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美经济委员会从1948年成立以来,在促进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中,发展起一套理论体系,以解释造成拉美国家不发达和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试图在同发达世界已经形成的关系模式中探索进步的可能性.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前执行书记、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代表,他对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基本变素进行研究以后,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不发达理论",其基本思想被称为"中心一外围学说",拉美某些学者则称之为"普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日本没有发生和种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问题,但在许多国家里,这类问题却变得深刻起来了.本文想就种族关系这一重要的社会学问题作概括介绍,同时就社会学在国际社会中应如何变化以保持其现实性提出一两点建议.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问题.看西欧:在英国,以失业问题为导火线的形式产生了有色人种与白色人种的对立,甚至发展成了暴动,而且英国还有威尔士、苏格兰的地方主义;在北爱尔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宗教和社会阶层上的对立又重新激化;在法国和西班牙存在着布列塔尼、科西嘉、巴斯克和加泰  相似文献   

3.
1997-98年,霍金斯大学尼采学院的"外国政治研究所"同"伦理与公共政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宗教与政治"系列讲座.波士顿大学经济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家PeterLBerger应邀作了主题发言The Desecularization of the WorldA Global Overview.应邀主讲的还有杜维明,Jonathan Sacke,George Weigel,Davie Martin,Grace Davie,Abdullahi A An Naim,他们依序分别就当代中国宗教、犹太教与现代世界政治、John Paul Ⅱ时代的罗马天主教、福音派的崛起及其政治含义、欧洲例外论及当代伊斯兰运动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报告人认为,近20年的事实表明,除了西欧,在当代世界宗教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更加引人注目,对世界政治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一现象,伯格提出用Desecularization来解释.他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宗教在社会层面和个人精神层面的衰落,这个基本观点业已证明是不对的.现代化的确招致某些世俗化的结果,但是它同时也唤起强有力的反世俗化运动.而且社会层面的世俗化同个人意识方面的世俗化并无必然联系.……至少可以说,宗教和现代性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1]伯格接着分别介绍了本世纪末福音派的崛起、伊斯兰民族主义运动、南美和非洲的天主教的扩展等等,认为正在兴起一场宗教复兴运动,所以,可以预言"21世纪的宗教决不会比本世纪逊色"[2].本文认为,伯格等7位演讲人所列举的事实无疑是存在的,中国近20年有过一阵宗教热也是确实无疑的,问题在于怎样解释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评估它在未来政治和伦理生活的作用.文章围绕伯格的Desecularization理论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杨晓杰 《探求》2010,(4):40-44
拉美左翼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左派顾时而变,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拉美政治舞台上。这一现象表明了拉美政治力量的新变化,它将对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特点是从政治方面来探讨第三世界(主要是拉美)的债务问题。作者指出,拉美所欠外债数额太大,因此既不能也不会得到全部偿还。而且以拉美国家来看,现在还没有一个拉美国家试图偿还外债。另一方面,拉美国家又不能拖欠到期应予偿还的外债,至少是不能够公开进行拖欠,因为这样于会使它们蒙受“不能信任”和“不文明”的耻辱,从而没有资格申请新的贷款。债务既不能偿还又不能拖欠,这就使债务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当然也就需要通过政治途径来加以解决,而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债务危机进行控制。对不同的方面,“控制”的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复杂深刻调整的过程中,拉美政局渐趋“左退右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总体放缓。拉美左翼主导的南方共同市场、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一体化组织发展受挫。但由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和墨西哥组建的太平洋联盟却发展顺利。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积极调整对拉美政策、加强对拉美地区事务的干预,也成为影响拉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外部因素。鉴于拉美一体化同中拉整体合作互为促进的关系,当前拉美一体化新动向也给中拉关系带来诸多新挑战。妥善应对形势变化,既需要对当前拉美一体化发展趋势有准确研判,也应对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抱有信心。  相似文献   

7.
哈维·考克斯(Harvey cox)是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和神学家,尤其是一位宗教社会学家。20年前著有《世俗城市》、《世俗时代的人》,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世俗城市》介绍了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罗马教皇与波兰工会的密切关系;活跃在美国电视网上的基要主义者;拉美解放神学的兴  相似文献   

