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国维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解脱”价值,同时也主张要在保持美育独立性的前提下突出美育对德育的工具性价值;而王国维美育伦理学观念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则是在席勒“感性—审美—道德”阶段性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强调“美丽之心”“美情”对道德建构的基础性意义。与王国维不同,蔡元培更注重席勒以美育囊括德育、引领德育的思路,他将伦理学的核心诉求与美学精神的建构融合起来,强调美育与德育的同一性与融合性。朱光潜通过“想象”阐发“同情”,并由此而强调“美育为德育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他又从西方现代生命伦理学和中国传统礼乐精神出发,打造和倡导“问心的道德”,凸显感性生命的激活对于道德建构的决定性意义。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的美育伦理观念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以审美来纯洁和完善人性,以人性的自然舒展来实现道德的生长和拓展,这是现代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核心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2.
美育与建国——新文化运动的美育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恒 《天府新论》2015,(5):14-20
本文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美育思潮的若干面相,认为美育不仅是培养审美能力之教育,而且直接指涉现代国家精神秩序的形塑。康有为、梁启超从儒家传统美育思想之“转移风气”出发,以培育现代国民为目的;至王国维、蔡元培则受德国哲学影响,提倡“超功利”的美育观,偏离了塑造现代国家与国民精神的轨道,是为一种歧出;而后革命化、政治化美育风起云涌,主导了现代中国的美育实践。文章认为,“政府主导、修身为先、变化风气”的儒家美育思想在现代建国进程中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古风延安大学中文系沿历史长河上溯七十多年,在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近代美学与现代美学的交叉口,站立着一位文化巨人,他就是蔡元培先生。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了比较系...  相似文献   

4.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2003,1(5):192-195
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 ,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美育思潮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失落的情形下为弥补人们的信仰缺失而作出的文化尝试,它着眼于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化蓝图,试图以审美教育为基础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现代信仰模式,所倡导的是理性与信仰并重的现代性文化规划。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深层意蕴是希图将现代审美精神的确立与民族振兴的渴望融汇在一起,进而缔造出一片能够真正抚慰现代中国人灵魂的信仰之海。这对中国梦的最大启示在于:中国梦建设须将信仰作为自身的一个重要功能要素加以强化,并通过审美精神的融入将其转化为人们自觉的精神诉求,以自身信仰承载价值的实现来应对当代的信仰危机,真正成为能够召唤时代的伟大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美育的积极倡导者和美育理论的早期奠基者,曾发表过许多教育论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张。他认为教育应当培养“完全之人物”,应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得到和谐的发展。而在这种全面的教育中,王国维突出强调了美育的作用。他说:“德育与智育之必要,人人知之,至于美育有不得不言者。盖人心主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在论述小学音乐课时王国维具体发挥了这种思想。他认为小学  相似文献   

7.
在西学东渐的持续冲击与传统的日益变异崩解的清末民初是学术旧范式破裂和新范式孕生的 “关键时刻”。新学制的推行,政治与学术、致用与求真的区分,通才之学向专家之学的折转都为现代学术范式 的确立准备了机制和理念上的条件。代表清末民初两代学人并在新旧之间保持着必要张力”的章太炎、梁启超、 王国维等则为新旧转换过渡的关键人物在中西融合创新的前提下所确立起来的新的话语模式新的思维模式、 新的学术精神、新的学术方法则标志着新的学术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康德美学是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本文从康德的二元论先验唯心主义美学 ,“审美不涉利害”命题 ,康德的审美中介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对蔡元培美学、美育思想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了蔡元培关于现代美学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结合于教育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美育的性质,扩展与深化了美育的本质,明确肯定了美育的地位,并且强调了美育的实践性功能,丰富、完整而系统的美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刻理解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建立科学的美育理论,有利于美育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其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在继承康德公共艺术美学思想即审美判断第二契机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美育传统中缺乏"公共性"做了批判,并以西方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公共艺术优秀成果为榜样,对中国现代社会美育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营造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进程与目标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在中国是作为一项自觉设计的“现代性”工程浮出历史地平线的。从社会语境上来看,它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现代化追求相匹配;从思想文化背景上来看,他以对现代思想和学术的知识诉求为精神支撑。就历史进程而言,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现代美育的倡导、确立与初步探索时期,建国至今的50多年则是中国现代美育的沉寂与再恢复以至繁荣发展时期,前后两个阶段的美育理论研究和美育实践探索各有其关注重点和时代特色。但无论前期还是后期,为兴业强国的目的而新民立人,始终都是中国现代教育也是中国现代美育的目标和使命所在,从而使中国现代美育具有了深刻的历史与人文蕴含。  相似文献   

