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崇新 《西域研究》2008,4(1):45-60
本文以新出吐鲁番文书《道翼遗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书资料,探讨了高昌国的僧俗关系及高昌国僧众的社会角色.结论认为,高昌国的僧俗关系应当是互利共存关系,僧俗两界的利益得到有机的协调.由于高昌国僧尼基本没有脱离世俗亲缘关系的纽带,所以高昌国僧尼的社会身份是双重的.因而高昌国僧尼的社会角色也始终呈现出两面性:既有宗教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是高昌国僧尼的基本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2.
一、(?)氏高昌时期的官田关于高昌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史籍未见记载,幸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藉此可窥见高昌土地制度的大概。高昌国的田土,可大别为官田与民田两种。而官田中,屯田又占相当比重。高昌的屯田,源远流长。西汉征服车师后,就在那里“置戊己校尉屯田”。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仍广有屯田。事见北凉兵曹的两份符牒:  相似文献   

3.
略论高昌上奏文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麴氏高昌的历史研究,有赖吐鲁番出土文物资料,目前已经获得了相当深入的进展。高昌的文书制度,也有很卓越的成果问世。虽然这些文书的利用更多地不是从文书制度的角度进行的,而本文正是选择了从文书制度的角度进行观察。关于高昌上奏文书,本文对于其具体形成过程和构成提出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从高昌国官制的变迁的视角观察上奏文书的基本变化,也是本文的特殊之处。通过上奏文书的研究,相信对于整个高昌国史的认识,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国资料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 ,其中的各种官文书 ,不论上行文书还是下行文书 ,不仅提供了高昌的制度史资料 ,其文书本身也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因为在古代官僚制度中 ,文书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对高昌国下行文书符进行了重新讨论 ,涉及符这种官文书在高昌的来源、变化 ,符的运行以及存档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缘禾”、“建平”年号余太山吐鲁番所出十六国时期文书所见年号,引起了许多讨论,而於“缘禾”、“建平”两者,意见尤其纷纭,①由于事涉北凉与高昌的关系,拟在此兼采众家,参以己见,作一说明;对不同观点,除非必要,不一一辨析,以省篇幅。(一...  相似文献   

6.
新见《高昌延寿十五年(638)羁人袁虫子上启为乞入老免役事》是麹氏高昌国时期的一件世子令,不同于以往发现的王令。该令应“入老”事务而产生,事主身份为具有高昌特色的“羁人”,不仅在制度层面揭示了麹氏高昌的地方特色,更诠释了其与中原文化的血肉联系。此外,世子令的发现也丰富了麹氏高昌文书行政的研究类型,还为考察同时期其他中原王朝属国的地方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昌国男子的辫发和胡服为史籍所明载,本文注意到高昌国中晚期的男性衣物疏中随附弓箭的现象非常突出,结合墓葬壁画、出土文书及墓志资料反映的信息,文章提出骑射是当时男子的必备技能,高昌国形成了骑射之风的观点。高昌郡及高昌国前期的衣物疏中登载弩机,高昌国中晚期衣物疏中登载弓箭,时间大体前后相继;登载弩机是延续河西地区衣物疏的传统,具有镇墓意义,而高昌国中后期登载弓箭的且仅限男子衣物疏,这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在衣物疏中的表达。这一现象的出现与高昌国文化的完善也大体同时。高昌国兵士的弓箭需要自备,所以大多数墓葬中不实际随葬,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火袄教。据敦煌吐鲁番文书,高昌城及附近乡镇分布有火袄教寺庙,其中一座名叫“丁谷寺”。丁谷寺供奉的是高昌火袄教神袄——丁谷天。吐鲁番著名佛教石窟——吐峪沟千佛洞所在地,也即《西州图经》所谓“丁谷窟”。1981年吐鲁番文管所在吐峪沟发现一个火袄教徒的墓地,长60、宽20米,在吐峪沟乡之南2公里处。今称“吐峪沟玛扎墓地”。  相似文献   

9.
<正>这本论文集由刘安志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发行。它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再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183)的前期研究成果,收录论文17篇,均为项目组成员近年来围绕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与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的新思考与探索。这些成果所涉年代,包括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高昌回鹘四个时段(4~11世纪),内容除对具体文书进行考释与分析外,还围绕吐鲁番出土文书探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民  相似文献   

