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世纪末至10世纪初,高昌回鹘王室改信佛法,王室家族大兴土木,凿窟建寺,保留了丰富的佛教遗存,尤以柏孜克里克石窟为最。这些遗存壁画中的佛衣包括通肩式、覆肩袒右式、中衣搭肘式、露胸通肩式四种样式。其中,主尊佛像所着通肩式、覆肩袒右式和中衣搭肘式佛衣与汉地唐代流行的形式一致,千佛所着露胸通肩式佛衣则与宋代川渝地区相同。结合北宋王延德出使高昌所书内容等文献记载的历史背景,可以进一步说明回鹘佛衣样式的发展较大程度上承袭唐宋文化。  相似文献   

2.
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的活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西迁之前,漠北回鹘汗国依靠所控制的“回鹘路”,已插手北庭诸地事务, 并于贞元十一年以前击败吐蕃,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迄庞特勤率诸部落居焉耆一带, 创建安西回鹘政权,都是早先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活动的直接后果。故以上史实构成 高昌回鹘政治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作者纳迪姆的《百科索引》(Kiu hal Fihrisi)里相关记载推断,公元10世纪初,高昌回鹘境内出现了穆斯林教徒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4.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火袄教。据敦煌吐鲁番文书,高昌城及附近乡镇分布有火袄教寺庙,其中一座名叫“丁谷寺”。丁谷寺供奉的是高昌火袄教神袄——丁谷天。吐鲁番著名佛教石窟——吐峪沟千佛洞所在地,也即《西州图经》所谓“丁谷窟”。1981年吐鲁番文管所在吐峪沟发现一个火袄教徒的墓地,长60、宽20米,在吐峪沟乡之南2公里处。今称“吐峪沟玛扎墓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汉文资料的辨析入手 ,结合穆斯林文献 ,就西州回鹘同宋朝之间的交往联系 ,以及“西州回鹘”与“龟兹回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还考察了唐末、宋朝时期“西州回鹘”政权的辖境范围。并从理论层面上论述了高昌回鹘 ① 与中原诸王朝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始建于北魏中期,繁盛于西夏、元代,终结于明代——北元的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伊盟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阿尔寨山,俗称“百眼窑”。现存洞窟62座,壁画百余幅。1994年9月22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化厅、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大的四十余名领导和专家聚会青城,召开了“阿尔寨石窟佛教文化遗址研究课题汇报会”。中央民族大学额尔敦哈斯尔教授在会上汇报了他与自治区社科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组成的课题组,从1991年以来对阿尔寨石窟回鹘蒙文榜题的考察研究成果。其主要收获是:1 、已全部搞清阿尔寨石窟回鹘蒙文榜题的内容及其语言文字特点,共发表22篇论文。2、完成了《阿尔寨石窟回鹘蒙文铭文研究》专著,共20余万字。3、发现了属于北元时期的壁画洞窟2处,其中一窟绘于15世纪,另一窟约为1634年。4、搞清了阿尔寨石窟被焚毁的时间,大约是1634年,原因是林丹汗与鄂尔多斯右翼三万户的首领仁亲济农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7.
<正> 那兰陀寺位于印度比哈尔省首府巴特那附近。藏族学者觉昂·吉赞卓哇大师在公元1608年所著《印度佛教源流》一书里指出:“那兰陀寺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阿里尼国王在位之时,龙树大师等曾任该寺的长老”。公元五世纪中叶,该寺得以扩建,成为宣讲佛教教义的最高学府。公元七世纪,比哈尔国王尕那干执政时期,重新扩建了那兰陀寺,至  相似文献   

8.
作为墓葬构件的画像石盛行于两汉时期,集中出土于山东、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陕北汉代画像石现在见到最早资料是二十年代出土的郭氏铭文画像(原石现存于北京大学)。1952年绥德城郊西山寺保育小学在扩建校舍时,发现了镶嵌有“永元十二年”铭文画像石墓葬,墓室拆毁、画像石充当石料挪作他用。1953年八月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与陕西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调查组,征回了这批画像石中的二十四石①,从此陕北汉代画像石进入了保护、收藏、陈列、研究的专设殿堂。20世纪50年代初,绥德县文化馆设立在城东六十里的义合镇…  相似文献   

