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对现有要素错配测算方法进行改进,在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投入要素,推导出要素价格的绝对扭曲系数和相对扭曲系数,从错配程度和错配方向两个层面构建了一个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框架;进而,以2003—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我国254个地级市的要素错配程度和错配方向;最后,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从城市平均水平来看,能源要素错配问题最严重,劳动要素的错配程度次之,资本要素的错配程度最低,大部分城市存在资本和能源要素配置过度、劳动要素配置不足问题;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要素错配问题更严重,劳动、资本和能源三种生产要素的错配程度均较高;其中,成熟型城市存在过度使用资本和能源要素的情况,而衰退型城市则面临着资本要素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不足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资本、能源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并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各省份的出口规模具有抑制作用,能源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无影响,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有促进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对资本、土地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的关系存在增强型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中部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明显,但在西部地区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理论提出卖空机制“信息增益效应”和“压力减损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卖空机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卖空交易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体表现为放松卖空管制后上市公司的技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变化率均有显著提升。渠道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效应主要通过畅通信息传递、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发挥作用。此外,较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卖空机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本研究推动了微观金融和宏观经济增长的融合,并为资本市场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首先梳理了要素扭曲对环境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提出相应假说,然后估算了省际资本、劳动要素的扭曲程度以及两者间相对配置状况,最后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要素间的扭曲相对程度增加也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扭曲对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区域间存在差异,同时人均收入等地区特征变量能够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49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观测样本,分别测算了在不同城市中资本、劳动、土地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程度,并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对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严重抑制了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挫伤了个体和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削弱了市场对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作用.另外,城市中固定资产总额、居民人均年消费、公共交通密度等因素对企业家精神表现出了正向促进作用;而实际使用外资数量、财政预算收入占比、货运量吨数则对企业家精神表现出了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坤荣  蒋锐 《统计研究》2007,24(6):9-15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可以通过两种机制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即城市化先作用于要素积累和结构变革,然后才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作用。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能够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产业结构这四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在现阶段人力资本和结构变革是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之间的显著影响渠道。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1—2003年全国工业行业数据,本文分所有制形式对中国资本和劳动力两要素的价格扭曲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高于劳动力要素;国有经济部门中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程度要高于非国有经济部门。同时研究还认为,国有企业资本深化、“民工荒”等宏观经济问题其实是与所有制约束下要素价格的扭曲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研究结果对当前进行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要素相对价格左右着要素配置效率,是影响TFP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劳动要素细分为普通劳动与人力资本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计31个省市TFP变动,据以观察要素配置效率对TFP的影响,模拟要素价格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2003年以来要素配置效率呈负增长,是TFP增长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东部TFP增长率高于中西部且差距趋于扩大,与此相伴随的是东西部之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以更快的速度趋于扩大,进一步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对TFP增长的制约;(3)要素价格是影响要素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要素价格的扭曲在现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物质资本要素价格相对偏高;(4)分别模拟物质资本价格下降、人力资本和普通劳动价格上升,结果显示均改善了要素配置效率并相应地实现TFP增长,其中物质资本价格下降起着最显著的改善作用。为此,要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从要素配置效率上推动TFP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FGLS模型、交互项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与实现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升经济协调发展程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以资本要素流动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提升为渠道的传导机制,且不同区域的提升程度存在差异;(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要素流动效率渠道的门槛效应,即随着门槛值的提高,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进一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4)经济开放程度、商业环境、金融发展水平等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方芳  赵军 《统计与决策》2022,(21):141-146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1999—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随机前沿估计方法准确估计了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并构建了分时段-分地区-分企业性质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结合协调度与偏离度对要素价格扭曲的演变轨迹进行多维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要素市场价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且在2008年之后有加剧的趋势;劳动力供给者获得的实际报酬高于其边际贡献,在国有企业尤为严重,资本价格实际产出大于理论产出,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相邻省份要素市场化进程的同步性较高,但不同地区两种要素价格扭曲与生产总值的同步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汪伟  潘孝挺 《统计研究》2015,32(5):26-31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数据并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作为金融要素市场化的代理指标,分析了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都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具有异质性,相比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受金融要素扭曲的抑制作用更大。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对金融要素的扭曲的敏感性要高于大型企业,在过程创新中,金融要素扭曲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但在产品创新过程中,金融要素的扭曲的对大型企业的影响则更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金融要素扭曲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的来自企业创新的微观证据。因此,全面推进的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持续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该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通过偏微分分解发现,在科研人员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明显,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科研资本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直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拓展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大数据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双重驱动机制进行分析,验证“梅特卡夫定律”是否能解释大数据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大数据能通过推进市场一体化优化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强于数据基础设施。第二,现阶段,数据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存在异质性高质量发展效应,前者的积极效应发挥需跨越一定门槛,且存在“适度区间”;后者则呈正向“边际递增”特征,且在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下,数据技术应用的“边际递增”效应增强。第三,“邻近合作”有利于激发数据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溢出作用,“技术强强联合”可增强数据技术应用的空间溢出作用。第四,数据技术应用的积极效应发挥存在营商环境与教育水平依赖性,现阶段其仅能激发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传统产业方面动力不足。本文证明了“梅特卡夫定律”在大数据应用中依然存在,有助于加深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双重视角,运用生产函数、Moran-I指数等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劳动力要素扭曲程度进行测算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要素扭曲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变动来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都呈现下降态势,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从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性特征看,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程度总体上沿着“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方向呈现加剧的空间分布特征;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结构,即沿着“西部→中部→东部→东北”由内向外逐渐加强分布;要素扭曲程度与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呈现不断弱化态势;第三,从区域差异及分解来看,中国四大地区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而价格扭曲程度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总体差异主要来源都是区域间差异。这些结论有助于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其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作用机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整体上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效应为4.8%,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分区域来看,其对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下游地区,而对于上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分区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科技创新对各区域均起到促进作用,但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各区域产生了差异化影响,从而导致战略的作用机制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估计了中国资本要素1978—2009年分产业的产出弹性,用各年各产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减去其产出弹性表示资本要素的扭曲程度,并实证研究了资本要素扭曲和资本深化的关系,结论表明:第一产业基本是负向扭曲,第二产业是不很规则的U型曲线,第三产业则基本是倒U型曲线;各个产业的资本深化程度不同,用资本产出比衡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三二一;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会促进产业资本深化,在第三产业尤为明显。政策层面既要发展第三产业,又要警惕其资本过度深化,根本出路在于要素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的重要性随之凸显,资源错配也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错配是由于市场中对土地、人力、资本等一系列资源的分配不当所导致的资源运用不合理、不完善。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对相对扭曲系数、产出缺口和产出变动分解等不同情况下的资源错配进行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探究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贵州省对于资本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各市州劳动错配程度高于资本错配程度且多数市州倾向于资源配置不足,市州间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产出份额变动与投入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出起到抑制作用,政府过度干预将导致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的程度加深。为此,提高劳动力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改善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