10.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在出土的唐代文书中也屡屡发现。这种作人的属性及其与高昌作人有何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吴震先生发表《麹氏高昌国史索隐——从张雄夫妇墓志谈起》一文,首次披露了麹氏高昌国晚期发生"义和政变"事件,引发学界对诸多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麹氏高昌国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7年,在唐长孺先生家中发现了三册整理吐鲁番文书笔记。此三册笔记的写作时间,据研究在1975年底至1978年上半年,其中亦有与"义和政变"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一发现,不仅给"义和政变"研究增加了新的学术史资料,也对当年唐长孺先生领导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的工作模式与成员之间学术关系的和睦增加了了解。  相似文献   

12.
论“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作人”[日]关尾史郎序言最早注意到氏高昌王国(以下简称“高昌国”)时期“作人”系一种隶属民的是朱雷氏,据其地位在奴婢与部曲之间的历史特征,此定为见于南朝宋、齐史料中的“十夫客”;他还认为吐鲁番盆地进入唐西州时期后,这种“作人”演化为律令制中的部曲...  相似文献   

13.
李方 《西域研究》2014,(4):89-100
本文在补充新出土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了有关唐代西州高昌城西武城渠等4条水渠的材料,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了这四条水渠的方位、流向、大小、分布、存在的时间,与高昌国水渠的关系,以及水渠周边的土地状况等等,纠正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错讹,并尽可能解释了出土文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语词。  相似文献   

14.
高昌回鹘的历史,由于吐鲁番发现与出土了大量有关文物、文书、古迹而为举世所瞩目。国际、国内的吐鲁番学研究很多是属于这一课题的。国际著名学者冯佳班所著《高昌回鹘王国的生活》(邹如山译,不久前由吐鲁番市志编辑室印行,以下及注释简称“生活”)一书就是这一课题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金弘翔 《西域研究》2020,(1):31-41+170-171
衣物疏起初只是简单的随葬品清单,至迟在三国时期发展出了"署名"类衣物疏。其后由于南北分裂,河西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衣物疏各自发展,形成了不同文本格式的衣物疏。河西地区将衣物疏与过所文书杂糅,并融入了一些其他文书的因素,在十六国时期形成了"过所"类衣物疏;南方地区的衣物疏则进一步加强对所有权的强调,并在南朝时演变为"死人移书"。在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兴盛的大背景下,十六国时期南方与河西地区的衣物疏存在着一定的交流,高昌地区的衣物疏此时受河西地区影响较大;南北朝时,南方地区与西域通过吐谷浑河南国直接联系,高昌衣物疏受到了南朝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建平”、“承平”纪年索隐──北凉且渠无讳退据敦煌、高昌有关史实柳洪亮公元439年北凉且(或作沮)渠牧犍亡于北魏后,且渠无讳率残部曾一度退据敦煌,最后于公元442年逾流沙经鄯善西迁高昌①。《魏书·沮渠传》谓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秦汉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并不很多,秦汉以后由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日益增多,许多作物品种开始输入内地。我国北方的重要粮食作物高粱,一名蜀忝,可能来自西南少数民族,未以后才开始普遍种植。我国的棉花种植是通过少数民族从国外传入的,东汉时云南少数民族衰牢人,已生产出一种叫“白叠花布”的纺织品①,南北朝时,西北的高昌人也生产了一种叫“白叠子”的纺织品②,棉花就是通过西南和西北两条途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的。胡桃、西瓜  相似文献   

18.
在吐鲁番出土的晋——唐时期的文书中,载有各种不同名称的量制,高昌时期有“官百升”(为了排印方便,一律改作“斛”),西州时期有“汉斗”等,关于这些量制的容量,史文缺略,难知其详。目前,虽然有一些吐鲁番学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但是尚无专文考究。本文拟依据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结合史籍材料,对该时期的量制的容量进行分类考察。  相似文献   

19.
有关古代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的蚕丝纺织以往鲜为人知,史书记载虽云其地“宜蚕”,学者们却仅仅把这里当作“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经销地而非产地之一,忽略了它在我国丝织史上应有的地位。最近我因工作关系,对新疆博物馆所藏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原件浏览一遍,深为其中所志高昌蚕丝纺织事例所激奋,乃择要摘出草成此文,以公诸同好兼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三、(?)氏高昌时期的民田关于(?)氏高昌时期吏、民占田情况,目前虽未见类似西魏大统十三年登录各户家口田土情况的计帐户籍文书,但从一些计田承赋役文书尚可窥见其大概。如68TAM99:2号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