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QVAR模型和内嵌宏观审慎工具的DSGE模型,阐释了宏观审慎调控对房价波动的作用机制、政策效率以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规范居民住房融资行为,削弱了抵押品渠道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实现了稳定房价波动和改善居民福利状况的调控目标。当存在供给侧价格黏性时,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作出反应有助于提升宏观审慎调控效果。因此,为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当局应采用盯住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宏观审慎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并严密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政策部门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在一个包含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深入探讨非常规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并分别考察了非常规财政政策、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二者协同调控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非常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降低利差维护金融稳定,但会产生道德风险和效率成本问题;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发挥“抑房价”并弱化住房贷款与非住房贷款之间挤出效应的作用,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协同调控能够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部门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SVAR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在短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同时也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这种宏观经济效应既有直接的传导渠道,又可以通过住房投资和消费来间接实现。我国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面临着控房价与保增长之间的两难选择,在未来的楼市调控中,应最大限度的平衡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潘海峰 《统计与决策》2017,(14):152-156
文章基于信贷约束条件,构建包含信贷市场、货币市场、房产市场、生产市场及宏观经济等多因素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房价传导机制;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房价进行拟合,建立了普通最优模型、信贷加速效应模型、信贷门限模型、危机前模型和危机后模型等,对比分析了信贷约束加速效应、门限特征、分段特征等;对房价波动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信贷约束、产出、通胀、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20年中国225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宏观审慎政策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更大。(2)同业负债、贷款集中度及杠杆率在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负债、贷款集中度及杠杆率渠道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宏观审慎政策—同业负债/贷款集中度/杠杆率—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跨境资本流入对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跨境资本流入规模增大会减弱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4)银行家信心对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家信心提升会减弱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该成果将为提升宏观审慎监管效率及防控中国银行业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新动向”及背景分析(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动向”1、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动向。(1)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房地产信贷管理。继前阶段国家对房地产业相关政策出台之后,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引导规范贷款投向;严格控制土地储备贷款的发放;规范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的管理,重点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的需要;强化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充分发挥利率杠杆对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的调节作用;加强个人住房公积金委…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当务之急。构建了一个包括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DSGE),利用1995Q1—2021Q4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者价格指数对相关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以全要素生产率冲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以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作为外部冲击,探讨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并分析了基础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规则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1)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积累与上升,影响金融稳定;(2)以信贷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杠杆率为信号源的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在应对货币政策冲击时表现较好,能够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带来产出、投资等的减少,加剧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所诱发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不确定性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探究不确定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拓展的SV模型测算2002—2020年我国月度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并使用TVAR模型考察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分区制影响动态。研究发现,首先,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间存在交互影响,且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力更强,但滞后性更弱。其次,相较于金融不确定性,经济不确定性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更明显,在产出和价格高波动区制下冲击效应被进一步扩大。最后,在经济不确定性水平高增速情形下,金融不确定性的提升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起到放大作用,而金融不确定性水平的增速高低基本不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冲击。本研究兼顾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从不确定性视角解读经济波动现象,为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有益的实证经验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无序发展造成金融体系“脱实向虚”问题愈发严重,传统信贷渠道受阻,社会融资出现结构性失衡。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并创设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的同时定向支持实体经济扩大信贷融资,双管齐下破解金融“脱实向虚”问题。本文将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纳入双支柱调控框架,分析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可行的政策搭配。研究发现,传统的信贷监管与总量货币政策容易诱发监管套利行为,难以实现精准调控。相较而言,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定向降低银行信贷资金成本,疏通信贷渠道,推动金融“向实”;影子银行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限制影子银行盲目扩张,促进金融“脱虚”。进一步研究表明,两类政策具有叠加效应,可以形成较好的政策合力。此外,有效识别影子银行底层资产风险可以通过风险渠道抑制影子银行逆周期扩张,在货币政策紧缩阶段达成更好的政策效果。本文研究为双支柱相关政策边界拓展与政策协调搭配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四川省情》2006,(11):53-53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为了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相辅相成,构成了我国特有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些政策法规大致有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贷款金融政策等五个部分。国务院和国家职能部委出台的这些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构成了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互相制约,一方面从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购房贷款等方面提高低收入家庭购房能力,降低住房给低收入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能够…  相似文献   

11.
