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贤帝"治下的罗马帝国向来为西方史家所称道.此间,帝国内部繁荣,边境安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五贤帝"治军成效显著.虽然五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军事政策不尽一致,军队的军事任务亦存在差异,但都通过不同手段、方式保持了军队的稳定,为帝国繁荣提供了保障."五贤帝"治军主要体现在对军团和近卫军的治理.因"五贤帝"治军有方,使军队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或对外征伐,或固守边境,甚至帝国历史上作恶多端的近卫军也未得兴风作浪之机.军队稳定与帝国稳定成正比,这一时段的历史可资证明.  相似文献   

2.
张帆 《社会》2019,39(6):149-186
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以及清廷主导编写的钦定山志。本文通过比较关于五台山的四个汉藏文本,分析这四个文本中的汉传佛教叙事、藏传佛教叙事和皇权叙事,探讨不同叙事呈现出的不同文明体系对于空间和地景、民族和国家、世俗和神圣等概念的想象和表述,进而以“文明”的视角拓展对知识生产、神圣空间和国家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文章解绑了语言、民族、文化、国家等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帝国作为一种跨地域多文明体系的国家形式,指出帝国的扩张过程并不是帝国中心不断推进、“文明化”作为文化和自然的边陲的过程,而是多文明体系互动交融,不断参与帝国的文化和自然的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则是加强和创新乡村多元共治的必然要求。综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驱动乡村多元共治从各自为战转向流程再造、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具有高效化、协同化以及精准化的鲜明导向。目前,从大数据应用驱动乡村多元共治过程的“前-中-后”来看,其保障支撑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需要深化、监管规制需要细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基础保障的“支点”,打通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堵点”,聚焦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安全监管的“难点”,从而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奥古斯都元首制的政治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古斯都元首制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出现的一种十分独特的政体。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蒙森称之为“两头政治”(Diarchia),即元首和元老院共治。在这种制度下,皇帝和元老院分别管理一部分帝国。当代英国罗马史学家斯卡拉德称奥古斯都为立宪君主(aconstitutional monarch)①,这就是说,奥古斯都元首制是一种君主立宪制。实际上,罗马帝国的开创者是恺撒②。亚克兴战役后,屋大维承袭了恺撒帝国的全部权力。不过,他吸取了历史的教训,既没有像苏拉那样激流勇退,也没有像恺撒那样盛气凌人,而是耐心地体察民…  相似文献   

5.
张晓校 《学术交流》2013,(1):211-214
图拉真作为"五贤帝"时代"最佳元首",对内各项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外通过征伐扩大了帝国疆域,使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化,军事业绩让前人和后来者无法与之比肩。图拉真治理帝国、治理军队成效显著,是他能够顺利推进他的征服政策的基本保证。图拉真军事征伐有直接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他本人对军事胜利的追求,以及对被征服地区财富的掠夺。  相似文献   

6.
永乐帝,名朱棣,朱元璋四子。在有明一代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跟随朱元璋进行反元斗争和大明帝国统一活动,成为朱元璋之子中的佼佼者。即帝位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针对明太祖朱元璋中后期施政的一些弊端,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他于中国北部边陲钦设奴儿干都司,在南中国海域经拓南海诸岛,为维护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未棣不是朱元璋钦定皇位的接班人,而是以“靖难”名义,用武力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手里夺取帝位,所以,历来受到正统封建巨子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历史上的帝国 ,尤其是西方殖民主义帝国的全球性侵略是造成世界民族问题普遍激化的历史原因 ,这份民族问题历史遗产随着帝国霸权的衰落在 2 0世纪全面释放 ,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的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在当今全球化时代 ,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多样性的共存共容代表了人类追求和平与推进发展的理念 ,国际体育运动的平等竞争和广泛参与为此提供了文明范式。尽管美国仍旧力图制造“单极世界”霸权 ,但是时代变迁、世事变化和世纪之交世界民族问题的消长 ,预示了 2 1世纪是世界走向民族和解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友梅 《社会》2007,27(2):159-15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civil society”和“community”两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在中国学术话语中的变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中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以及这种微观基础与“社区共治”和社区“治理结构”的微妙联系,同时也提醒读者,要深刻揭示这种微妙联系,就必须把研究视角聚焦到具体行动空间的权力关系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二前面我们论述了古鲁时期锡克教演变的种种表现,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下促成其演变的原因。 (一)莫卧儿人的迫害古鲁时期锡克教的演变是莫卧儿帝国统治中期北印度社会、阶级及宗教诸矛盾激化的结果。以奥朗则布为代表的莫卧儿中期诸帝长期实行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政策,把广大锡克教徒逼得走投无路,他们被迫拿起武器,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萧楼 《浙江学刊》2002,(4):70-78
现代工业的发展与乡镇财政的要求和杜区自治下的村庄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由于村治精英的运作,得到了缓和;村治精英在此过程中还拓展了村治的空间。为此,本文提出,在理解乡镇政权、村治精英与乡村工业的三方互动方面,在理解乡镇分权倾向、村治空间的构成方面,“柔性政权”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造船与重机厂商,同时,在世界上也是同行业中最强的厂商。它是“三菱帝国”的一大台柱,生产事业的核心。“三菱重工”自明治20年(1888年)建造第一艘货客船“夕颜丸”号以来,已有一百年的造船历史了。它的总社设在东京,分社在大阪、名古屋、九州、北海道、中国、东北各地,办事处、营业所遍布全国,驻海外办事处有13所,在国内外的直系、旁系及子、孙会社多达132个。  相似文献   

