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具有族群性和国民性.在现代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其族群性和国民性相互交织.在不同群体被权益所驱使而建构成诸多民族的同时,以民族为主体构建现代国家的模式也在不断蔓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相互抵牾又相互促进,并最终在国家政治层面得到统一,即形成国家民族认同.现代国家理论虽有诸多的不同,但各种理论均对国家及其内部成员的民族性给予了极大关注.现代国家建立的现实基础依然是民族或族群,以民族为代表的群体权力的彰显就是民族政治与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综合性,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科际结合的特点.在加强自然学科对灾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对灾害的研究.灾害政治学对灾害问题的研究具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是运用人类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和优势,研究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干预、抗灾救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对灾后进行重建的科学.构建"灾害政治学",需要探讨其研究对象、研究前提、研究特点、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均衡性分析:三维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国家渊源于西方国家,是针对传统国家而言的,也是广大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和指向。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具有不同的特性,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三者的统一体。西方现代国家的生成逻辑具有协同性与独特性,而后发国家的现代国家构建出现矛盾并发性与非均衡性。本文认为,现代国家构建应该是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三者的均衡性,形成三足鼎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局面,否则,整个现代国家构建的历程就没有完成,三足鼎立局面就会打破,从而整个国家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局面。针对中国国情与国家生成的特殊性,那么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应该是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均衡性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重商主义的本质在于财富与权力之间的双向循环.由重商主义的思想渊源和政策效应而产生的经济秩序具有经济行为的民族化这一特征.重商主义所衍生的经济关系从属于其所处之具体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关系.重商主义经济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功能呈现,嵌植于社会体系之中,亦即具有嵌入性.在欧洲的民族国家建设时期,这种嵌入式重商主义的特点尤为明显.国王、贵族和商人这三股社会力量之间的博弈互动,成为孕育重商主义经济秩序的土壤.锁定这一特定时期来对重商主义加以解析,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嵌入性视角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比较政治学以国家结构与功能的比较研究为基本主题。国家有着兴盛与衰败的不同存在状态。人们一般更为注重国家的兴盛。其实,不兜住国家衰败的底线,国家不可能实现强盛目标。兜住国家的衰败底线,在古代和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它决定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极端重要性。避免国家理念的僵化、制度的走形和公私生活的失衡,是兜住国家衰败底线的基本要点。关键的着力点,在于国家形成一种公权法治化、私人生活可节制的状态。公共化与私密化的两极状态,都会伤害国家的健康发展机体,促使国家走向衰败。而国家的自我调适能力或开放进取精神,对国家能否兜住衰败底线,也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勇 《理论界》2007,(7):163-164
国家干预是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国家起源与本质为分析视角,对国家干预的内涵、职能、目的等问题进行了政治学分析,以弥补学界在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纰漏和不足,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闫婧 《社会科学》2023,(9):25-34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存在着对民族国家的扬弃。通过对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其从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意义的世界市场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民族国家在生产条件及社会发展上的差异,对建构世界市场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世界市场拓展进程的历史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市场如何助推传统民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并展现了民族国家可以借助不同的贸易政策来建构并巩固国际分工秩序,进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可能性。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构想了世界市场超越民族国家的可能性,初步论证了非西方国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来获得其国家及民族的独立,并利用世界市场实现其国家及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追求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民族国家共同体是民族国家时代最为重要的共同体形态。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演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立,赋予了族群权利以政治依附,使得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成为了共同体最重要的主题,并且,民族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文化、领土、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并非总是单一性质的,也不是一致性的,而是复合性的。正是因为这种复合性,共同体内族群权利的扩展会引发族群危机。不过,族群权利扩展并非无节制的,总是受制于一定的边界,在上限(民族国家共同体拒绝分裂)和下限(族群拒绝被同化)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民族工程学是族群事务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可行选择,确保族群权利扩展对共同体的边界冲击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学研究中.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历史演进,还是现代国家成长的战略空间,都脱离不了对于民族国家本身的探讨.然而,在大量关于民族国家的研究文献中,都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对于民族国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是从传统中国转变而来的。