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元宇宙是元宇宙“由虚向实”的核心形态,是基于“元宇宙+”所形成的与现实世界虚实映射、叠加、联动的数字新世界,拥有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三栖体系”,是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的终极形态。产业元宇宙通过技术聚变改写传统生产力的“三要素”,重新定义生产工具,推动智能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开发机器人、数字人与数字替身等“数字劳工”新阵营,重构生产关系,并裂变出全新的“第四产业”。产业元宇宙仍处于起步期,须构建从关键认识到接入路径、场景应用、主体培育、融合生态的链路,驱动各行各业融入元宇宙新空间,布局“元宇宙+”新赛道,构建以虚补实、以虚强实、以虚优实的实践进路,开启新一轮产业变革新序幕。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媒介在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深入渗透,旅游城市品牌主导权逐渐由官方组织向媒介用户和旅游者过渡,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环境与模式发生了巨变。网红经济赋予了城市空前的关注度,数字媒介成为传播城市形象、构建旅游城市品牌新的重要途径。哈尔滨旅游爆火出圈证明了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的良性互动是旅游城市构建品牌的有效路径。在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的良性互动中,旅游城市品牌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双重空间中的有效传播与塑造,突破了传统媒介语境下主客体二元区分的状态,旅游者也成为品牌构建的主体。通过个人的旅游实践参与和旅游体验分享,城市品牌形象不仅是激情昂扬的官方叙事下的正式表达,也是充满人格特征的个性化表达。因此,随着数字媒介影响力和用户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加,旅游城市品牌构建急需从政府部门投射城市品牌形象、主导构建品牌的传统模式转向多主体参与、多空间联动的多轮驱动新模式,探索形成以旅游产业为关键主体,联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空间,兼顾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个阶段,激励旅游城市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当地企业与居民、旅游者、数字媒介等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的城市品牌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边燕杰  缪晓雷 《社会》2019,39(6):1-22
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虚实转换的线上推动力和线下拉动力问题。JSNET2014调查数据表明,虚拟空间亲密好友数量对于虚实转换的推动力有正向影响,但非线性的。线上好友超过50人,虚实转换程度下降,印证了西方实证研究中发现的所谓“邓巴数字定律”在中国网络好友中也是存在的。线上推动力的另一指标同样显示了积极作用,因为专业使用者比一般使用者更具有虚实转换优势。实体空间的拉动力对于虚实转换也存在正向作用:其一,以餐饮社交参与程度为标志的人际交往需求越高,线上好友的下线比率越大;其二,以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人际交往的承付和兑现能力越强,好友的虚实转换几率越高。这些发现都是在控制了个人身份特征的基础上获得的,有力地说明了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动力都独立存在。系数集束化分析进一步表明,线上推动力效应大于线下拉动力效应。实证分析还表明,线下拉动力的两个指标之间是相互抑制的,高收入群体在网络交往中不但不受交往需求的影响,人际交往意愿反而会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必然发展趋势。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该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对接数字贸易领域新业态、构建教学新场景的背景下,实施“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条件保障”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打造“六维融合”理实虚一体化课堂的实践过程及其对高职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转型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作用明显,但其能否有效避免企业“脱实向虚”仍待检验。本文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投资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投资,并且呈现出“结构性”调节特征,对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回归实体的引导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改善实体盈利能力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此外,有效合理的金融监管和良好的数字政府发展环境均有助于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化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去金融化、破除“脱实向虚”难题提供可行路径,并为完善金融发展、发挥数字合力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迫切需要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为满足建筑行业对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该文从设计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搭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构建“4+1+1+1+N”的立体式教学模式3个方面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多年的“数字+”教学实践及学生反馈,该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认可度、能力提升、教学模式满意度等方面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治理普遍面临着村民日益增长的成员权意识和参与困境之间的基本矛盾;而在东部发达地区,逆城市化发展则推动了乡村治理的场景升级,高阶发展场景提出了服务新业态和提升乡村体验的新要求。面对由基本矛盾造成的“老问题”和场景升级带来的“新议题”,湖州市通过对数字化改革成果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出“数字乡村一张图”全景治理平台。该平台通过“感知界面-应用终端-控制中枢”的运行架构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凭借数据融通机制和智能督办机制形成“一图感知、一屏管理”的全景治理模式。在“数字乡村一张图”的运行中,数字治理平台与移动终端的结合铺设了一条村庄公共性再生产的数字化路径;智能监测与互联网应用的结合则推进了高阶发展场景中的服务升级和管控升级。  相似文献   

8.
