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出版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出版业是一个高度的技术依赖型行业。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版业正经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产业链整合、版权保护、人才建设和集群创新等方面制约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琳  饶金涛 《唐都学刊》2023,(4):42-50+2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更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扎根传统、厚植文化根基。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新领域,是建设数字乡村、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针对乡村数字文化产业在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价值维度和发展困境,探寻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向选择。在文化认同和数字素养层面,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使其得以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使村民真切享受到信息时代的“数字红利”,促进乡村文化认同度与村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在数字技术应用层面,应增进数字技术理性与时代价值需求的呼应,通过强化乡村配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成果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使数字技术与乡土文化在良性互动、交织互补中共同发展。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层面,应深化数字时代的多维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城乡融合为起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速文化数据资源的有效融合并推进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邵军 《阅江学刊》2023,(3):84-91+174
数字经济当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数字经济的内涵仍然缺乏统一界定,不同文献给出的定义各有侧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前沿、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相对滞后等现实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高度重视数据及信息安全问题,从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艳  廖慧 《学习与探索》2023,(4):98-107
数字技术不断进步与普及,使得创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革,催生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科技型新创企业提供了新的成长路径。基于资源编排的视角,本文选取三家科技型新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理论与多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1)资源编排行动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科技型新创企业可以细分为平台型、用户型和产品型三个类型,且不同类型的科技型新创企业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所采取的资源编排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资源编排行动所激发的桥接效应、迭代效应和补缺效应在驱动科技型新创企业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不仅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研究,而且可为科技型新创企业成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严子淳  薛有志  李欣 《国外社会科学》2022,(3):92-109+198-199
数字创新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传统的创业活动,使数字创业的学术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议题。鉴于现有研究较为分散,本文对关于数字创业的权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从个体、组织和生态系统三个研究层面,分析了数字创业的现象,梳理了数字创业研究的演进过程;之后从创业主体、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个体、组织和生态系统三个研究层面数字创业的过程机制;最后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系统解析了数字创业的前因与后果,构建数字创业的理论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数字创业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推动数字创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文献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方面研究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参考G20峰会发布的数字经济测算工具箱,选用从数字设施、社会生活数字应用、数字技术创新及应用、数字技术相关就业及发展四个方面的多项指标,通过主成分法计算了2010—2017年38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高和数字经济发展将缩小性别收入差距,但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不利于参与全球价值链减小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低碳技术创新的意义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可达 《探求》2011,(2):68-73
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中国在低碳技术创新中处于不利地位,低碳技术创新存在一系列瓶颈。必须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低碳技术政策、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培育低碳技术人才、取得重点技术突破等方面选择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就业数量、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强化农民收入能力,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均衡性,数字经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以上困境,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着力从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推动,以加快数字红利释放速度;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应发挥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作用,并适当超前部署,以保障数字红利公平普惠;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应通过宣传示范、教育培训和人才带动来实现,以提高数字经济参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徐梦周  吕铁 《学习与探索》2020,(3):78-85+175
数字政府的兴起是政府部门对经济演进到数字形态的自我适应,也是我国深化改革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对数字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的特征变化及面临挑战,本文提出,数字政府赋能的核心在于增进市场机能,进而更好发挥出市场作用;赋能的关键在于要素释放与主体培育、市场秩序有效维护以及公共政策的动态调整与创新。结合发达地区的实践,本文提炼出数字政府赋能的五大创新路径,包含基于数据开放的要素释放、基于快速响应的协调促发、基于信用画像的主体培育、基于在线共管的市场规制以及基于场景关联的政策创新;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府赋能,提出要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增强区域间联动协同,以服务场景的创新竞赛提升数字政府的应用效能,以技术保障和制度性规范强化数字政府的可信度,以及以领导干部数字能力培养提升数字政府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胡晶  赵文哲 《学术交流》2023,(5):140-153
黑龙江省在数字农业发展上有四个特征:制定规划,指导发展;人大立法,推动发展;龙头引领,带动发展;横联纵合,协同发展。其发展应用的重点: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业营销,土地保护,气象监测预报。黑龙江省数字农业的发展,一是要明确一系列顶层设计及政策。二是探讨数字农业中的数字农业利益格局问题和数字农业成本高问题。三是协调好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与数字农村、数字农村与数字城市三个关系。四是抓住数字农业的核心技术、平台技术、应用技术、基础技术四个关键技术。五是做好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做好资金物资投入、加强规划和法规落实、规避风险和保障数字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全新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重构了人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促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深刻改变,推动人类社会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样态,而且改变了社会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促使人类的活动场域日益突破传统的社会空间,走向以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空间。数字技术使人类社会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到文化娱乐,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到政府治理都在经历急剧的转型,而这又恰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相重合。以此为背景,数字技术引发的不仅是一次单纯的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国家治理革命,国家治理向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支撑,但我们也必须对新科技所蕴含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和提前应对。  相似文献   

12.
