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唯心主义的评价,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并且是个复杂的问题。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此曾展开过多次讨论,许多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显然,讨论问题必须有个标准,对唯心主义评价这一复杂问题,应以什么作为标准呢?本文试图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对要不要标准的问题,大家都直接地或间接地作了肯定的回答。但是,究竟应以什么来作为标准,那就众说不一了。有的人主张把“是否为进步的政治主张做论证”为标准;有的人则主张以“是否促进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标准;还有的人认为应以“整个体系的实质”作为标准。依我看来,上述几种看法要么不确切,要么不全面。唯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唯物主义相对,显然,从总体上说是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我们对唯心主义学说的评价,并不是看它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是否有无积极的作用。如果把问题逼到那个牛角尖上面,那么可以展开讨论的余地恐怕就很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汉代极具代表性的儒家,他的"天人感应"学说在汉代乃至以后的儒家文化发展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今天从生态美学观的角度来进行审视,董仲舒的思想理论仍然闪耀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智慧之光。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和谐关系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在自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一直为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人们所提出、所探讨。“美在自然”的主旨是“自然”、“和谐”,其准则在于人的自然需要和生理快感的满足。美·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在《美感——美学大纲》一书中从人的动物机能和生理快感入手研究美感,用生物学的观点解释人的心灵,把生命看成是一种机械的、纯物质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为了替“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以适应巩固封建大一统的需要,他从唯心主义本位论出发,颠倒天人关系,炮制了“天人感应”论,(在《黄石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上,刊登鄙人的一篇拙作,对该论作了批判)又用形而上学的宇宙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国家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国家哲学的过程,并揭示了其何以能够成为当时的国家哲学的历史条件,以及它在行蕴过程中,儒道法三家虽互补互黜,但儒学主体地位,其国家哲学性质最终并未改变。儒释的揉合使儒学走向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6.
1 《河殇》从《寻梦》开始。在《河殇》的作者们看来,当今中国“文明衰落了!”而“我们民族的心灵,还深深地怀恋着黄河孕育的那种古老文化的氛围,还迟迟地停留在祖先的历史阴影之中。这颗心灵如同活在梦中。今天,确实到了彻底唤醒它的时候了。”因此,他们要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命运进行反思,使中国人民明白:中国文明“它已经衰老了。它需要补充新的文明因子”。这就不仅向人们提出了如何看待中国古老文明的问题,而且把中国向何处去,又一次提到了中国人民面前。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封建文明。这种封建文明发展到明朝,开始进入衰落时期。明末农民战争和满洲人的入关,虽然给她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她衰落的命运,到清朝中叶以后,她就无可挽回地衰败没落了。封建文明的衰落,使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得以乘虚而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莱辛在<拉奥孔>中详尽辨析诗与画的区别和界限,在强调诗与画的区别的同时,不忽视各门类艺术之间的联系,显示出其美学观的辩证因素.但他片面推崇古典艺术理想,将丑的题材排斥于造型艺术门外,视表现与美不相容,反映了其美学观的矛盾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不仅以其辉煌的诗篇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以其卓有见地的诗论为中国新诗美学的建立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诗论内容丰富,有着一以贯之的美学主张.一九三五年,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郭沫若)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刘再复提出的人物性格二重组合论,将人的本质抽象化,否定了人物性格的社会本质与丰富性,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典型性格塑造的理论,而且不符合文艺创作的实际。刘再复还把对人自身的认识、人的观念,说成是文学变迁的基本动因。他的这一观点,既违背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文学发展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唯心主义”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那种自以为能够决定社会存在(市民社会)的“实践的意识”(社会权力),即剥削阶级的国家。其中,“唯心主义”一词表示这类国家颠倒了公共权力对市民社会的关系,把它对社会生活的领导变成了对群众的经济剥削;“实践的”一词则表示借以进行剥削的手段是暴力实践。实践的唯心主义是历史上第一种形式的唯心主义,马克思用它来揭示作为上层建筑首领的国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人们千百万次重复的一个普通道理,也是人们最熟习的一般常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又多少次地违背这个道理,又多少次地重新强调这个道理。坚持这个道理,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这个道理,就是搞唯心主义。既然这个道理一般人都懂得,为什么在工作实践中又会出现唯心主义呢?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未来主义”,分析了该流派主要代表诗人、作家、戏剧家马里内蒂撰写的〈未来主义宣言〉的创作方法、审美观及其未来主义的艺术特点,并指出了他在创作、审美观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缺点。  相似文献   

