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婷婷 《人文杂志》2023,(4):118-128
互联网零工经济的发展在重构就业形态的同时也重构了劳动者与组织的关系,按照传统“二分法”来认定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已不合时宜,并带来了税收机遇与挑战。当前我国互联网零工经济的税法治理仍面临税法要素难以认定的适应性困境、专门性税收优惠考虑不周的公平性困境、税收征管技术难以匹配的效益性困境以及税收收益分享不均的均衡性困境,这些问题亟需放置于数字要素的税法治理、劳动关系变革的纳税义务调整和信息不对称的税法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框架中予以解决。为此,有必要在遵循税法原则基础上,通过实体税法对零工经济进行制度回应和规则创新,区分零工从业者收入水平的高低给予优惠待遇,完善零工经济主体的税务登记、涉税信息报送和真实性保障规则,并根据税收贡献和受益原则加强对税基的重新划分,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全面回应零工经济的税法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革新劳动用工形式,传统经济从属性标准的解释功能弱化,已不足以支撑司法机关定性平台劳动关系,导致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司法确认陷入困窘,平台用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司法救济之殇。虽然突破了传统从属性认定标准,然而平台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本质属性并未改变。由此宜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探究基本的劳动从属资本理论,通过数据信息、算法技术构建经济从属性新的时代内涵,使得经济从属性成为司法机关判断劳动关系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尺,为保障平台弱势群体劳动权益,实现社会实质平等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的劳动力组织和劳动时间管理成为劳动社会学的重要议题。文章以网约车平台为例,从平台用工模式和薪资制度入手分析了平台如何建构劳动秩序。一方面,以“与平台捆绑紧密程度”为基础,平台形成了以租车司机为核心、购买合约车司机为次核心、私家车司机为最外围的差序化用工模式,与司机建立了非雇佣形式的稳定用工联系,保障了平台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平台内部以多劳—平台派单—获得收入这一分配流程为基础的计单分配制,以及司机对该制度的“被迫式服从”共同建构出以“长度”为核心的劳动时间秩序,促使司机不断延长在线劳动时间,保障了司机充足的劳动供给。  相似文献   

4.
袁彩云 《南方论刊》2022,(4):20-21,39
论文从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新变化入手,分析用户价值主导促进企业管理目标转变、互联网信息多元交互促进营销管理流程变革、消费者角色转变促进生产管理体系变革、"零工经济"促进职工管理过程转变的逻辑内涵,并探索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痛点",最后从客户管理、营销管理、生产模式管理、用工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劳动雇佣的管道化、从属性较强等特点相比,平台经济时代用工关系具有开放性、从属性淡化等特点,使得传统劳动法制难以完全覆盖和适用于平台用工关系。但究其本质,平台从业者与平台企业之间依然存在着身份从属与经济从属等特性,且平台企业对从业者在承接和完成派单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监督、管理等权利,以及利用算法对其工作与收益进行控制、分配等特点,这使得平台企业与传统劳动雇佣一样,都是作为资源与资本的占有方对从业者具有绝对强势与优势地位,从业者的弱势地位与处于被控制状态明显,因而并没有改变用工与被用工的基本逻辑,由此决定了在平台用工情况下,传统劳动法的实施与适用逻辑依然充分有效。将平台用工纳入劳动法调整与规范范围,符合劳动立法的基本宗旨与制度建构的法理逻辑。  相似文献   

6.
灵活用工已然成为当下重要的用工形式之一,相伴生的零工平台成为新兴企业形态,学界对其民事、行政领域研究较多,而刑事责任则少有论及。文章以“守门人”理论与刑事合规理论为理论依据,认为零工平台企业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源于其单位身份,同时刑事责任承担也是社会治理与依法治理的双重需要;以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为刑事责任类型的二分,探讨了零工平台企业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洗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逃税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等方面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陈兵  赵青 《兰州学刊》2022,(11):102-112
随着共享经济与灵活就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为共享经济平台与平台就业人员提供证照代办、身份核验、业务分包、收入结算等综合性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场景下,平台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又呈现出一些特有的新问题,突出体现在:企业用户借服务平台掩盖劳动关系,“多角用工”模式导致确定维权对象困难以及“劳动管理”的认定缺乏明确标准。作为保障服务平台就业人员劳动权益的对策,需要服务平台落实签约履约管理责任,监管机关整备用工关系认定指南,行业协会、工会乃至科研机构、主流媒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建平台领域健康良好的用工秩序。  相似文献   

