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平台、新业态和新场景,如何在数字经济涉及产业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增加值,完成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数据投入要素和产业数字化这一产业融合成果的增加值结构分解,对于探索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范式意义重大。文章采用产业范围界定与假设提取法相结合的“两步走”方法核算了全球50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完成了数字经济增加值结构分解,分析了三类数字经济规模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界定和理解差异是造成不同研究方法之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核算结果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明确三类数字经济对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多元目标的具体作用,有利于增强数据要素投入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复杂性对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选取了OECD、BEA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经济核算框架进行差异对比,结合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 化、产业数字化”重要方略,明确编制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测算目的是掌握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作用传导机理和影响形成规模,从而决定基于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融合的视角定义数字经济产业和产品,将其分为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和融合产业,以及数字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并据此识别数字经济核算界 限,尝试构建具备全面性、国际可比性的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基础框架,设计了核心表式和相关总量指标。文章最后针对构建卫星账户的现实挑战,从政府、企业、社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金融业态,不仅完善了金融体系,也改变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和投资行为。基于2011—2019年上市实体企业数据识别并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动机及经济后果。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促进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了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进而提升金融化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不显著,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则显著提升了企业金融化水平;数字金融的企业金融化效应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只有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城市,数字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才显著为正。进一步,基于“数字金融—加剧金融化—抑制主业发展”逻辑链条,发现企业的套利动机驱动了数字金融的企业金融化效应,数字金融不仅抑制了企业的实业投资和主业业绩,还削弱了数字金融的就业提升效应。文章拓展了企业金融化驱动因素和数字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和政府政策制定者深刻认识数字金融对企业长期发展乃至宏观经济发展潜藏的负面效应,研究结论为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推进金融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IV-2SLS)和广义空间三阶段回归(GS3SLS)模型,验证了产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并探寻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数字经济提升经济韧性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各地区经济韧性的提升;产业数字化会促进数字产业化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在其双重内涵的协同作用下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的影响;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生存支持、经济发展支持和环境支持这三个途径助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际竞争新的制高点,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依据最新权威分类,通过编制福建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经济依存系数、产业关联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可以看出福建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不高,提出需进一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提升信息产业的地位,正确引导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产业的界定,文章借助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特征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产业间循环,其次是产业内循环,而外循环的影响较弱。同时,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数字产业有所差异。数字产品制造业是推动中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数字产业,数字要素驱动业与数字产品服务业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数字技术应用业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表现最弱,与传统产业未形成全面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选择1.工业园区是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它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实体构成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发展产业集群可解决小企业、小产品的规模经济问题,有利于各类资源的节约和各类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提高,并能有效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具有重要价值。在梳理经典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状况、数字化发展环境和数字金融发展四个维度综合选取了13个二级指标,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数。遵循“数字化赋能—多重驱动—创新变革”的逻辑思路,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传导路径和区域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用广义矩估计法进行内生性检验、用外生冲击等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从驱动路径来看,数字经济通过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以及拉动消费需求,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8.89%、11.09%和21.02%,可见这三个变量中消费需求的中介作用更为明显。第三,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东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是指产业集群内以各企业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协同竞争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策略选择需要重视产业集群演化的协同效应,防止过度竞争;应以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优化为依归;注重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和《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物流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编制了2012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包含物流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区分产业内与产业间关联性,以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的溢出和反馈效应测度物流业数字化程度,并分析了物流业数字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物流业整体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产品制造业对物流业数字化的贡献度最高,随后是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贡献度最低;4个物流业部门的数字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贸易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物流业,其中贸易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数字化程度受数字产品制造业影响最大,邮政物流业受数字要素驱动业影响最大,仓储业受数字产品服务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国外产业集群统计及我国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上引人瞩目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产业集群统计在国外作为评价产业集群发展成果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工具 ,一直得到重视 ,而且发展很快。在国内则存在产业集群统计的诸多缺失 ,目前尚无一套涵盖全国范围的产业集群统计资料 ,这既不利于政府调控产业集群的生产和布局 ,也不利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因此 ,有必要加快发展我国的产业集群统计。  一、国外产业集群统计分析国外产业集群统计是随着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日益成熟而涌现出的新内…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崭新历史阶段.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广泛渗透到人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因此,如何科学衡量数字经济的规模体量、客观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也成为世界各国、各行各业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数字化、平台化等特性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区域和空间障碍,对区域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取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发展及数字普惠金融五个维度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部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缓;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两个方面;数字经济五个维度变量对创业活跃度影响的空间效应性质存在差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产业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虹吸效应,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加大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力度,平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产业转型,释放数字红利;推进数字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各地区数字经济资源;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新型就业平台,促进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浙江产业集群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专业生产基地。然而,其内部企业存在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投入不足等五方面问题。建议采取重视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扬创业创新精神等措施,推动浙江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创业人才作为产业集群的关键人才资源,对产业集群演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产业集群规模、核心企业和内部网络三个方面,对产业集群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业人才在不同阶段对产业集群演化的推动作用,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绪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正在加速融合,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厘清数字经济产业驱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红利”效用,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研究议题。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6月发布的数字经济产业分类标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利用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样本数据,从投入产出模型视角测度数字经济产业在连接、平衡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产业的内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数字经济产业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对下游产业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的拉动,属于要素驱动型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数字经济产业最为密切,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从宏观经济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产业的产出效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释放,但与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一旦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数字经济红利向外辐射,将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强的收入和就业拉动效应。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数字化赋权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数字化”赋能成本;立足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打造数据要素...  相似文献   

18.
高煜  李佳余 《统计与决策》2023,(18):119-124
文章在构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探究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效应。结果发现:(1)2021年处于勉强协调及以上的省份仅占26.7%,大多数省份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中部次之。(2)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3)各省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明显非均衡性。高值集聚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效率理论,利用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渠道;提高企业补助和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新理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业集群的新理念 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认为,经济全球化已经促成了一种"哑铃经济"(Barbell Economy),即在全球竞争中,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一种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一种是缝隙企业(Niche Plager).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进一步加大了对世界经济的支配作用;而规模很小的缝隙企业则在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驱动下,凭借网络技术、专业分工和产业集群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植根于国家或区域环境中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创造了美国、瑞士、瑞典、德国、日本、意大利、韩国、丹麦等十个工业化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现象尽管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就已萌生,但时代的发展赋予它新的内涵.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