胡键 《国外社会科学》2023,(2):88-101+245
肇始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化以传统经济要素的全球流动为内容,它与当下以数据流动为内容的数字全球化大相径庭。当下的数字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而且技术不是助推力,而是一种牵引力;而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动力更多的是资本欲望,技术和分工只是一种助推力。数字全球化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资本—利润单向式流动的展开方式,而形成了技术与数据流营造的多元、共赢、包容式展开方式。数字全球化以无形或虚拟的形式在全球展开;而且技术和数据还不断对数字全球化赋能,使之不断获得全球展开的加速度。然而,“数字鸿沟”和数据流必然引发全新的安全问题,而数据监控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又可能导致数字全球化陷入数据流的闭环系统。这样的闭环系统与全球化的开放系统是相悖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数字全球化的衰竭。人们很少感知这样的风险,但在技术异化之下这种风险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3.
管兵 《浙江学刊》2023,(5):24-28
数字治理在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治理有着非常鲜明的单一制的结构性特征和快速发展的情境性特征。数字治理在这两个背景下发挥突出功能。在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领域和治理过程中高度依赖信息的领域,数字治理更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尤其是问题化解导向的数字治理。数字治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依赖于合理界定其边界。这包括公与私的边界、有效技术治理的边界、资源投入和收益平衡的边界、科层体制与技术协同的边界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要素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数字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伴随数字技术和数字理念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主体、客体、过程等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现代化迎来光明前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和理念,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亦存在一定的困境:传统既定思维与现代治理理念存在张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二元差距加大数字鸿沟、数字利维坦潜含技术异化风险等。为此,必须从培育数字型现代治理人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推动数字建设回归服务本位等方面,清除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掣肘因素,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刘备  黄卫东 《求是学刊》2023,(1):96-106
前沿研究关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却普遍忽视其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本文采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作用条件。研究发现: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在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与绿色技术进步明显。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从作用条件来看,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李卿 《探求》2000,(Z1):30-3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抓大放小”至今,所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实践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呢?本人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应积极以技术创新的实践去改变国有企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货币具有交换中介与治理工具的双重属性,它既要满足市场要求,也须以主权货币的形式发挥政治功能,且作为治理工具而存在。现实中频发的主权货币危机侵蚀着人们对主权货币的信心,从而形成用技术手段实现货币去政治化的期望。通过对数字货币兴起过程的研究,发现技术、观念和组织力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回应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与平台企业发行的稳定币带来的治理挑战,各国政府基于数字化治理、保护数字时代国民财富、汲取经济资源的需要,开始积极推动主权货币的数字化,主权数字货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发展数字经济是现阶段中国的国家战略,数字政府的建设亦是政府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网上政府服务能力指数,分析了全国及以北京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地方实践情况,进而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研究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在各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一定的关联关系,二者体现出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特征:数字政府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新需求。在新发展格局中,建议从顶层设计、转变理念、抓牢契机、深化研究、创新驱动、盘活资源六大方面入手,加强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统筹规划,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提升二者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治理法治化应重点围绕数字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数字正义是数字治理的价值根基,数字向善是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数字人权是数字法治建构的终极关怀等核心命题展开。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智慧执法架构、提升数字司法效能、创新社会治理、确立公民数字法治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等方面推进,从而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晓洋  刘畅 《探求》2023,(4):94-103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绩效水平关系着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TOE模型构建了数字政府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使用fsQCA对36个城市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政府绩效受技术、组织和环境多重因素的联动影响,主要有技术+组织内部替代型、技术+环境软化组织型、技术+环境组织平衡型、技术+环境替代组织型四条路径。这有助于深刻认识数字政府绩效差异背后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的本质,也启示各地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要促进技术、组织和环境等要素协同、增进组织关注和坚持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