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翔 《学习与探索》2023,(9):149-157
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规模屠杀中国平民的起点。惨案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实施新闻封锁,直到两个月后,真相才得以在《北平晨报》《新闻报》《大公报》《申报》等陆续、全面披露。与这些报道相对应的是,作为九一八国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以平顶山惨案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对有关这一事件创伤叙事文本做新的发掘和考论,无疑丰富了中国现代国难文学及其研究;作品表现出与奥斯维辛屠杀叙事文本的关联性,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品位和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是一种年轻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几十年来它经历了高潮和低潮,不断地发展着。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几年中,它获得了巨大的进展,不但在题材的丰富性和主题的深刻性、战斗性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在形式方面,也显得多姿多彩,艺术魅力更加强烈。报告文学本来属于散文的一种,但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它已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正象一位老评论家说的,“由附庸蔚为大国”。那么,对于它的研究也需要跟上去,需要做更深更细的探讨。几年来,人们对报告文学的特征、范围,特别是真实性问题探讨得比较多。在这里,我想就另一方面,即报告文学的形式方面谈一些看法。一般文学体裁都可以根据它们形式上的不同特征而分为若干类型。比如小说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诗歌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戏剧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相似文献   

3.
亚洲汉文学主要是指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以及古代渤海国、琉球国等地区的汉文学。20世纪亚洲汉文学研究试图打破民族、学科壁垒,进而对亚洲汉文学进行通盘考察和科学、系统的描述。亚洲汉文学研究的出现,是20世纪亚洲汉学研究的重要动向,也是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日益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是报刊常用文体之一。茅盾同志称它为“特殊的文学样式”。由于它是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之间的一种文体。因此,有的同志说:它是扎根于新闻的土壤里,而把枝头伸向文学园地里的红梅。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O周年纪念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的“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9月17日至20日在“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举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  相似文献   

6.
王志尧 《唐都学刊》2006,22(6):137-142
著名作家何建明先生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精彩吴仁宝》,气势恢宏,文笔优美,展现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共产党员风采,值得一读。然而,令人颇感遗憾的是:文中出现一些与事体情理相悖的细节描写。诸如:1961年华西村人均欠债15 000元问题;吴仁宝在华西村任支部书记的时间是个变数;会计给技术人员扛着麻袋送奖金问题;华西村村名来历问题;华西村党支部组建时间问题;残疾人黄永高两岁时从树上掉下来摔断腿问题;吴仁宝家少领二三亿元奖金问题等等,都似乎有夸大其辞或掺假注水之嫌。使得对歌颂对象有失真之感,其结果只能是欲高则不达,甚至是往先进人物脸上抹了黑,实在有违初衷。究其原因,从作家自身来讲,是对报告文学不能虚构情节的文体要求未能真正把握;从外部环境来说,与时下文界浮躁和掺假文风的浸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在今天中国文坛上已占有令人瞩目的突出地位.这种现象被某些评论家誉为史无前例.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一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中突然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是不常见的.现在中国除了有一本名为《报告文学》的专门杂志之外,还有很多文学杂志每期必登一篇或几篇报告文学.目前,中国的文学评论家们把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明显地区别开来,新闻报道被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大鹰的报告文学《谁来保卫二○○○年的中国》是近几年来每况愈下的征兵工作的真实写照的话,那么,1989年春季的征兵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转机。尤其在上海,甚至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参军热”。据某区武装部的一位同志介绍,前几年征兵有三难:一是动员报名难,以种种借口回避着大有人在。二是体检难,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出”的比比皆是。三是政审把关难。为了完成指标,只能将一些素质不高者硬充其  相似文献   

