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安徽省5个试点乡镇564位农民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了农民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家庭收入来自农业收入或流转租金、是否从事粮食生产、对农地流转的认知程度、微观政治参与度、微观政治参与意愿、所在地区地形为平原等变量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状况呈现为正向显著,而是否参与过人大代表选举的农民与认知程度呈现出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发展权价值评估视角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更农地用途和开发利用强度是农地内部发展权的物质载体,也是发挥其价值与功用的物质内容,农地内部发展权物质要素的价值形态就是农地内部发展权的价值构成。基于此视角,提出一套农地经营权流转定价模型,该模型能够提离出因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在不改变土地农用属性前提下变更农地用途结构带来的增值收益,并将其纳入到实际交易价格中,以实现土地内部发展权内在价值的外在价格化,重新调整和优化交易双方的收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3.
赵健 《统计与决策》2020,(21):11-15
农村金融是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普惠金融则是农户贫困减缓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中部六省2010—2018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和广度两维度测度了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普惠金融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显示,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均对减缓农户贫困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户贫困的作用呈现先弱后强的"U"型规律;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减贫效应相对明显;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减贫效应则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使用2003—2009年间中国10个省区835个样本农户跟踪调研数据,在充分考虑个体"异质性"的影响条件下,通过构建具有关联系数的随机效应面板Biprobit模型,识别出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运用面板多重内生性处理效应模型,估计出农户农地流转对其农业经营投资、生活消费支出和家庭纯收入的影响效果,有效解决了以往文献中所忽略的内生选择性问题和遗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上年实际经营农地面积等因素显著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农地流转行为对转包入和转包出农户农业经营投资、生活消费支出和家庭纯收入都产生显著影响,转包入农地使其分别增长了6.49%、-5.15%、7.68%,而转包出农地使其分别增长了-7.27%、9.34%、10.85%。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和甘肃省农户收入满意度为切入点,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865户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收入满意度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密切相关;两省农户收入满意度普遍较低,存在农地经营权抵押需求;农户的收入数量、收入构成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农户收入波动以及非收入因素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一、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现实约束(一)农业经济风险积聚,缺乏安全保障.农业是弱质产业,对自然气候和产品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将给农业带来极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但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政策性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而商业性保险又处于“费率高农民保不起、费率低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境地,表现为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困境状况.因此,“三农”发展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及补偿机制,农业经济所面临的各类风险高度聚集,并容易转嫁到农村金融上,进而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从烟台市某商业银行调研得到的微观数据样本,实证研究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借款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提前偿还贷款的概率越大;贷款数额越大、贷款期限越长,借款人提前偿付的概率越大;首付比率高的借款人提前偿付概率较高;外地人比当地人更具有提前偿付的可能性;借款人的债龄越长,提前偿付的可能性越大;借款人的性别、婚否、家庭人口数量、工作行业和月还款额占家庭收入比率等因素对提前偿付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构建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包容增长及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鲜有文献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除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的因素。鉴此,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使用来自中国2006—2009年1 728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排除指数(IFE)为衡量指标,对中国农村金融排除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条件β收敛的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各个县(市)金融排除总体存在σ收敛并表现出明显的β绝对收敛特征;在控制了地理位置、人均GDP、城镇化比例、受教育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信息技术、就业率和商业环境后,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排除表现出条件β收敛;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东、西部地区呈现出发散,中部地区表现出收敛。以上结论对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欠发达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发,分析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及其现实的约束,并通过对各种需求的公共性和个私性的厘清及对现行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的透视,提出构建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的要旨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宋妍  晏鹰 《统计与决策》2011,(20):65-67
共享资源面临“公地悲剧”和政府退出供给等供给困境,由社区成员自发合作供给成为新的共享资源治理模式,而决策个体之间的异质性成为影响自发供给集体行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用社区成员在共享资源总量中所占份额来表征个体异质性,构建异质性与集体行动实现的解析模型进行均衡分析,认为:自发合作供给的支出水平未达到最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首期合作供给选择的非合作均衡结果与异质性水平无关;而在初始投入水平突破最低费用门槛情况下,异质性程度与集体行动实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MA模型的农村金融缺口预测研究——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安徽1987—2007样本数据为例,利用戈德史密斯理论中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测算出农村金融缺口,并对金融融量以及缺口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对农村金融缺口的ARMA预测,论文得出了农村金融缺口巨大且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金融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文华 《统计与决策》2016,(17):164-166
文章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以重庆市为例,围绕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其存在非常紧密且稳定的关系.规模与效率是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前者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缩小的作用,后者起到扩大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小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市场利率隐含风险偏好信息,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来捕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和风险偏好,可以为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将金融行业对利率的分析理念融入宏观金融模型之中,从债券收益率中提取社会风险偏好的相关信息,发现2012年二季度前后社会风险偏好发生了明显的"跳跃"现象。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该现象与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利率"双轨制"犹存、监管制度滞后有关。更深层次的,是因为该进程中金融供需出现错位,引起社会风险偏好加速上升,也造成了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首次从宏观金融模型中揭示出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信息,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Cobb-Douglas函数分析了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样本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型国有银行逐步退出县域的背景下,县域金融仍然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县域金融机构中,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县域经济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其他大型国有银行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日渐减弱,显著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制定扶持县域金融政策、鼓励县域金融产品创新和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本文简称个贷 )既是国家刺激内需的重要手段 ,又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产品。只有刺激内需的宏观使命与盈利最大化的管理价值的真正结合 ,才能使个贷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以中国某银行为例 ,通过将个贷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力予以数量化、将个贷利润的形成机制予以模型化 ,为我国商业银行个贷利润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而使个贷在“能够盈利而且最大盈利”的前提下履行其宏观使命。  一、模型基本形式的确定根据会计学原理 ,银行个贷的税前利润(Profit)应等于个贷的收益 (Return)和个贷的成本(Cost)之差。银…  相似文献   

16.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挖掘绿色发展的金融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用综合指数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生态问题突出、金融欠发达的长江经济带上游乌江流域40个县域为样本,估计县域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金融不发达,但是整体水平处于上升态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上游地区高于中下游地区;全样本下,县域金融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效应,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下游地区县域金融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上游地区县域金融则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之后县域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研究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当期减贫效应,但持续减贫效应不显著。具体表现为仅在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发挥了积极效应,而对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缓解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短缺程度上没有发挥积极效应。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不仅具有较强的当期减贫效应,而且具有长期持续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程度的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栾江等 《统计研究》2021,38(8):96-110
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下,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是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使用全国25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个村的固定观察点数据,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两个层面,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经营 权流转(包括土地转入和土地转出)在平均意义上显著促进了农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随收入分位点的提高而上升,这说明土地经营权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放弃过多观测特征后估计发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尤其是土地转入的影响效应在中位数及以下分位点上均不显著。这是由于低收入农户受到自身资金条件和 土地流转成本的约束,难以通过土地流转优化家庭资源配置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应采取规范农村土地市场秩序、降低土地流转成本等措施,以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带动农民收入均衡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立足三农三牧,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和推进了新的农户联保贷款模式,从而使得农牧区信用贷款有了双重保障,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