14.
百年美学的学术史探求——“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施华由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开启的20世纪中国美学,经由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人在30—40年代的创造性努力,以及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的“美学热”,迄今已构成了现代中国人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5.
韩清玉 《兰州学刊》2010,(8):164-166,172
王国维美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艺术自律思想,其形成一方面借鉴了道家的美学精神,建基于对中国古典艺术观念的反思;一方面受益于西方美学资源,特别是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王国维的艺术自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艺术形式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三个维度,其思想用审美性架起了从中国古典美学到现代美学的桥梁。王国维并没有走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极端,而是从美育的视角把艺术自律与人的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其理论充满了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6.
金雅 《学术月刊》2012,(8):112-119
"境界"和"趣味"作为王国维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诉求与人生诉求相谐的致思路径,发扬了中国美学融审美艺术人生为一体的精神传统。从生命之欲到静观到无我,王国维的"境界"最终回到了生命之欲不可消、人生之苦不可解、艺术与审美终不能拯救人生的审美救世之悖论中;而从生命之力到迸合到化我,梁启超的"趣味"则将人生审美推向了春意蕴溢的超拔之境,既是诗意的也是乌托邦的。两种人生美学旨趣呈现了民族美学和谐蕴藉的人生情致在中国现代的演化与分化、深入与拓展,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精神自觉的重要始源。特别是梁启超之后,经朱光潜、宗白华等的丰富发扬,远功利而入世的趣味化诗性精神蔚成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之主脉,聚焦为人生艺术化等命题。这种追求现实生存与人生超越相统一的诗性张力品格,跳出了王国维式的纠结,在今天这个实利化、技术化的时代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大力提倡教育,其中又特别重视"超轶政治之教育",而最为推崇美育,认为欲从现象世界到达于实体世界,不可不用美育。蔡元培关于"两个世界"之说来自康德,康德学说给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很大的一块地盘,最终走向了目的论,走向了宗教神秘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蔡元培与康德存在着重大分歧。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既有对于康德的接受,又有对于康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蒋浩伟 《东南学术》2021,(3):211-217
梁启超、王国维的诗学被一部分学者看作是中国现代文论的两个主要源头,分别体现了所谓的政治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这种观点一部分是基于对历史的追认,另一部分却是基于对历史的"发明",是从中国"启蒙与救亡"的当代社会语境中建构出的话语体系,而并非对梁启超和王国维诗学的准确描述.这种文论话语不仅遮蔽了梁启超与王国维诗学的多重内涵,也忽略了二者诗学所承袭的中国诗学传统和面临的复杂历史语境.在审美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的视角之外,借由王斑、王德威关于中国研究中所表现的抒情与政治的多方涵涉的思路,可以进一步对梁启超和王国维诗学的丰富内涵进行审思,将二者看作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政治,继而加深对二者诗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追溯,认为美育代宗教是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从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哲学、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中论证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过程及必然趋势,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美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命题提出已近百年。“五四”时代的蔡元培,在“纯粹”伦理学诉求和“科学”观念的映照之下,将“美”与审美的“普遍性”做了恰恰是某种“宗教性”的夸张——西方近代启蒙主义及其关于“科学”的神话,于是有了“美育代宗教"”的灵感。它表面上虽然似乎是在处理西方才有的“宗教”问题,但这种“取代”的灵感,恰恰可能正来自于中国古典传统当中堪称“美的宗教”的深层的思维进路和思想维度,因而它本身也是对于一种实质性的道德世界、伦理生活和价值内容的潜意识召唤。而中国古典传统这种“美的宗教”之维,既是中国文化的勃勃生机的根源,同时它又确实起到消解、吸纳文化中的负能量和破坏力的作用,确实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宗教性意义,维护着中华文化整体上的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