8.
二十五年来匈牙利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宗教信徒,社会主义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注目和好评。直到1956年反革命事件结束前,匈牙利在宣传工作和实际活动中都把宗教视为一种残余势力,认为宗教在短时间内就会消亡。人们往往笼统地把宗教信仰看成是为剥削者服务的反动的、反科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央庙宇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是由锡克教徒选出的组织,建立这一组织机构的目的是要表达他们对锡克教庙宇监督和控制的意图。然而,庙宇管理委员会在长达六、七十年的实践中,除履行法定职能之外,还凝聚和表达了锡克教徒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利益。特别是在这些方面,它进入政治领域并同政治体制相互发生影响。政治体制也对这一宗教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12):14-18
冷战结束后,拉美左翼运动在经历短暂的低潮后重新崛起,突出表现在拉美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左翼论坛相继成立,左翼政党在若干拉美国家上台执政并提出走社会民主主义道路等方面。拉美左翼运动呈现出聚合能力强、民众参与程度高、宗教色彩较为浓厚和执政风格趋于务实等特点。拉美左翼运动重新崛起主要受新自由主义对拉美造成的严重危害、拉美民主化进程加速以及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对拉美地区控制力相对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拉美左翼运动面临着理论建设不成熟、执政经验相对不足、右翼势力不容小觑和美国干涉加强等挑战。从整体而言,拉美地区政治生态仍保持基本平衡状态,左翼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依然坚实,左翼政府执政地位依然相对稳固。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局动荡中的宗教潜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洪在现代社会中,政教分离是各国普遍奉行的政治宗教关系准则。然而在日本,政治同宗教的暗中纠葛却十分密切。观察近年来日本政坛分化组合过程,运筹帷幌的政客大多觊觎稳定的“宗教票田”,而宗教界的政治参与不仅是...  相似文献   

12.
一、一种拉美真实哲学的可能性由于拉美哲学带有的非真实性(inautenticidad)的一切特征——缺乏独创性(originalidad)、表面化、缺少连贯性,特别是对其他国家哲学活动的仿效,这样,拉美哲学似乎只是文化宗主国哲学活动的一面镜子。这是一种依附于欧洲哲学的仿效哲学,是一种不真实的哲学。而认识这种形势,并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成为拉美哲学家们的一项任务。莱奥波尔多.塞亚(Leopoldo Zea)的哲学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他尖锐地提出要创立一种真实哲学。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和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国内动荡不定的工业形势使人们对工业化的作用及工业化的有效方式争论不休.而八十年代出现了两个新的现象:拉美的金融危机和世界工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它们使这场争论更加激烈复杂.拉美工业近况:最近几年拉美工业大倒退.1983年工业产值降到1979年的水平,工业化程度(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率)倒退到1966年的水平.1984年的增长只是部分恢复,不是一个稳定发展阶段的开始.这种工业倒退在某些国家更为严重.三个大国中.阿根廷居首,1983年的工业产值下降到1971年的水平;中等国家倒退最严重的是智利和乌拉圭,前者倒退到1967年、后者倒退到1971年的水平;在小国中最严重的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它们1983年的工业产值分别等于1969和1974年的水平.人们注意到,在大国和中等国家中,情况最严  相似文献   

14.
评《罗马教皇列传》祖国颂在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流传范围最广,信徒最多者当属基督教。基督教流传于世界五大洲,教徒分布在大约160个国家和地区,人数约占人类总数的1/5以上。这些信徒中,罗马公教──天主教徒又占了一半以上。众所周知,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首脑...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向自称是开放的社会,可是就在这开放的社会里面包含着封闭性。因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是两极的,一方面工业高度发展,有的社会学家称美国是后工业社会;另一方面,和科学技术不适应的宗教却是有增无减。根据1980年的统计,美国的各类教徒占总人口的69%,其中仅天主教徒就有4500万,占总人口的25%。可见宗教的力量有多大。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必然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特别在文学作品中。例如,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奥茨所写的《在冰山里》就是这类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是一个修女艾琳,她就是生活在开放社会的封闭系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以来,拉美的政治进程陷入了民主崩溃与重建的循环困境之中。这种状况是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拉美的社会经济现实和拉美政治传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走出上述困境,拉美各国应正视自身的政治传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公正。事实上,拉美已经在民主巩固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拉美民主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领域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入手,探讨了理论界在这方面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文章阐释了宗教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肯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文章强调,共产党的任务不是“消灭宗教”或“利用宗教”,而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文章环绕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联系多来年政教关系的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人民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应是政治上领导、宗教上自理,克服包办代替干预过多、,只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8.
对于美国宗教界来说 ,1 965年是美国宗教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 ,美国北方的新教主流派教徒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此后 ,逐渐转入衰退。与此相反 ,南部的浸礼教徒从这一时期起开始增加 ,1 965年之前由个人伦理、宗教团体、社会习俗等构成的美国宗教基础开始崩溃。 2 0世纪5 0年代以前 ,美国尚有较一致的宗教方面的舆论观点 ,认为宗教一方面属个人问题 ,属精神方面的问题 ,与政治毫无关系 ,而另一方面 ,又认为各宗教派别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 ,这些看法支持着政治世界的基本道德观。即政治与宗教虽然是分离的 ,但宗教的伦理道…  相似文献   

19.
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泽克是联邦德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不仅在天体物理学方面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近年来,在哲学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也得到世界上的交口称誉。魏茨泽克一向认为,科学、宗教、哲学与政治活动主义本来就应该是互为补充的,鉴于世界面临日益增长的核威胁,它们更应当联系起来对政治世界产生影  相似文献   

20.
迈克尔·伯利(Michel Burleigh)2006年的新著《神圣的理由:从欧洲独裁者到基地组织的宗教与政治》(Sacred Causes:Religion and Politics from the European Dictators to Al Qaeda,2006,Harper Press,576pp.)所论述的是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到今天的政治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