9.
付马  夏立栋 《西域研究》2023,(1):142-151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中部高台窟院遗址新出五件回鹘文文字资料提供了西州回鹘时期当地佛寺礼忏活动的具体信息。第54窟出写本残片可被比定为回鹘密教文献《上师赞》,文本体现了与已发现两种写本不同的特征,应为吐峪沟回鹘佛僧修习密教时诵习之稿本。第57窟出写本可比定为回鹘佛僧为礼拜北斗七星举行燃灯仪式之日历,反映了源出道教的北斗七星崇拜在融入汉传佛教后又被西州回鹘佛教徒继承,并在当时的吐鲁番地区流行。第57窟和51窟出土的三件墨书回鹘文“题牌(签)”则是迄今少见的西州回鹘时期礼佛、修习用物,提供了回鹘供养人和佛僧在寺院进行礼拜修习仪式的文字、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文信息》2008,(5):106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如建于公元6世纪曲氏高昌国(449-640)时期,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重地。千佛洞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0多个,壁画面积1200多平方米。壁画大部分部分残毁,残存部分内容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士变”,“举哀图”,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终于走出中世纪封闭轮回的怪圈而开始步履蹒跚地逐向近代社会的起点。在这条极富苍凉悲壮色彩的历史晨昏线上,龚自珍,以他巨人的批判的功绩树起了一块纪念碑,成为那一时代精神的象征。他的影响是深广而持久的,早在龚氏生前一就有人注意到他“见地卓绝,扫空凡猥,笔复超迈”[1],把他看作“未易”之才;近代学者梁启超更认为,“(晚清)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2];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鲁迅、郁达夫等,也都非常喜爱龚氏诗文,在他们…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09年,台湾陈水扁洗钱案又有新的进展。1月10日,“行政院二次金改检讨报告”1月10日出炉,直接将矛头指向陈水扁;1月19—20日和2月24—26日,扁家弊案“世纪大审”两次开庭审理;与扁案相关的被告相继认罪,陈致中夫妇要求认罪协商,扁妻吴淑珍认小罪推大罪引发强烈抨击;扁家抬出各种手段干扰检方办案等等,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3.
人在生命之旅的不同时期会有很多师长,但影响其一生的师长并不多。我不是公木先生的受业弟子,但他却是我永远的恩师。他毕生化育后学、教泽广被,弟子和学生无以计数,其中每个人都会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和回忆。当我提笔回首往事,想到曾直接受教于他而走过的一段路,无限温馨、无限感念,—一涌上心头,那人生中难得的机遇,际遇良师,何其幸运;而今他溘然长逝,局胜哀痛!老农、教授、首长1961年9月我大学毕业,分回家乡长春市,到吉林省图书馆报到;我去火车站取回行装后,旋即被安排到馆办公楼四楼的一间“独身宿舍”。这间斗…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雨果·德·加里斯预言:21世纪科技所产生的“高智机器”的智能将比人类智慧高出不止2倍或者10倍,而是万亿个万亿倍,那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在今日的地球上.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但人类常常轻易地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只把它们看成一种有害的生物。  相似文献   

15.
叶甫盖尼·捷马尔(YevgenyZeymal)在他对公元初至10世纪新疆地区货币流通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写道:“过去许多学者都承认,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新疆在其货币流通的发展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可能有些夸张。这一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和特殊的调查,立足于来自新疆的所有能用的钱币学和文字资料。”捷马尔的调查大部分基于来自该地区最容易得到的能用的钱币学资料,即斯坦因从新疆地区搜集的钱币。奥瑞尔·斯坦因(1862—1943)并非唯一在这个地区关注钱币的西方探险家及考古学家,与斯坦因同时期的人所搜集的钱币也应得到重视。本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发生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主管地区的国际移民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动荡的10年。当铁幕掀起之际,人们曾纷纷预料会出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一时间“群众性移民”成为口头禅。现在大家都公认,事实上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那种可怕规模。欧洲有记录的移民似乎是在1992—1993年期间达到高峰。中东欧各国流行的“留在家”哲学与西方对移民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互相配合,有效地防止了大规模移民。虽然过去几年有记录的移民一般说来趋于减  相似文献   

17.
章永乐 《学术月刊》2023,(3):108-125
面对后冷战时期单极国际秩序的衰变,国际上已有不少学者主张参考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重建全球性的“大国协调”机制。然而,作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作为殖民帝国“大国协调”客体的历史经历,尚未获得充分总结。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在中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相互之间形成了临时的利益连带关系,进而发展出了驻京公使团会议、“条约网络”与银行团等协调机制。在一战前夕,即便欧洲内部冲突加剧,六大列强在中国仍然通过“大国协调”塑造了辛亥革命的结果,直到一战的爆发带来战前协调机制的衰落。日本利用了一战的时势,在华权势迅速增长。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局部重建了协调机制,然而其内部具有极大的结构性矛盾,英法美等列强未能及时阻止日本侵华步调。然而,殖民帝国之间“大国协调”的破裂,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殖民秩序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旧邦新造”准备了基础条件。以近代中国“大国协调”经历为参照,如何避免历史上旧式“大国协调”阴暗面的重演,将是中国推进当代“大国协调”机制之时需要深入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新菩萨经》、《劝善经》是8—10世纪民间流行的“伪经”,它们预言某些种类疾病的发生,劝人诵佛号、写经、修功德以免灾,体现出时人对这些疾病的恐惧,是研究唐五代时期主要疾病种类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通过对写本中病名含义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对当时人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是传染病,尤以疟疾为甚,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难产及其它围产期疾病等等。另外,写本中体现出来的地域特征表明两经中的各种疾病是唐五代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疾病种类,而这些疾病种类与自然环境及唐代历史进程的关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黄圭 《天府新论》1997,(6):92-9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12日至17日在哈尔滨——镜泊湖召开。来自海内则、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学者10o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SO余篇,兹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和口头发言的主要观声、综述于下。一、对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总体回顾与前瞻对近百年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作一历史性的回顾和反思,并继而预测未来的研究走向很具哲理意义和启发性,不仅可以避免因循守常,也有助于研究的深入。有的代表认为,如此选题题目未…  相似文献   

20.
向天渊  康璐 《广东社会科学》2023,(1):169-178+287
近现代交替之际,曾经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沙龙传入我国,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北平、南京等一线城市蔓延开来。其中上海的真美善书店、金屋书店,北平的太太客厅、慈惠殿3号读诗会,持续时间长,参与成员多,声名相对显著,属于典型的基于友谊关系的文艺沙龙,它们为中国新文学步入黄金时期注入强劲动力。这股力量源于客厅或书房,通过报刊、书籍传递出去,将更多的作者与读者凝聚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学场域,培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其中一种与沙龙生活及交往方式紧密相关,可以称其为“花厅”文学。宽泛意义上的“花厅”文学,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沙龙的介绍以及对中国沙龙的提倡,对沙龙生活的记录与表现,以及具有沙龙风味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等三个方面。中国现代文艺沙龙的共同体写作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其所创造的文化及文学景观,别的时空很难再现,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珍惜与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