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相对主义在解释某些文化的异质习俗时,往往从道德相对性的实然事实推出自己的应然理念,主张对所有的相对性道德标准都采取宽容开放的德性态度,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诉求潜含着折衷调和无原则、让德性沦为伪善的严重弊端,最终会取消"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的终极地位,甚至纵容某些坑人害人的不义行为。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应当站在正义一元主义的规范性立场上肯定多样性(而非多元性)的正当意义,一方面强调不可害人作为一元正义底线对于多样性的人类生活的终极约束力,另一方面宽容尊重所有符合这条正义底线、没有坑人害人的相对性道德现象,从而消解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道德普遍主义要求以普适性的道德理论规制人类实践生活,然而由于其忽视了实践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最终导致各种现代道德理论众说纷纭。在此背景下,道德相对主义以情感主义、非理性主义等新面貌重返现代社会,直接否认了道德客观性。在这两种极端之间,道德历史主义以一种折中姿态出现,既强调道德客观性的一面,又强调道德相对性的一面。然而,该主张虽然克服了道德普遍主义的局限,却因强调道德相对性而陷入同道德相对主义的暧昧之中。如果要摆脱道德相对主义,它又要向道德普遍主义倾斜。这种介于二者间的张力,既是其魅力所在,又是其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人的关系由于对道德存在成人之维和规范之维的不同理解而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成人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彼此同构,道德内在于人;在规范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内在”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外在”关系;成人道德与规范道德在人们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历史地表现出或相互一致或相互背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形上世界的崩溃,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使现代人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技术大潮的漩涡中,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技术统治的贫乏时代。在这个思想贫乏的技术时代,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不断冲击着现代人脆弱的道德底线。与技术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不断遭遇伦理困境。现代技术的伦理困境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道德世界观,突显了道德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从而为道德领域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提供了孳生的土壤和蔓延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6.
是否存在道德的客观性是自古以来争论不休且至今未决的难题。该难题围绕道德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讨论展开,并形成了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客观主义两派,前者肯定道德的特殊性、相对性和主观性而否定道德的一般性、绝对性和客观性,后者却认为道德是二者的统一。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道德相对主义倾向。但研究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片面的,而道德客观主义正确反映了道德本体。  相似文献   

7.
认知相对主义是一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古老的学说,但熟知不等于真知,对于认知相对主义的很多批评实质上源于误解.事实上,认知相对主义有多种版本,从内容上来看,认知相对主义分为本体论相对主义和认识论相对主义两大类,认识论相对主义又可细分为合理性相对主义、概念相对主义和真理相对主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本体论相对主义和认识论相对主义都有强弱程度的区分.  相似文献   

8.
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危助困和敬老爱幼。经济交往的内在关系对基本道德的要求和经济交往中道德匡正及道德调节的要求是确立经济交往道德基本规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在对1176名高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利益驱动是造成学术失范现象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抵制学术失范现象的自觉意识亟待加强。高校需要从完善学术评价和责任制度、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控制招生规模等多方着手,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减少直至杜绝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力图从生活的层面来揭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伦理学不是一种伦理观点,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生活中揭示价值。人的概念必须从人道目的论来约定和定义。人需要按照人性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规范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在实在论是美国哲学家普特南所提出的一种很重要的学说。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反对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力图在内部解决实在论问题。由于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误认为是一种相对主义,这是普特南不愿看到的。所以,普特南着重强调了内在论与相对主义的区分。但是,二者的差别如此模糊,他的辩护并不十分成功,而且普特南对相对主义的理解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性与规范:道德二维及其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论伦理学和规范论伦理学对道德作了不同侧面的强调,德性论首先强调人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则主要强调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从道德与人的关系来说,道德本身便内在地蕴含德性之维和规范之维。道德作为德性时指涉的是道德对于人的本体性意义,即道德使人成之为人而区别于动物,并且成就、实现和完善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为主体内在品质;道德作为规范时指涉的是道德规范可以约束人、规范人,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人类整体生存,主要体现为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之二维是互生互成的一体两面,过分强调其中之一维而忽视另一维都会导致对道德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3.
费耶阿本德的整个哲学体现了一种相对主义观点。文章从相对主义的定义、方法、意义阐述了费耶阿本德的基本观点。费耶阿本德倡导相对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克服理性的绝对化,从抽象概念转向人的生活。因而,费耶阿本德的哲学呈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某种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道德内在理由是伯纳德·威廉斯思考道德实践问题所提出的主题之一。他通过道德内在理由的诠释旨在阐明,伦理经验在道德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道德行为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动机,而是源于道德行为者的具体处境和心理状态。这种基于心理学视角探索道德实践问题的做法,不仅撼动了道德理想主义的统治,而且开启了研究道德实践问题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界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争论也使得道德教育界对于应该如何进行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途径出现了各执一端的局面。从康德道德理论的重新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将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进行统一的努力方向,而这种理路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思路,即:道德人格的培养应该可以是外在规范与内在德性并重的过程,规范主义中包含着德性精神,而德性也可以是包含规范的德性。这种机制对于更加全面与综合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与效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相对主义由美国历史学派创始人博厄斯最先提出,经过博厄斯及其门生的阐发,文化相对主义思潮在二战前后达到高潮,影响甚远.文章试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起源、发展,文化相对主义的缺陷两个角度简要评析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7.
稳定统一的道德标准不复存在,现代人类将重新审视自我的生存处境。文章从3个方面阐释了小说《拉维尔斯坦》的伦理命题:相对主义导致是非观模糊;代表至善至美爱情的厄洛斯成为永恒的缺憾,人与人由彼此需要变成彼此排斥;生命的尊严体现在无畏死也不惧生。道德观左右了爱情的性质和对待生命的态度,重拾信仰才能完成人类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8.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人的认识活动是从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这两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 ,人们只能获得客观世界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 ,因而具有相对的真理性。认识不能僵化 ,要不断发展 ,不断接近绝对真理。任何相对之中都有绝对的因素、成分 ,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9.
曾永雄 《新天地》2011,(10):188-188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企业员工的道德,更大意义上体现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0.
论广告的道德负面影响及其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商业经济领域,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广告的道德负面影响问题更成为争论的焦点。有关广告对道德负面影响的表现、成因及其规范措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