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进行反思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序渐进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立足现实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紧扣民心政治,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基本国情,探索发展中国式民主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方面,需要在运行过程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需关注其制度体系,在过程导向视角下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可以发现,各项制度安排不再孤立或仅在民主过程的某一环节发挥作用,而是在民主选举到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均实现了全过程协同运作。统一战线和民主集中制则作为制度体系整合机制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协调高效运转。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在政府回应性、社会资本、政治信任和人民获得感等方面释放了治理效能,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释放仍具备提升空间。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引导创新与地方探索、协商民主和多元参与以及资源保障与信息沟通等路径选择,进而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衔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贵香 《学习与探索》2023,(10):88-95+180
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守法意蕴,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彻于我国法治领域中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守法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两者的主体具有同一性,两者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两者的运行机制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守法意蕴。其守法主体意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守法主体范围的广泛性,拓展守法主体参与的全面性,强化守法主体精神的真实性;其守法价值意蕴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守法的工具价值生成,助推守法的目的价值实现,优化守法的整体价值协调;其守法机制意蕴呈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丰富守法机制的层次性,增强守法机制的科学性和提升守法机制的有效性。这三种意蕴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守法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样态。这种意义关联样态生成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整体框架之中,由此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守法意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信访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有益补充。信访制度是政府回应人民民主诉求的制度设计,解决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息难题,驱使党政机关回应人民关切,它对科层制的制约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张扬,它把民意的表达和回应嵌入到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陈炜  敖带芽 《探求》2022,(5):62-70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扎实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在党建引领上,实施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发展,推动党员下沉一线服务;在依法落实基层民主选举上,贯彻基层人大代表“两升一降一保证”,扩大代表覆盖范围;在民主协商上,全国首创“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平台,推动政治协商与民生协商向基层前移;在村(居)治理上,完善民主治理机制,提升群众共建共治效能。广州基层民主建设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完善制度闭环建设为目标,精准聚焦和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现代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李璐 《创新》2022,(5):70-81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深层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性思考与实践性成就。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广泛讨论与深入研究,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理论渊源及理论内涵、主要特征与独特优势、理论和实践价值等方面展开了多维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性推进并开展多视角研究,是学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梳理与总结当前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研究能够进一步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带来新的学术生长点,也能在持续性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下为促进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实践效果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超越了西式民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民主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政府既有行政功能,也有政治功能。地方改革创新中既有不受民主约束的行政指令,也有广泛征求意见的民主性规定,具有“议行合一”的特点。征求意见的民主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其民主性体现在改革方案撰写前调查、撰写中听取意见、撰写后征求意见的全过程。征求意见过程有民主讨论、民主建议、民主完善和民主评估。改革创新中的民主性可以称为“征询式民主”,其民主性由改革的利益性、议题的民生性、领导的个性和程序的严格性共同决定。但征求意见的民主性也有其局限性,即民主的有限性、不稳定性和行政让渡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稳态民主的构成要素,公共理性的实质是公民集合体通过理性的公共运用,实现异质社会多元主体间的持续性规范合作。基于公民身份产生的公民责任和建制化的协商程序是形成公共理性的基本前提。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中,公共理性以民主方式创设民主条件的适用路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规范价值。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建构公共理性需要在法治各领域系统性重塑公民责任:在立法领域,应不断提升人大立法协商的法治化水平;在执法领域,应逐步完善信息公开等具体机制,确保政府协商的规范化运行;在司法领域,应着力优化司法协商的程序机制,确保人民参与司法实践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曲涛  王伟翔 《社科纵横》2003,18(4):13-1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出发,分析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的本质,论述了民主政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魏崇辉  孟娴 《创新》2023,(1):13-23
作为中国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通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展望,可以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超越,这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理论研究的基本结论。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研究既包含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治化研究,又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着力点在于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效能,凸显协商民主的独特作用,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国家治理的有效路径。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实践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着力点,展望研究的未来走向,可以进一步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与实践的空间,获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更为准确的认知,进而深刻理解其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和认同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把握,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余金刚 《社科纵横》2010,25(8):9-10
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是指党员定期选出党的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某些党员可以通过争取其他党员的选票而获得党的领导职位。这样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党内民主的切实可行性。这一实践路径是由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和模式及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首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在于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推动的;其次,中国民主化的模式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体制内模式;再次,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历史上的中国缺乏政治民主传统,就现阶段而言,也没有发育出作为民主政治土壤的公民文化,而且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只能先从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走一条从党内到党外、从高层到基层、从精英到大众的渐进模式。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应体现为差额选举,以差额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操作性党内民主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是有效整合党内不同政策取向和思想分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党内民主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16.
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的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伟 《浙江学刊》2004,7(1):99-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目标,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统一.从21世纪的战略视野出发,现阶段应当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把政治发展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民主相对于法治又具有目标上的逻辑优先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政治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等"体制外"问题不同,政治学直接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这一民主化的"体制内"层面."体制内"与"体制外"是一种互补和互动的关系,但又有各自的发展逻辑.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政府和政党及其制度,对于民主政治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学的重要任务应当是建构中国21世纪的政治发展理论,探索中国的体制内民主化道路,特别是把党内民主提升到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有力证明,是有待持续深化探索的重大实践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制度有效性、运作有效性和匹配有效性前后相衔、耦合互动的基本逻辑,旨在充分保障人民“全过程”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在国家治理中持续高效释放民主制度体系所蕴含的有利作用和正向效果,向民主治理的预期目标不断迈进。人民实质参与广泛、民主治理能力提升、民主制度运作高效及民主治理绩效优化,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转化释放的内在要求与实践导向。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不断激发民主治理动力、拓展民主治理时空、完善民主治理模式、优化民主治理生态,将民主制度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能治理中开创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张晓燕 《阅江学刊》2022,(4):5-10+171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把民主价值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创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党的中央组织党务公开实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以民主执政方式推进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创新,以完整的参与实践诠释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中国式民主,以制度自信推进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成为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的鲜活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和制度优势,必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平  顾伟 《社科纵横》2008,23(12):7-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和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为目标,以党的领导为保证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以地理扩张以及由此催生的救世使命为根本内核的地缘政治思想不仅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且造就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安全两难.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一大现实就是欧亚大陆外围势力向核心区域渗透,而不是传统上的核心影响边缘.在这一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国家的民主转型根本改变了作用于对外政策制定的几乎所有因素,致使俄罗斯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政治的主要议题之一,结果使得可以进行新的选择的俄罗斯常常感到自己缺乏这样做的力量.新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自身的不安全感,而外交政策的紊乱恰恰是地缘政治和民主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其不安全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