8.
当前,福建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冲突日益显露,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为福建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通过了解与剖析当前福建省企业内部用工环境和外部用工环境的现状,提出福建省企业用工环境存在的工资水平低、劳动时间长、住房情况不容乐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政府及员工等角度提出改善对策,以有效地突破缺工问题,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要,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和变革创新,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势在必行。数字文化经济既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文化的要素化生产、创意的工业化转化、消费的沉浸化方式。我国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尽管有不少挑战,但总体基础比较好,前景广阔。推动数字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推动数字文化经济高质有序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内部创新,增强数字文化核心竞争力;创新科研机构研发管理目标,升级数字文化产业价值链;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数字文化复合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层面、不同时象对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看法及其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选择经济比较发达、民营企业和外来工比较多的福建泉州作为样本开展调查,认为该法可以实施,但需要一个试行过程,边实施边完善,边完善边实施.要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学法用法,降低生产成本,抵消实施<劳动合同法>增加的用工成本,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违法处理力度,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实施<劳动合同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劳动的新形态,它除了具有传统劳动的一般性特征,还具有劳动过程数字化、劳动时空自由化、劳动观念虚无化等特殊性,其本质上依旧属于物质劳动和生产劳动。当前,被数字资本逻辑控制的数字劳动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通过数据垄断加剧贫富分化;二是利用劳动和闲暇界限的模糊加深对劳动主体的控制;三是通过技术操控背离劳动属人性,这一切都扩大了数字资本控制劳动者的广度和深度,更大程度上抑制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唯有超越数字资本逻辑,通过数据共享、劳动与闲暇相融合、技术反哺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劳动有利于人发展的优势,方能推动数字劳动从数字资本逻辑走向人本逻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保平 《东岳论丛》2024,(1):41-48+191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双重目标,既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又要实现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能够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有创新驱动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分工协调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供需结构机制、融资支持机制。新发展阶段双重目标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保障支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陶友之 《社会科学》2006,2(5):54-60
企业"二元结构",是指在同一企业或单位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用工制度和劳动制度,从劳动者、劳动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障等,分别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形成企业"二元结构"的原因主要有用工和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歧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流和企业既得利益团体的形成.应从尊重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严格按"劳动法"办事等方面来进行根治.  相似文献   

14.
数字劳动过程产生的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商品和资本的新形式,一方面,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推动着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另一方面,由于数字资本的逐利本性引发的经济无序扩张,也可能助长平台经济垄断、影响实体经济、侵犯消费者福利和阻碍创新等不良社会经济现象。要通过规范和引导数字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加强数据监管、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数字资本设置“红绿灯”,制定相应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使数字资本在有效监管下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要素的应用,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从层次论来看,数字经济是数字及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经济活动的统称,可以分为新基础设施层、新生产要素层、新生态环境层、新实体经济层、新经济形态层。沿着互联、赋能、融合、转型和创新的技术-经济路径,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新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重塑了数字经济的商业形态,数字平台成为企业和市场之后资源配置的新型组织模式。在摩尔定律等技术规律的驱使下,数字经济呈现场景化、平台化、生态化、数智化的经济规律,必将经过导入期和拓展期,从协同阶段迈向繁荣成熟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伍韧 《天府新论》1999,(1):39-43
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浪潮,犹如惊涛拍岸,来势迅猛。在激烈冲击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同时,也对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提出了必须创新的挑战。特别是初现端倪的“数字经济时代”展露头角,大大显示出“知识型企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推动着每一个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创新的客观事实,步入企业生存发展的创新之路。企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虽然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提出一般创新的推动学说,但那时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产物,以物质为基础,注重的是资本、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遵循“稀缺…  相似文献   

17.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通过对电商成长的案例研究,提炼出数据要素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微观经济学特征,并推导了数字企业最优决策、“数据+平台”架构、数据交易治理、数字基础设施供给等五个理论命题。将这些理论命题与无人驾驶、制造业数字化等应用场景中的企业创新实践相结合,可以为解析数字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从制度层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系统且一致的理论思路。加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应深化数字企业创新实践的跨应用场景分析,同时注重区分全球共性规律与本国发展实际,进而为完善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湖北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政策保障、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等策略,推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目前,湖北省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完善数字化转型政策,因地制宜出台措施;培养数字化转型理念,综合提升主体思维认知;拓展资金来源,实现精准成本投入;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创新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我认为,我国的劳动制度应该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劳动制度,即劳动用工的市场化、工资增减的市场化、劳动保险的社会化、市场化与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化等一套新的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市场化、社会化的广义劳动制度.一、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广义劳动制度的基本内容.1.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即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配置本身发展所需要的不同工种、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劳动者.而劳动者也可视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的志愿而自由地选择职业.过去那种完完由劳动部门批准的指令性的用工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予改变.2.市场化的工资制度.企业工资不再是指令性的指标工资,而是市场工资.国家应该全面下放企业对职工工资的决定权.企业应根据通过市场检验的微观效益,按照自律  相似文献   

20.
高廷帆 《河北学刊》2023,(4):140-147
大科技企业是数字经济时代大企业的典型代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大科技企业表现出了不同于既往通信、化工巨头的特征,特别是其具有的平台经济、数字生态商业模式,以及数据在其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使得大科技企业的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维度更为复杂。面对大科技企业引发的争议以及全球科技监管趋严的背景,大科技企业对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引领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以大科技企业为核心构建的数字生态,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了数字化转型。未来,须平衡好大科技企业的治理目标,采取“守门人”制度、分级分类监管等动态监管方式,以进一步发挥大科技企业的正面作用,加快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