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可以从几个方面被论证和考察,一是关注“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生成及其历史维度、时间长度、空间广度;二是考察其文献史料的特征、文学表征;三是东北“书写”的独特性。将“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置于中国抗战文学研究乃至于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研究的大框架中,有助于界定“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社会性、普遍性和历史性的意义,从而拓宽国难文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济南惨案     
6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因日军在济南对我国军民的大规模屠杀始于5月3日,故又称为“五·三”惨案。 济南惨案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军国主义以武力推行其根本国策的产物,是日本侵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3.
狭义的抗战文学一般指创作于1937-1945年间的反映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文学,但广义的抗战文学却应向前追溯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时起,对日作战已成为影响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大时代内容,而报纸文艺副刊则成为抗战文学的重要土壤."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比较有影响的私营进步报纸<国际协报>率先利用副刊,刊载大量抗日救亡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力量,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先锋阵地,从而在现代新闻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的14年中,在中国进行了人类史上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据不完全统计,大屠杀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约有100起以上,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除人们熟知的南京大屠杀外还有8起,即:辽宁平顶山惨案、山西朔县屠城、宁武大屠杀、血洗河南浚...  相似文献   

5.
《关于沦陷区文学评价中的几个问题》(陈辽,《文艺报》2000.1.11,简称《问题》),仅据《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的总序,便推导出该领域中的四个政治问题,并要“激浊扬清,立正去邪,把近十年来已被某些人颠倒了的沦陷区文学是非重新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作了探讨,认为:与巴赫金梳理出的欧洲文化中的狂欢因素相对应,金庸发展了中国文学中的谐谑传统,在《鸳鸯刀》《侠客行》等小说中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迭出新意;而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传达了中国文化中下层人物的复杂内涵,堪与阿Q媲美,表现了生命说不清道不明的无限含义。正是由于这两个因素,金庸小说完全可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不同文学史教科书中的《左传》书写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对《左传》性质、作者及其成书的书写上,它们观点各异甚至相互抵牾.一方面,它们对《左传》性质的书写,勾勒出民国时期文学观念的演进轨迹;另一方面,它们对《左传》作者及其成书的书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初创与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对《左传》研究的激活与促进,也生动还原了民国时期文学研究的"学术景观";此外,教科书作为传播、普及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们对《左传》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的正面书写,是20世纪《左传》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使《左传》位列中国文学经典的认识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9.
赵杰 《今日辽宁》2011,(5):26-29
一位日本朋友把自己多年收藏的一件原始资料捎给我,这就是《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如果将《大阪朝日新闻》号外,视为刘九一八新闻报道的历史一页,时至80年后的今天,这套号外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地对九一八事变的自白。  相似文献   

10.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九令 《日本研究》2011,(1):111-115
《日本灵异记》作为日本最早的佛教说话集,具有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拟人、夸张、用典、譬喻等文学手法的发掘和分析,同时对其中对句的形式美进行考察,揭示出该作品文学性的一面。其中,用典、对句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汲取和模仿。以往的研究中,受日本固有研究传统的影响,大多忽视了文学性的考察。与此同时,《日本灵异记》也常被放入错误的评价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使得它所具有的文学性一度被遮蔽起来。如果将其置于与中国文学为同一系统的佛教说话的源流之中,其文学特色便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王怡静 《创新》2009,3(5):91-94
随着自然主义的思潮涌进中国,中国作家的作品中也逐渐透露出诸多自然主义写作原则。一部《半生缘》描述了一段擦肩而过的爱情,道尽了世间的无奈,也暗暗透露出作者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探究其描写手法,我们发现张爱玲女士在写作中运用了很多自然主义的描写原则,无意或有意,我们不得而知。诚然,在中国文坛上始终没能出现一支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但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则渗透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不同流派之中,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降魔变文》、《破魔变文》与《西游记》─-谈敦煌变文和古代神话小说的渊源关系李润强变文是敦煌说唱文学,特别是民间说唱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中国原有的叙事诗和民间说唱类文学形式的基础上,吸收印度佛教讲经形成而产生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说唱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大课题。中国文学中的佛像发声故事传到日本后发生了较大变异,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类故事从中国文学最简单的片段式描写发展到了日本文学中的比较复杂而完整的叙述,而且发声主体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尽管两国的此类故事颇有相异之处,但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及梳理,仍可以清晰地判明其内在的关联性,认定这些故事应属同一系统。本文重点以《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和《日本灵异记》为例,论述佛像发声故事在中日文学中的流变。  相似文献   

15.
中青年学者     
关四平教授简介关四平,1953年10月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自80年代以来,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上海师大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北方论丛》、《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法、美学派创立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它是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比较文学研究以及在译学界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取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西风颂》和《鲁拜集》作为案例,以变异学理论来分析郭译中所体现出的变异,透视出异质文学在"本土"文学中的接受与变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作为中国哲学原点的《易经》文本的思维特性,并与《诗经》的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易经》与《诗经》是中华民族思维不同的两列系统,二者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易经》的卦画符号不涵有文学的象征意义,自然亦非文学形象思维的滥觞。进而作者具体而微地辨析了长期以来被混淆的“比”与“兴”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质的区别,认为前者主理,后者主情。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浩先生所著的博士论文的修订本,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继《唐诗美学》、《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大唐风度》等著作之后,呕心沥血3年之久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主要采用“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选取“地域—家族”相结合的操作方法,来探讨唐代关中地区文学的发生发展史实,融资料考订、文本分析、理论概括于一炉,企图梳理出唐代关中地区与文学滋生发育有关的种种因素:地域文化氛围、方土风气、士族教育、地域环境……,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9.
张居三 《求是学刊》2007,34(3):107-111
在中国文学史上,《国语》一向不被人重视。其实不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国语》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语》编撰意图的分析,认为其文学史料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紧紧围绕礼治、民本、忠恕、正名等思想选择的。此外,《国语》一书结构的安排,也不只是遵循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关系远近、先华夏后蛮夷的原则,而是另有深意,即反映礼乐崩坏的前因后果。《国语》一书因此成为有机的整体,文学和史学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学研究会诗学追求论·许霆“血和泪的文学”与“美和爱的文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教育作用,是文学研究会文学理论光彩的部分。文研会成立不久,郑振铎在《文学旬刊》发表《血与泪的文学》,首提“血和泪的文学”范畴。郑文说:我们现在需要血的文学,泪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