12.
昝慧昉 《东西南北》2012,(10):68-69
在娃哈哈,宗馥莉被称为。公主”,她是“娃哈哈帝国”的“钦定”接班人,帝国2011年的营业额达到678亿元。与父辈相比,公主显然更具“野心”——这种野心,或许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头三十年沉淀下来的那批民企再次蜕变、升级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一种分析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中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以及这种微观基础与“社区共治”及社区“治理结构”之间的微妙联系,同时也提醒读者在深刻揭示这种微妙联系时必须把研究视角聚焦到具体行动空间的权力关系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开元礼》以后,郑玄学说支配下的圜丘、祈谷、明堂三大祭天礼的差异性逐渐消除,转变为了对象一致的一岁四祭天。后随着祭祀对象中的感生帝、五方帝日益失去现实基础,北宋中期圜丘、明堂礼制的重构为赵氏家族的帝位继承提供了新的礼制基础。熙宁以前的明堂配帝之争已使得皇考而非受命祖得以配天,王安石从“道”的层面以“天道”“人道”区分和重构了祭天结构,圜丘效法天道自然生物,明堂基于人道人为成物。元丰郊庙改制采纳了王安石的天人学说框架,明堂只祭昊天上帝,配帝用皇考,祭器逐项改用宗庙之制,使得昊天上帝作为皇室家族的一员,君主世代得以配天。圜丘象征皇权公天下的受命,明堂则强化了天命对赵氏家族世代继承帝位的认可,取代郑玄学说和《大唐开元礼》成了祭天礼制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 ,美国新保守主义以美国所拥有的帝国般的军事优势来强制推行他们基于自身政治信念和美国建制经历的帝国意志 ,企图最终建立美利坚帝国治下的永久和平。伊拉克战争就是他们进行这种帝国实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史学界一向认为的只有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才是帝国的观点,有悖历史事实,过于片面,有待商榷。所谓的“帝国”是指国家的规模超出了原来的自然地理界限和民族界限。帝国的政体形式可以是君主专制,也可以是共和制。罗马帝国早在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之前,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布匿战争和东方战争胜利后,已经问世,只不过此时的罗马帝国仍旧沿用传统的共和制度,元老院集体统治,因此这时的帝国是罗马共和制帝国。罗马帝国的历史应由目前的元首制帝国———君主制帝国,修正为罗马共和制帝国———罗马元首制帝国———罗马君主制帝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时间、空间、文明三重维度进行剖析,可以建立理解“中国之治”的跨度、广度和高度,秉持相应的眼光、胸襟和格局,并进一步构建当今“中国之治”的宏大叙事。“中国之治”以“道”为形而上依据,以仁政治理为理想境界,以“庶之”“富之”“教之”为治理的基本路径,以选贤任能为关键制度,蕴含着丰富的治道思想。“中国之治”是治道与政术的统一、传承与发展的统一、历史与未来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是求大义超越逐小利的境界,是王天下超越霸天下的追求,其普遍性得以超越特殊性。“中国之治”不仅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对当代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0,(10):16-17
康熙,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史称清圣祖,男,满族,1654年5月4日生,属相马,金牛座,北京市人,无学历,清朝第四代皇帝,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笔者总结了康熙的“六个历史之最”: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清王朝61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说明“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一,滥觞于秦汉,源于皇帝的诏敕,近似于“追加法”,起着“会通适变”、“因时制宜”和补常法、成制不足的作用。其次概述了自秦汉至隋“格’的递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秦汉为萌生阶段、西晋为初创阶段、北朝为发展阶段、隋代为成熟阶段的初期。初步论证北魏“以格代科”应在宣武帝统治时期,以补《唐六典》注和日本内田智雄说。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讲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而能如是,便可以长幼有序,上下和睦,终至天下太平。所以孔子七十二岁时,在完成了他那部令“乱臣贼子惧”的《春秋》后,接着又作了一部《孝经》,设为与曾子问答而明孝道及孝治之义。孔子还在《礼记》的“大学”章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后来,曾子的门人依曾子之意对孔子的话解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