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资本:现实功能和理论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介和初步运用上,对于社会资本的现实功能和理论意涵并没有作充分的提炼.从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溯源来看,社会资本不能仅仅被视为一个时尚概念,作为社会事实,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现实功能;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 相似文献
2.
认为"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充分而坚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历史逻辑上,"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理解与把握"两个维护"的这三重逻辑的深刻意蕴,是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要深刻领会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就必须厘清其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逻辑进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进程是由最初的初创时期发展到基本观点形成时期,再到独创性思考构境时期,总的趋势是从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到逐渐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青年发扬斗争精神。青年斗争精神的培育的价值意蕴在个人成长层面体现为有利于青年化解成长难题;在社会进步层面体现为有利于青年直面挑战;在国家发展层面体现为有利于青年应对风险挑重担。立足教育之基、夯实斗争理论知识,加强斗争历练、磨砺顽强斗争意志,汲取优秀文化、掌握正确斗争规律,培育系统思维、提高斗争工作效率,加强实践能动、练就过硬斗争本领五个方面是培养青年斗争精神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5.
政治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接续奋斗的内生动力,是体现党组织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的政治品质。基于党的三个重要历史决议,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信,深入挖掘党的政治自信形成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围绕“一个主题”“两个确立”“十条经验”等重要政治成果,阐释迈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弘扬政治自信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廉洁教育面向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的需要。廉洁之德是大学生应当树立的首善之德,廉洁教育应当渗透并融入大学生生活之中,这是廉洁教育贴近生活应遵循的逻辑。据此,应当坚持廉洁教育与党的政治建设相结合,将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坚持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法纪教育相结合,将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公共生活;坚持廉洁教育的知识性、道德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将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的个体日常生活。依据"三全育人"理念,从教育者、教育过程与教育方位选择等维度,采取"多维聚焦""多域协同"与"多措并举"等方法,合力推进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9,(5)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8.
数字人民币是重塑支付新格局、释放数字经济活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实行数字人民币是出于防范第三方支付带来的风险、打破非银行支付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抢占数字货币竞赛先机等现实需求,其发展充分把握了中国主权信用优势明显、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壮大、信息科技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参与度高等时代机遇,其发展价值体现在弥合数字鸿沟、打破数据资源垄断、带动多元主体数字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消费“引力”,助力经济复苏;进一步赋能慈善捐赠,助力公益事业;进一步激发绿色金融价值,助力绿色发展;进一步融入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演进历程呈现出以下逻辑:人的生态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生态民生建设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逻辑支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演进逻辑对新时代高水平民生建设的启示有:在生态民生建设中,要以敏锐捕捉和满足人民合理的生态需要为前提,以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培育“生态人”为重点,以确保生态、经济和民生的融合性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历史逻辑出发,缘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理论逻辑出发,源自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传播理论的智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现实逻辑出发,催生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科技进步和学生内生发展动力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实践逻辑出发,聚焦课堂阵地的精准施教和非课堂阵地的精准管理,其中精准管理涵盖通过顶层设计精准布局、风险规避精准预测和定制方案精准服务已探索形成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及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多重理论视角;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维度构成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先富带后富、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需以秩序为基本前提。正义和秩序是每个社会都欲求的基本价值,但二者之间始终具有内在的矛盾和紧张。秩序逻辑地优先于正义,是霍布斯国家学说的核心要义。只有在基本秩序得到强有力维护的前提下,社会正义才具有真正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生态思潮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生态批评在我们反思以前的认识谬误、确认生态危机的根源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我们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冲出固定思维模式的羁绊,打破文化上的均质化倾向,维护生态文化的多样性,业已成为我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生态观的必要前提.而要构建这种良性生态文化,就必须有效厘正消费主义的价值偏颇,让人们在消费社会中抛弃虚妄的需求,改变现有的过度消费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文化,彻底厘正虚妄的消费主义偏见,确立健康高尚的精神导向,真正建立起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是我们建设良性经济和文化生态的重要条件,更是我们尽早实现生态正义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走向公正社会。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遇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产业工人等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活安全,使得社会法得以最终形成。其中,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责任理论、人权理论、新财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思想成为社会法形成的理论先导。在法律实践中,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成为法律发展的新趋势,使得第三法域的部门法——社会法应运而生。社会法源于民众的生存权保障,并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独特的法律价值、法律目标和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生态习惯法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及合理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习惯法在我国拥有本土资源价值和独特的品格,其对我国现代环境法治建设具有制度性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成文化转换,以达致与国家法的衔接和融合.这是生态文明视野下较为有意义之事,也是生态习惯法现代化的合理进路. 相似文献
19.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环境正义”——当代环境伦理发展的现实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当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 ,对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无能为力。与此同时 ,由于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日益突出 ,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 (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得到广泛响应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和“环境正义”的一些重要思想 ,既对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及其指导的西方主流环境保护实践提出了挑战 ,也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了一个从现实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崭新视角。“环境正义”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 ,正是当代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