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祥松  胡剑峰 《创新》2010,4(5):61-64
储蓄率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变量,大量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储蓄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是储蓄率的Granger原因,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因此,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启动消费上,适度改善投资结构,加强对可贷资金的引导和规范,保证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杨姝琴  陆丽纯 《探求》2015,(1):83-92
本文选取缓冲储备模型研究我国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很强,主要受收入、住房支出和医疗支出等不确定性影响;教育支出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越来越高,医疗支出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逐渐降低,住房支出对储蓄的影响波动变化,可能与住房改革有关;西部地区与全国的预防性动机最相似,解释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变量相同;东部中部地区解释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变量是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意识及进行金融资本市场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高储蓄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本届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关税、知识产权纠纷、"汇率操纵"借口等一系列变化莫测的经贸举措对中国极限施压,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预期日益加重。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揭示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选择贸易模式时对风险和利润的权衡取舍。模型推论结果表明,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一般贸易出口,进而提高一般贸易相对于加工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推论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式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启示,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政府调整经济结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理论可以描述为一个离散过程,分为金融扩张和金融调整两种状态.金融发展在两状态间的转化形成了金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金融周期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周期也反向影响经济增长趋势及其发展规律,而储蓄率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中起到了纽带作用.马尔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出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逆向关联,同时表明金融政策的内在稳健性特征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国际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美博弈长期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进一步推动了上述趋势。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制约各经济体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在因素。在此形势下,主要国家和地区从安全保障的角度强化经济活动,在发展与安全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近几年,日本不断健全和完善经济安全政策法规,强化政府相关职能,努力提升在关键技术、供应链、战略资源等方面的自主性,同时与欧美等“志同道合国”加强合作,促进形成符合日本利益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实现日本在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及其国家战略。日本强化经济安全保障,会给自身、地区及世界带来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失衡是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主要经济体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结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由此引起的外汇储备管理、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瞩目的经济热点。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更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进而建立全球性的多边竞争贸易政策协调机制等,对于巩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而缓解全球经济失衡都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服务产业的比重过大,发达国家的经济成熟阶段就会到来。日本必须谋求国内同海外投资的平衡。从康德拉捷夫的长期波动理论来看,到21世纪,技术革新将会走上正轨,世界经济将会出现第二个长期繁荣的局面;由于美国财政赤字缩小,储蓄率停止下降,日元升值和美元  相似文献   

8.
里根行政当局的经济计划和英国撒切尔政府一样,在经济政策的理论、意识形态和实践方面表现了保守的反革命性质。这种反革命的目的在于缩小政府的、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影响,当然这是和私营企业及自由市场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的。以下这四种政策的前景可虑,它们包括:1) 宏观经济的稳定问题,即利用财政、货币和其他办法去影响国民生产、就业、物价以及其他具有全国性经济意义的变量的政策;2) 经济上不平等的问题,即利用国库进行国民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政策;3) 资源配置,在各种公私产品间决定国家优先发展重点的政策;4) 对经济活动和市场的管理。本文主要论述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为了保持一定的综合国力,必须维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日本人口急剧减少及人口老龄化,不仅使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削弱综合国力。日本人口减少从经济价值、国际影响力、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与国内政局、国民生活水平、国家发展模式等六个方面影响综合国力。为了应对人口减少及超老龄化,维持综合国力,日本不得不同时推进三种不同的政策,即防止人口减少政策、适应老龄社会政策以及适应人口减少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世界政治中,民众的"认知"因素历来是对国家间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变量之一。认知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因,是国民立场往往可以直接作用于政治人物的政策选择,并构成影响相互关系时最基本的国内政治要素。比较日本人的"自我认知"与中国人的"日本认知",不难发现已出现了重大差异,而日本人的"中国认知"也既复杂又矛盾。中日相互认知存在着巨大对立,双方国民对彼此国家的认知以负面评价为主。中日关系已基本完成了"止损阶段",今后需要为实质性的改善营造条件,推进中国民众"日本认知"的更新,同时积极塑造和影响日本民众的"中国认知"的改善,并尽可能地让中日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两个领域继续得到发展和管控。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业贸易保护政策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农业实施了严密的保护政策,不仅体现在GATT/WTO体制下的日本农业贸易保护政策上,在利用关税限制农产品进口以及保护农业的前提下参与FTA等方面也表现明显.日本对农业实施保护性贸易政策,既限制了其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发展其他产业的成本,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国内行政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为此,虽然改革具有一定的难度,日本还是对农业结构和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外交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难题。梳理并探讨日本在解决这些难题并促进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或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启示意义。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杂志社与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拟联合主办"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国家转型:经验与教训"学术研讨会,诚邀国内外学者惠赐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8):28-30
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或将接棒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联合国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显示,全球经济在2016—2017年将继续保持向好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两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率将突破3%的关口,由于先进技术和高端管理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增长依然依靠于发达国家技术及管理输出。本文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新的增长方式,以及当前经济复苏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增长模型和古典及新古典增长模型类似,都忽视了总需求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马克思的增长模型及以迪梅尼尔—赖维模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发现,这些模型的成立是存在隐含条件的。实际上,拓展以上模型隐含的前提假设,把收入分配等变量内生化,由此分析总需求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需求不仅与短期经济增长有关,而且也影响着经济的长期增长。毫无疑问,资本、劳动与技术等供给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总需求则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亚经济各经济体战后重新实现经济复苏,先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且经历了令人震惊的持续高增长。然而,不久又发生了金融危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东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东亚有着惊人的高储蓄率,且金融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资便利。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过高的短期资本流入;金融体系的危弱性;外汇储备不足;金融监管缺失;错误的自由化次序。解决的路径是通过金融体系改革;实现东亚金融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何帆  黄懿杰 《日本学刊》2012,(4):3-18,157
截至2011年底,日本的国家债务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攀升至200%以上,但在全世界都陷入债务危机恐慌的背景下,日本的国债收益率却不升反降。日本能够维持高债务低利率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债务由国内持有,为经常账户盈余、高家庭储蓄率、谨慎的金融机构和资金充裕的企业所支撑。由于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通货紧缩前景不容乐观等一系列原因,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日本债务在长期内不可持续。近期日本出现的自然灾害、贸易赤字、储蓄率下降等现象,已经开始动摇其债务稳定的根基,提高了日本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8.
张可云  刘浦信 《创新》2010,4(3):51-54,74
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国内经济波动开始与世界经济波动并轨,汇率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突出。汇率升值的过程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同时也蕴含着经济泡沫化的危险,使一国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只有壮大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督,实行温和通胀优先的汇率升值原则,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分别为世界最在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在地区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与80年代相比,在本质上具有新的特点:第一,前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解体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世界经济联系体系;第二,对外经济联系和国际结算的自由化,目前吸收了更多的国家;第三,在技术、环境污染、金融、会计报表、国民统计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