陈学胜 《统计研究》2019,36(4):84-94
本文从事后激励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关于房地产个人贷款违约与银行反应策略的博弈模型,对中国房地产价格下跌的诱发机制以及家庭和银行的最优决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35个大中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相关理论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下降和房地产贷款违约是诱发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关键因素。提高购房首付比,降低房地产贷款价值比以及保持房地产贷款市场结构的适度集中,既可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也可以预防房地产价格发生暴跌风险。当房地产贷款出现违约时,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进入下降螺旋,银行的最优策略不是取消房地产抵押品的赎回权,而是采取积极的信贷刺激措施以稳住房地产价格。贷款市场份额占比越高的银行越有激励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房价宏观金融调控政策效果评价: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理论上通过一个动态的蛛网模型解析了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并用博弈模型解释了宏观金融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困难,进而证明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政府当前的宏观金融政策对房价调控的效果是微弱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呈发散型蛛网模式,原因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融资的制度安排决定的,只有改变我国房地产融资的制度安排、改变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各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才能改变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呈蛛网型发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丽 《四川统计》2008,(6):44-44
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及资金使用成本较低等客观因素使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度火爆,房价节节攀升。在国家相续出台各项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给减少房地产市场供给,紧缩银根抑制市场需求后,房价增幅逐渐回落。成都作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紧缩调控、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又遭遇“5.12”汶川地震,房价会下降吗?  相似文献   

14.
房价波动与金融支持的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分析金融支持与房价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提出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支持对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金融对住房的支持是导致房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2)房价波动同样对金融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房价的上涨将导致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提升。(3)金融支持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但房价对金融支持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书  解瑶姝 《统计与决策》2022,(22):124-129
文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进而以2009—2020年为时间序列,量化我国金融稳定水平,并考察“双支柱”政策对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调节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金融稳定指数频繁高低交替,但整体相对平稳,具有抵御外部冲击和维持自身系统稳健的能力;(2)我国金融稳定指数不存在显著的季度特征,但区域金融稳定指数呈箱体波动,空间分布不均衡;(3)货币政策与动态准备金政策的协调配合,对金融稳定指数的调节效果最优。因此,“双支柱”政策工具调节金融稳定指数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应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风险来源,避免“大水漫灌”式金融震荡;宏观审慎政策的运用要实时寻求政策框架的修正空间;“双支柱”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要结合经济金融环境相机调控,以求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房地产的波动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为说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通过协整和VAR分析,实证了:①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得出房价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有显著的负影响,且房价波动对消费波动的方差贡献最小都大于2.5%左右;②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房地产投资额的波动对GDP的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当房地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GDP增长率上涨0.181个百分点,且1个单位的房地产投资波动的冲击在第4个季度时达到最大,之后缓慢衰减,这说明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对GDP有长期的影响;③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当房价的增长速度上升1个百分点时,通货膨胀率则上升0.118个百分点,且通货膨胀率对房价波动冲击的响应比较小,在第8个月达到最大,以后则开始衰减,而且达到的最大的影响以后,甚至出现负的、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世界利率、美元汇率和国外需求的外部因素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运用含外生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作用相当,但后者对中国经济波动起着持久性作用;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更重要。政策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依据国内外经济动态变化相机调整,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国外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持久性冲击。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替代萎缩的私人投资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18.
赵丽 《四川省情》2008,(6):44-44
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及资金使用成本较低等客观因素使我国房地产市场一度火爆,房价节节攀升。在国家相续出台各项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给减少房地产市场供给,紧缩银根抑制市场需求后,房价增幅逐渐回落。成都作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紧缩调控、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又遭遇"5.12"汶川地震,房价会下降吗?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4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提出四项政策,其中第四条为“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多年,现在却处于尴尬地位:政策的高认知度伴随着低满意度,购房者认为其降低房价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1999~2009年间经济波动对中国房地产融资结构的影响及其区域化差异的情况。结论如下:(1)宏观经济波动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决策有重要影响。短期经济波动会让我国房地产企业贷款融资和利用外资困难。长期CDP变化对房地产融资结构差异的影响程度不如物价波动与通货膨胀。(2)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时,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最敏感,外商投资对通货膨胀最敏感,自有资金对物价波动最敏感,而其他资金受经济波动最小。(3)我国房地产融资结构水平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梯度差异。东部地区城市间的房地产融资水平差异大,而中西部地区房地产融资水平差异具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