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模作为晚清西北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封疆大员,治理西北边疆达二十余年,他在新疆推行的一系列善后及防务举措,不仅为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推动了新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晚清驻外使臣的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前晚清使臣群体的知识结构以中学为主,与近代型的外交专业人才有着很大差距。甲午战后,这种状况则有所变化,他们的专业知识色彩日益鲜明,逐步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别于中国国内官员的群体。中国传统官员以通才为特征,而近代西方国家官员却以专才为特征,晚清驻外使臣知识结构的变化正显示了中国官员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1884年(光绪十年),清廷简任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为新疆省的首任巡抚,宣告了新疆全境实现郡县制的开始。这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件。因为在整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新疆是首先改变原有政治体制、设立行省而实行郡县制统治的。随后,台湾设立巡抚,东北盛京(今沈阳)、吉林、黑龙江亦置总督、巡抚,蒙古等地区设省问题也被一些官员提出议论。  相似文献   

4.
晚清,清廷与新疆地方官员曾就命盗案件的变通处理应否恢复"旧制"进行了数次争论。影响新疆法律政策的不仅有时局形势、中央与地方间的权力博弈等因素,更有边疆政治的自身走向。新疆法律政策早在乾嘉时代就形成了在法律适用与量刑轻重方面特异性大、权宜性强的特点。如此,法律制度虽历经调整,但终清之世都未能达到所谓"将来法制大定"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晚清新疆城镇近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达远 《西域研究》2005,(3):101-106
晚清时期从新疆建省到新政期间,新疆城镇近代化开始启动。开埠通商、对俄贸易使新疆卷入近代世界市场;晚清新疆区域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疆地方“新政”推行的近代色彩的施政措施,共同促使新疆城镇近代化。其中,来自俄国的“外力”推动是主要因素。同时,它也导致新疆城镇近代转型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相似文献   

6.
崔军伟 《天府新论》2007,(2):122-125
晚清社会形成了一股对官员进行再教育的思潮。对官员素质现状的不满是思潮倡导者们的基本考量,此外,还有人认为对官员进行再教育是开民智、挽救民族危机、对外交涉甚至是抵制变法的具体需要。晚清官员再教育思潮提出的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有学堂教育、出洋游历与衙署学习。教育内容在清末新政前是中学、西学并重,而新政后则以西学为主。这股思潮虽然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认识不到官员素质不高的根源,但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派驻外交使节,由此而形成了一个近代外交官员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一些外交官员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逐渐受到西方外交理念的影响,接受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其中曾纪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以曾纪泽为代表的近代外交官员的国家主权观念是晚清时期外交近代化的反映,也在外交活动中挽回了部分利权。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二百多位官员因教案被惩,并负担二十余万两白银的赔款。所有这些,都动摇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同一时期,西方国家曾发生过迫害华人事件,但处理结果却截然相反,说明弱国无外交。考查教案对官员权益的冲击,将有助于深化对晚清教案史、基督教会史、中外关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邓伟 《兰州学刊》2009,(7):180-183
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晚清士大夫掀起了一个广泛的兴办白话报刊的浪潮。它是晚清白话文运动与报刊媒介的结合,表现出启蒙的内容与对新知识的推介。同时,晚清白话报刊也得到当时地方官员的支持,使之不乏儒家的“教化”色彩。在语言体式方面,晚清报刊白话与文言形成了等级关系,表现出与口语和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双重渊源,是中国语言文字现代转型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已有一些史学著作作了公正的评价,但有关反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诗歌作品,却还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原因何在呢?这大概同整个晚清诗一向受到冷落是一脉相承的。其实,晚清同我国各个历史朝代一样,还是出现了不少的优秀文学(包括诗歌)作品,反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许多诗歌就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伯希和到中国西部探险,入境之前以及考察途中,都得到了清官员的帮助。伯希和在南京、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的学术调查,也发端于新疆官员、学者的启示。对于伯希和在新疆考察及交往经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伯希和和中国学者共同开创了敦煌学,他与中国学者保持长久的私人关系和深入交流是他学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绩溪湖里(胡里)胡雪岩,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生前为避免可能的“株连九族”,曾预先做过大量的“善后”工作,包括遣妾散子,割断亲属间及与老家胡里的联系,烧毁文字证据,隐藏家世、家庭和许多商业秘密等等,这也使得有关他个人历史,有关他家族情况,成为一个个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三都澳是晚清首批自开商埠之一,其开埠实质工作是在许应骙出任闽浙总督之后进行的。厦门鼓浪屿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唯一主动开辟的租界,许应骙欲借美、英等国势力牵制日本,藉收保护中国利权之效。三都澳开埠与鼓浪屿公共租界设立,虽然性质不同,但均是晚清福建对外开放之举,又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政府官员"被动之中力求主动"的发展观。但是,许应骙等地方官员的主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被迫而为,并受制于当时不平等条约体系。"被动的发展"和"发展中的无奈",正是这一时期许应骙等清政府有识官员面临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时期,张绍伯曾在新疆各地出任基层地方官,并任职外交特派员和驻外领事,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外交事务中留下诸多痕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界还未开展对张绍伯政治与外交活动的专门研究。本文利用晚清稀见档案和民国时期报刊文献,对张绍伯生平及其政治与外交活动进行复原,以推进近代新疆地方基层社会治理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在晚清湖南社会,宗族通过建祠修谱,管理族内民众,维护封建纲常和伦理道德,维持地方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成为与地方政府官员共同管理地方事务的基层力量。处在晚清社会中的湖南宗族在时局的变化下,和团练、保甲等相结合,通过所掌握的宗族权力,对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控制地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就职于川东北蓬溪县的晚清“盐场大使”沈贤修(1836—1911),撰有《禅和子日记》,逐日记录了任职“小川北”15年的宦海生涯。沈氏日记以“微员”的视角呈现了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感受,不仅可以借此探析盐场大使的职能运行、其与地方政府之关系,而且可以从中观察川北社会的流动,以及仕宦期间的交际、购物、休闲和文化生活等活动,认识清末川北社会生活的实态,管窥基层官员的文人生活图景,并从当地经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时代变革的讯息,透视晚清基层官员在社会变革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田冰  吴小伦 《中州学刊》2012,(1):141-144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黄河决于开封,围城八月,危害严重。以巡抚牛鉴为代表的官员群体尽管做出了积极的应对,并取得了救灾的最后成功,但官员、官役的贪渎行为几乎表现为"群体化"态势,成为灾害发生和持续八月的重要原因。在此情况下,以绅士为主导的民间救灾活动广泛展开,为成功救灾发挥出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间救灾之地位日益突出,这也成为晚清时期的一个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咨议局、参议会、社团、区村制度及公务员制度五个方面对晚清民国年间新疆出现的政治近代化趋势进行了梳理,认为尽管这个时期新疆社会的政治腐败、战乱频仍,但政治近代化和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进步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谘议局、参议会、社团、区村制度等四个方面对晚清民国年间新疆出现的政治近代化趋势进行了梳理,认为尽管这个时期新疆社会政治腐败、战乱频仍,但政治近代化和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进步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晚清派往西方国家及日本考察的官员及外交官走马观花似的见识了外国园艺。他们看到当时先进的温室设备,园艺作物的优良品种,当时在国内难以见到甚至从未见到过的佳果、奇花、异卉,还见识了异域风格的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