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欧亚草原丝路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许秀芳"九六欧亚草原丝路与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22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这是国内阿尔泰学研究方面的一次盛会。阿尔泰学是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跨国学科,它以操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  相似文献   

2.
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桂英 《天府新论》2006,(1):119-122
一、关于草原文化文化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结成的关系为各种文化形成各自的特点提供了外部条件,各种文化也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曾提出了文化形成的“挑战与应战”这一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3.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或同一性,但一旦超出特定范围,二者之间就有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和区别。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则从属于经济文化;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的分布与草原地带的分布则不尽相同;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其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相似文献   

4.
崇尚自然 践行开放 恪守信义——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作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草原文化形态特征的体现,是草原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之所在,是贯穿草原文化全部历史、草原文化各个层面的主线,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全部文化行为所遵从的根据.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不仅是草原民族的生存智慧、发展动力,而且草原民族通过实践这一核心理念,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深化草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6.
温斌 《阴山学刊》2010,(4):79-84
中国古代戏剧构成繁杂多样,但草原音乐文化对其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戏剧音乐文化、音乐艺术形成的作用更是突出。草原音乐进入中原,渐与中原音乐结合,形成了元杂剧赖以产生的音乐基础———北曲曲乐的漫长历程,充分说明草原音乐文化的介入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前时期,北方草原的先民们创造了自成序列的原始文化,中华民族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来,草原文化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人民和平交往以及各类战争的形式,不断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流、融合、汇聚,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对宇宙天体和自身游牧经济文化的长期认识中,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穹庐宇宙观,这一宇宙现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形成了他们崇尚自然、自由开放的生活态度,"穹庐"除了有隐含游牧民族宇宙观以外,对其居住形态有较深的影响,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以毡帐为载体的草原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9.
崔晓柏 《理论界》2014,(9):40-42
辽西的文化遗存沉重丰厚,辽西出土的数万件文物,构成了辽宁文化遗存的主体。但辽西文化不仅仅是以物质形态留存下来,更为重要的,作为千百年来中原汉民族与东北草原民族正面冲撞融合的熔炉,在东北草原民族把强悍的尚武精神熔入到中华文明体系的过程中,不仅熔铸了辽西硬朗的文化品性,也使之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7,20(4):35-38
回族形成于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蒙元时代,它的先民从中亚、西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思想文化,为草原文化的缔造、弘扬,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文化符号、文化形象之一。在"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10周年之际,哈萨、马永真主编,金海、周秀清、李春辉副主编的全国首部《草原文化》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约38万字,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联袂组织编写的一部旨在传承弘扬草原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文化与行政区划体制的内在联系看,区域文化是一个国家(尤其是世界文明古国)行政区划体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区域文化因素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但当前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中,存在忽视区域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现象,造成不小危害。今后在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冀文秀 《阴山学刊》2007,20(2):93-97
内蒙古的学校文化虽然历史不很久远,但是发展速度快,文化含量高,是了解和宣传草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掘草原学校文化的潜质,培育学校文化的亮点,展示学校文化的风采,尤其要让大学文化支撑和导引先进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英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 系。澳大利亚英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语言与文化关 系理论,通过对澳大利亚五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来阐释文化因素对澳大利亚英语的形成与发展 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距今4000年前后的青铜时代,在新疆地区的切木尔切克文化、哈密天山北路文化、古墓沟—小河文化等当中,有一种头面装饰奇特的萨满式人物形象。这类形象在大体同时的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奥库涅夫文化和卡拉库尔文化等当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发现,类似形象还见于新疆康家石门子,以及阿尔泰山、天山、贺兰山、阴山等地区岩画。推测这些人物形象不但彼此时代相近、互相存在联系,而且可能具有共同的萨满特征的信仰底层。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图形文化研究——浅谈蒙古族传统图形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生活造就了我国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图形文化特征。独特的生存方式、神秘的图腾崇拜、图形的审美习俗都与蒙古族的发展历程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需要感悟、体验、升华才能获得的隐性文化特征来源于民族隐性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思想观念、道德判断、审美趣味、宗教信仰等。它们跟显性文化一样,都是随着草原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属于意识形态文化资源。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差异造成民族的根本差异,这才是草原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18.
李树榕 《阴山学刊》2007,20(4):27-30
"草原情结"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种强烈的带有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的"文化认同"。里快的长篇新作《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通过草原英雄的倾心打造,草原文明的自觉认同,草原景观的审美再现,草原风俗的历史回顾,草原民族的心理展示,呈现出挑战自我的文学勇气和文化自觉,更重要的是在表现"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的草原文化精髓时,讴歌了坚持正义的"大原则"、天人合一的"大秩序",以及草原文化充分的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延展性和鲜明的时代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潘照东 《阴山学刊》2005,18(6):76-78
阴山文化是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始于50万年前。阴山文化是以草原文化的原生文化为主干,以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在交往融合中实现的文化变异与创新发展为次生文化,以各个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共生文化,三种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文化。阴山文化是在时代的发展中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文化。塑造好阴山文化的品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使这一品牌在包头地区细化。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培育内蒙古地区城市精神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客,是城市独特风貌的浓缩,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城市精神应以草原文化基本精神作为其基本内涵.内蒙古地区城市之所以要把.开拓进取、英雄乐观、自由开放和崇信重义"组成的草原文化基本精神作为其精神内涵,是因为草原文化基本精神是草原文化灵魂的集中体现,是对草原文化特征与实质的概括和凝炼.也是最能从精神层面及物质层面体现草原城市独特个性的因素.以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培育城市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引导内蒙古地区城市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能够保证内蒙古地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不仅能够为内蒙古地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内在的动力,还能够凝聚内蒙古地区城市各民族的力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