绿色信用监管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治理创新,需要从整体和局部视角研究其理论逻辑、内部关系演化与具体实践路径。绿色信用监管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以夯实现代市场基础为目标、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息共享应用为重点的中国式绿色制度,是基于多主体关系性合约网络的激励相容制度创新。绿色信用监管制度通过构建内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合力以及避免“监管监管者”悖论。监管制度子制度之间具有替代性、互补性和时序性。当存在替代性时,要优化制度选择;当存在互补性时,要重视前提性制度创设、制度匹配耦合和制度绩效提升。在技术性监管和制度性监管耦合作用下,从机制设计到监管实践、再从监管成效到机制完善的螺旋式迭代升级路径,构成了中国绿色信用监管制度的实践路径。绿色信用监管制度的完善,有助于进一步健全信用数字化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定义、本质及特点”“数字经济的功能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四个核心问题,认为数字经济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其狭义维度概括为基于数字要素的经济活动,从其广义维度概括为由于数字要素而得以显著增强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是数据资源,这构成了其本质属性,其特征主要有高成长性、高融合性、高互通性、高流动性。数字经济具有推动时代变革、结构变革和社会变革的作用。数字经济具有以下发展趋势: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和推动形成数字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包括: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合理流动、促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0):52-55
数字经济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对福州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增进社会福祉、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但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阻力较大、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从培育数字技术人才、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措施,推动数字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东  梁伟亮 《学习与探索》2022,(10):68-79+191
元宇宙的本质是基于区块链世界所形成的数字孪生空间,是与现实世界互动、相融且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的过程,是数字世界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元宇宙经济不可能自在运转,必须与实体经济交融、互动,其中NFT的价值锚定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使NFT的价值得以更好实现,需针对现实风险进行监管,规避NFT应用中的刑事法律风险、金融化风险和知识产权等风险。在监管供给上,以“法链”指引NFT监管框架设计,具体而言,重视对NFT交易平台的监管以传递监管效果,明确NFT的定义以引导市场恪守理性,最后明确NFT法律属性,将NFT市场去金融化作为监管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数字人民币是重塑支付新格局、释放数字经济活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实行数字人民币是出于防范第三方支付带来的风险、打破非银行支付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抢占数字货币竞赛先机等现实需求,其发展充分把握了中国主权信用优势明显、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壮大、信息科技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参与度高等时代机遇,其发展价值体现在弥合数字鸿沟、打破数据资源垄断、带动多元主体数字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消费“引力”,助力经济复苏;进一步赋能慈善捐赠,助力公益事业;进一步激发绿色金融价值,助力绿色发展;进一步融入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彭怡 《学术交流》2023,(8):101-11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所做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数字经济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核心布展的数字经济为解决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间隔和区域位置上的偏远而造成的地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和技术性支撑,数字经济的全新时空构境将有效助力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第二,数字化的即时经济链接将有效匹配供给与需求,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将重组资源要素、重塑经济结构、激发增长潜力;第三,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将重新定义人们的工作身份边界,拓展获取收入报酬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姜薇 《社科纵横》2020,35(2):62-66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揭示了肃南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肃南县民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开发策略:资源融合,开发基于裕固族"祭鄂博"仪式的民俗风情体验游相关项目;产品融合,采用影视旅游联合开发模式;技术融合,构建民俗资源数字社区;人才融合,与甘肃高校合作,开办民族文创产品"创意市集",与相关节庆合体造势;平台联动推广旅游形象,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数字政府建设已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引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数字社会的变迁延续着政府形态创新的知识谱系,依次构成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孪生型四重政府模式。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既是行政模式与社会结构迭代耦合知识谱系的弹性延伸,也是量子纠缠理论对行政场域的映射。虚拟行政系统通过对物理行政系统的数字化映射,实现了对行政主体、行政流程与全生命政务周期的数字化、仿真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并在动态互动中实现迭代循环优化。技术的赋能性入场、孪生组织平台的协同性开场、制度规则的适应性护场与数字行政文化的渗透性暖场有机地构成了孪生型数字行政模式的实践机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数字经济及其子系统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对全国及四大区域各系统耦合水平发展态势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我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前者普遍低于后者的水平,数字产业化水平低于产业数字化水平;第二,二系统、三系统耦合度逐年递增,但绝对水平较低,且前者高于后者;两类耦合度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第三,在耦合水平方面,“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最高,“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次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最低。由此,在全面认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匹配现状的基础上,为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更加融合适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弥补传统机器人实践训练的短板,河北工业大学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切入点,以机器人实物设计平台为基础,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虚与实”的互补架构,设计了“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其他高校开展“虚实结合”的机器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璟 《学术交流》2023,(8):116-130
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耦合是制造业链群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问题。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链群共生演化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数智化使能和链群生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数字化变革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向智造转型、制造业模块化、数字化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过程;是从链核企业、研究机构到相关企业互动连结的调整;是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内外部网络的优化和强化,形成深度耦合的生态网络过程。此生态网络正驱动产业链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形成,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进而驱动着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由短期不平衡向高质量发展长期平衡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竞争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算法技术为生产工具的新时代中,传统市场竞争的业态正转向平台化、智能化、数字化,“商—客”关系亦在此过程中被算法技术重塑,以此对竞争法益的发展构成了挑战。传统的竞争法益谱系中,存在着以经营者法益保护为主的经营者、消费者、公共法益的类型化区分,竞争法的核心目的在于对稳定性法益的“补充保护”和对不稳定性法益的“初步保护”。而随着算法技术的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平台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初步完成了从实体化到数字化的过渡,“商—客”关系在数字经济场景下的转变等趋势都直接导向了对传统竞争法益的颠覆。因而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驱动下,平台经济的蓬勃从动力机制、发展方向和规范保护结构三个方面综合实现了竞争法益谱系的迭代。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健康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探索数字化视域下健康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从教学内容、手段、考核三个角度提出了“数字+健康信息管理”融合、多学科数字融合、数字产教融合、多元数字教学评价工具应用等多种具体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健康信息管理课程数字化改革提供路径,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