传统中国形态的形式结构是帝国,实质结构是家国一体;现代国家的形式结构是民族国家,实质结构应当是民主政治。从家国/帝国结构转向国家/民主机制,是中国国家转型的基本定势。这一转型涉及形式结构的革命性转变,与实质结构的渐进性累积。两者之间并不是自然吻合的关系:形式结构上退场的家国/帝国机制,不经意地对民族国家建构发生逆转性影响。但中国必须落定在民族—民主国家的现代平台上,这是中国的现代处境决定了的国家命运。终止国家的古代惯性与确立现代机制,是中国国家建构的两个相关面向。即便这一转轨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没有其他进路可以替代,凡是浪漫地设想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其他进路,都不可能真正阻挡、而只会延缓中国的民族/民主国家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学界提出不少改革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概括为:宪政论、参与论、仪式论、合法化论.这些观点各有其理据与不足.鉴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在后全能主义背景下构建现代国家,特别是构建现代政府体系,因此仅仅着眼于人大制度的改革难以在实质意义上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国家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在国际秩序中面临着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任务,这个任务具有超前的优先性,它关涉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随着现代国家的形成,关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正当性也经历了创造性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与西方的自由理念相比,平等理念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它既与传统文化中的平均思想相契合,也有利于有效的政治与社会动员。而上述两种任务都是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完成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基本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也要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数字能力:数字革命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由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构成。数字革命对于包括数字秩序能力、数字赋权能力与数字创新能力在内的国家数字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自主性和嵌入性的评价体系,国家数字能力可区分为双强平衡型、国家强力型、社会灵活型、双重脆弱型四种类型。当前,加强国家数字能力建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的国家数字能力表现出社会灵活型的特征,主要通过平台型企业的委托治理以及激发社会大众的数字参与来实现数字领域的治理目标,因此也面临委托治理的危机。朝向双强平衡型的国家数字能力建设,要注重自主性与嵌入性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国家能力是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概念。然而,国家能力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却深陷理论荒野。在实证研究中,概念和理论的混乱导致了诸多问题。在对有关国家能力结果和来源/差异的大量文献进行批判性评论的基础上,我们重构了国家能力的概念结构。具体来说,通过修正迈克尔·曼的颇具影响力的国家权力理论,我们将国家能力定义为资源和能力的结合,包括四个维度:强制能力、汲取能力、行政能力I(递送服务)和行政能力II(信息收集和领导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治学视角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作为一种基础性准公共产品,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从政治高度认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需要,更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政治学视角,构建组合型政策:以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为核心,构建粮食安全综合保障机制;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构建粮食安全实现机制;以完善法律体系为前提,构建粮食安全法定化机制;以利益协调为基础,构建粮食产销区间风险防范机制;以全球一体化为契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补充机制.  相似文献   

16.
邓春  赵海英 《河北学刊》2012,32(2):185-188
国家利益问题是现代国际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现代国际政治理论三种主流理论体系均对作为国际政治研究核心概念的国家利益提供了不同的解释模式,试图探寻实现国家利益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兼具正统性和争议性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其参决大事、临朝称制、废唐立周的五十年间牵涉初唐政局的发展。则天女主政治是传统女主政治的历史转折点与唐代前期国家建设的关键过渡期,对其进行历史政治学思考亦有助于从走出北朝、唐宋变革这两个视角,对中古政治研究框架和女主政治长期演变形成新的认识。则天女主政治对唐代国家建设的影响,主要涉及中枢整合与国家能力两个方面:前者较为复杂而总体成功,在唐周鼎移前后呈现冲突性和扩张性向安抚性和平衡性的转变;后者表现为政权合法性资源运用和国家象征能力增长,以及制度化专制君权政治和官僚化集团政治相伴相生。  相似文献   

18.
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是国家维系自身统一性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高中国各族人民对当代中国社会基本制度的认同,强化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各民族人民共属一体的归属感,最终提升人们的国家认同感起到巨大作用。美国在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特别是在维护联邦统一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在西方民主化进程中大多扮演着消极被动的角色,以大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化进程是在公众压力下执政者让步的结果。而在当代中国建立民主政治既非纯粹自发的过程,亦非纯粹强制的过程,它是一个自然发育和国家推动相结合的过程。国家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主要指导者和驱动者。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的能力必须是有限的才是合理的,宪政制度是确保国家忠实代表公众利益的关键,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福利国家是指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为了管理控制社会风险所建立起来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在内的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普遍福利政策.本文所侧重探讨的是福利国家的结构性根源,以及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福利国家的三个结构性根源--民族国家、劳资妥协、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同时以此为基础,对构筑起适应全球化进程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