父帐及国舅别部."阻午可汗二十部"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倒U形曲线"拐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蒙·库兹涅茨"倒U假说"已不仅被应用到增长与分配的关系问题上,而且还被扩展应用,提出了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倒U曲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倒U曲线、社会问题倒U曲线以及环境污染的倒U曲线.本文以这一假说作为分析工具,研究6千美元阶段浙江这5个"倒U形曲线"拐点状况.在翔实数据分析基础上,我们发现浙江6千美元阶段除区域差距已经出现"倒U形曲线"拐点外,其余4个"倒U形曲线"拐点仍还未出现.也就是说,理想的成熟的发展状态并没有在人们的期待中成为现实.本文认为,那种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社会问题、收入不平等、生态环境等"先恶化、后改善"状况就会出现是不可能的.需要加大社会调节力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公平制度,维护社会正义秩序,才能出现人们所期待的"倒U形曲线"拐点.  相似文献   

8.
富金壁 《北方论丛》2003,(2):100-106
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修订本)注释中的疏误,笔者前已著文谈及.今王力<古代汉语>虽已于1999年5月出第3版(校定重排本),但其注释中的疏误,基本上一仍其旧.且此修订本不仅已经影响到一代学人,而且影响了一些重要辞书对语词的释义.如注司马迁<报任安书>"身直为闺阁之臣"的"闺阁"为"都是宫中的小门,二字连文即指宫禁",<汉语大词典@门部>"闺阁"条因误设"宫禁"一义项;注"视徒隶则心惕息"为"徒隶,狱卒",<汉语大词典@彳部>"徒隶"条除释为"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外,又补释为"亦专指狱卒".又,释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之"纡"为"屈",即不得伸展的意思,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定影响.笔者辩正此类误注,并指出了一些其他疏失.  相似文献   

9.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画家,也创作有诗词.<全明词>(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四册收其词37首,第1817页其小传云:"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一号老迟,诸暨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顺治五年(1648)."所载陈洪绶生卒年均误.  相似文献   

10.
韩国古代文献多以汉文进行写作,在传抄、刻印、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字讹误.就韩国汉诗文献底本文字讹误而言,可分为由作者引起的"作者型讹误"和刻钞过程中产生的"刻钞型讹误"两类."作者型讹误"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记忆讹误"和"书写讹误"."刻钞型讹误"多为"形似而讹",形成原因有四:不明典故致误、不明字义致误、不明文义致误、不明声律致误.利用韩国汉诗文献进行研究,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讹误进行校勘,勘误依据有四:依据典故、依据字义、依据声律、依据其他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