10.
博彦 《今日辽宁》2013,(2):82-85
刘文艳辽宁省北票市人,18岁开始发表作品,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100多篇。1987年创作了文学传记《尹湛纳希传》,填补了尹湛纳希传记作品的空白;1995年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2010年出版了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此书入选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的精品书籍,并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和"辽宁省第三届散文创作丰收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当代文学中“寻根文学”的出现,已引起创作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关注与纷纭论争。无可讳言,“寻根”只是一个比喻,在字斟句酌的推敲面前容有不够严谨之处,现有作品水平亦参差不齐。但相当人数的一群作家所见略同并迅速形成不小的声势,决非偶然。有人视为拉美文学“爆炸”在中国的余波,自不无道理。但文学史上任一稍具规模的现象都非单一原因使然。对于“寻根文学”这样的现象,不把它放在更大的系统中去考察,便更无法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发展除自身内在因素以外,还受他国民族文学外在因素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研究的重心由语言艺术方面的内部研究转向文学的外部及文学与文化关联方面的研究和文学与文学间的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成为文学全球化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文学发展史中受民族组成成分的影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的政治制度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以及文学全球化过程中输出与输入所产生的融合与排斥效应,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时期进一步澄清民族独立性与“西化”的悖论关系,走出误区,积极投身到文学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之中,以求在文学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取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伟大的文豪鲁迅说得好:“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的确,通过文学交流不仅可以形象地了解一国社会、人民生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情况,而且也可以沟通人们的心灵和思想感情。两千余年的中日关系发展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密切,两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也得到加强;而反过来,两国文学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为例,结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东方的传播和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论述了文学在不同国度与民族发展与传播中时空统一性的理论问题。其要点是:(1)论述了鲁迅在中国近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主张;(2)对文学研究思维方法由古代到近代演化的宏观考察和鲁迅以日本文学为桥梁横向移植西方文学有益经验的一些观点;(3)探讨了文学流播中时空统一性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层次的区别。只有科学地揭示和阐发其“内在”依据,文学“外在”关系中的时空统一性才能建立在完全真实、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在当代中国扮演了奇特而重要的文化角色,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战车"。报告文学走向文化舞台,负载沉重文化任务,主要是由于时代的感召与呼唤,由于现实文化语境的需要与刺激,它或者成为时代主流文化的渲染者,或者激发了创作个体的独立文化思考。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体现了时代文化状况与创作主体主观倾向的密切关系,包含了颇多深层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的新时期文学,实际上是从一九七六年天安门广场上那“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清明诗潮发轫的。“四·五”天安门诗潮是文学意识自觉的明朗化。这些诗篇面对的都是严峻的政治是非,而且形式多为拘谨的旧体,难谈什么技巧,但它们真挚地展示出中国大地上的世情和人心,赤诚地抒发了人们掩饰多年的褒贬  相似文献   

17.
心灵表现的广度和深度,是屈原辞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本文通过文本──个性──心理的研究思路,以屈辞“对话式抒情”为起点,挖掘其间所蕴涵的内心冲突,并考察这种冲突的性格根源及其在《离骚》、《天问》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一封题为《论满洲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见《六大以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是东北抗联史和东北地方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二六”指示信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基本内容、它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影响的分析,谈谈对这一文件的认识,以期对东北地方党史和东北抗联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即侵占我东北全境。翌年三月,日本侵略者挟持清朝废帝溥仪,炮制了满洲伪国,把东北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我东北广大人民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  相似文献   

19.
狭义的抗战文学一般指创作于1937-1945年间的反映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文学,但广义的抗战文学却应向前追溯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时起,对日作战已成为影响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大时代内容,而报纸文艺副刊则成为抗战文学的重要土壤."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比较有影响的私营进步报纸<国际协报>率先利用副刊,刊载大量抗日救亡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力量,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先锋阵地,从而在现代新闻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至于两国在文学方面的联系,据有的学者考证,在屈原的《天问》中即有内容反映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记载的“印度诸天搅乳海”的神话(参见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第69- 7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 987年版)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两国的文学交往更加频繁。中印文学的交流不仅有了文字记载,同时还有考古实物可以证明。中国文学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影响,前人学者对此也有许多论述,但是专门、系统地对中印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并不多。②薛克翘先生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 0 0 3年4月出版)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