13.
萨特是存在主义思潮最负盛名的表达者之一。萨特的世界观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但却带有他的不同凡响的个性特征;他的世界观充满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抗议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抗议精神,他才转向马克思主义。不  相似文献   

14.
继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之后,登上哲学舞台的费尔巴哈,是德国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位,用“清醒的”哲学代替了沉醉的思辨。马克思说,在所有青年黑格尔派中,只有费尔巴哈作了真正的发现,真正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他在劝导那些思辨神学  相似文献   

15.
唯心主义概念的含义需要更为深入具体的考察和理解。唯心主义概念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否定物质的存在;2、上帝、理念和精神等起决定作用;3、心灵是思想观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郭象是魏晋时代重要的哲学家,现存研究他的思想的重要著作是他的《庄子注》。对他的哲学体系的分析目前有着不同的看法。冯友兰先生认为郭象的“祟有”思想是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第27页、66页)。《中国思想通史》的作者则认为郭象在“迹”之后虚构了一个“所以迹”的物自体,因此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该书第3卷第230--233页)。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些根据,但也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须待讨论。前者似乎只是看到郭象哲学思想的特点的现象;而后者则似乎忽视了郭象哲学思想的特点。本文试图就郭象  相似文献   

17.
(一) 梁启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人們在研究梁启超時,比較的重視他前半個時期的思想和活動,對於他在辛亥革命以後的活動注意得少,對一九二○年他歸國以後的思想與活動則研究得更少。一九二○年以後,梁启超雖已不是政治舞台上的中心人物,然而在思想戰線上,他仍然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梁启超後半個時期的思想活動的研究仍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之分,在我国理论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用主观和客观来修饰和限定唯心主义、将唯心主义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不准确、不科学的.笔者借鉴列宁的“感觉的唯心主义”和“思想的唯心主义”提法,主张用“感性唯心主义”与“理性唯心主义”概念来表述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这样,既概括了唯心主义不同形态的主要特征,又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致性,是概念精确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在某些人公开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条件下,通过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与反占领、指导与反指导这样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物吾两忘论",否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体系;"三分说"否认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主宰和支配客观规律说"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代中国哲学自觉走向人学论"企图用人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对于这样一些倾向和思潮,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批驳和反对,以巩固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阵地.  相似文献   

20.
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美学将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求得发展?或者更扩大开来说,今天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将出现怎样的一种态势?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将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最基本的态势来看,大致上将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超越"美学、消费美学三者的共生与发展。从思想的谱系说,它们分别属于马克思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我们当然不可否认"超越"美学及消费美学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因为"超越"美学可能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在审美与艺术方面出现的某些消极的、坏的现象提出某种批判的见解,消费美学也可能在研究消费与美的关系上作出某种贡献,但要现实地、历史地、科学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美学问题(扩大开来说,也是当代世界美学面临的问题,包含消费与美的关系问题),既不堕入到各种非现实、非历史的玄想中去,也不为一时的泡沫、幻象所迷惑,仍然要依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在当代的发展。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要寻求发展,首先要对西方当代的各种美学进行比过去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弄清所有理论的根据与实质,其次还要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美与艺术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回答。而这两方面的任务的完成都不是轻而易举,可以一蹴而就的。它实质上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史上一次新的飞跃,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