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郁离子》上承先秦寓言先风并发展创新,在艺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很大成就。本文试从比喻手法的运用看刘基《郁离子》这部寓言文学作品集的艺术特色。言难直陈曲以为喻寓言是具有较深刻寓意的虚构的小故事,用以表达某种训示。它是采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说理的,可以说,寓言是比喻的文学,没有比喻便没有寓言。比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寓言正是仰仗于此才构建起来。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不把比喻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格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  相似文献   

2.
寓言与寓言式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寓意的作品即为寓言,一些作家如但丁、斯宾塞、卡夫卡被视为“寓言型作家”等提法是否妥当?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首先明确判断寓言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只有那些短小轻快幽默、运用劝喻或讽刺、可以“合理地破译”的作品才可称之为寓言。而有寓意的作品虽具有寓意丰厚、并运用比喻、象征、投射等手法,创作由小见大、由具象到抽象的艺术“模型”等寓言化特征,只能说明其作品有寓言化倾向,可称为寓言式作品。这些创作寓言式作品的作家,因未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寓言,并不能称为寓言型作家。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4):12-12
寓言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文学。寓言也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艺术。寓言一般都很短小,但因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却具有极为长久的生命力。其实我们无时不在使用寓言、享受寓言:在书面,在口头,在生活中。许多经典的寓言以其精警动人的故事,精辟绝伦的寓意,凝结成永恒的哲理光辉。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头猪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托物寓意是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包含有两个重要构成要素,即寓意物和作者的情思。寓托性诗文中的艺术形象就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寓意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和条件,这就是寓意物与作者实际所要表现的对象之间要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在这点上,托物寓意与比喻是一致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但二者亦有区别:一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二是适用的层次、范围有别,托物寓意按照不同的依据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形式:一是从寓意的孢显状态看,可以分为明寓意和暗寓意。二是从托物的形式看,可分为实物型、故事型和理象型。托物寓意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它可以使作品委婉,含蓄、宛转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旨意,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乐于采用这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寓言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叙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这句话正确地指出了寓言结构的双重性:故事,是它的身体,即寓体;教训,是它的灵魂,亦即寓言的本体。寓体部分的故事,要描写出生活和人“是”什么样的,以形象感人;而本体部分的寓意则要揭示出生活和人“应该”是什么样或不“应该”是什么样的,以理服人。这是寓言区别于其他叙事文体和非叙事文体的边缘性特点。 在寓言内部,“是”的层面要求作品中的故事越贴近生活现实,越逼真,越是人们经验过的,  相似文献   

6.
【说明】本篇选自《韩非子·五蠹(dù杜)》。作者在《五蠹》篇中,提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并用这篇寓言来批判儒家“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守旧思想,把这种思想看作和“守株待兔”一样的愚蠢可笑。寓言的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但故事的寓意借助农民来表现,则是作者阶级的局限。 “守株待兔”千百年来已经成为群众广泛使用的成语,常用来比喻那些不主动地去努力,而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的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7.
一个比喻,常常寄寓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个故事,总有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道理;有一点情节,一般并不跌宕、曲折;常有夸张想象,读来却并不觉其荒诞;这就是寓言。借助拟人,于是人、动物、植物有了一个共享的平等的空间。它们演绎的多是远离我们的故事,可细细读来,谁能说它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情景?最早讲寓言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公元前六世纪),他曾是奴隶,他的智慧使他受到赏识,于是他被解放了,成为自由民。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国也有了《自相矛盾》、《叶公好龙》等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不要放弃寓言,这是一座智慧的矿藏。在各种旧的、新的故事中,智慧的人,往往能解读出一些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先秦寓言一般都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从而代表了先秦诸子散文中善于设譬、深于取象的特征。这个特征又正是通过比喻、虚构与夸张、拟人化等艺术手法来具体实施的,在我国先秦文学中以《庄子》《战国策》运用寓言最好,笔者就以《庄子》、《战国策》中寓言运用为例,浅析先秦文学深于比兴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智性语言模式的寓言,其文本由寓本(寓意的启发点)、寓体(寓意借助语言形式)和二者之间的扭结点构成。寓体是一些或此或彼的物质,寓言者的精神内含自始至终被这些物质的皮肤所遮蔽。这一精神内含的存在,是以埋葬“自我”为前提的。它潜游在纷崩离析的物质世界的海洋,最终停泊于寓言受事者。而这一暗渡陈沧的过程一旦结束,寓本和它的受事者之间的连姻也宣告完成。寓意的终极点是我们大众的思维机制。大众充当了寓言者精神的掘墓人。至此,寓言的空间结构已然构成。  相似文献   

10.
蚂蚁和犀牛     
小朋友,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寓言吧?比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们多采用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来表达一定的寓意。还有一些寓言比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是通过把动物拟人化来显示一定的道理的,国外的寓言作品多以这种方式出现,像大家熟悉的《伊索寓言》就是典型的代表,里面的寓言故事几乎都是动物故事。中国现当代寓言作家向西方寓言作品学习,也写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物寓言故事,今天特别选出几篇让小朋友欣赏。——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是中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和丰富的文学遗产。维吾尔民间故事和寓言就是其中的珍品之一。维吾尔民间故事和寓言,是以比喻故事说明某种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以此喻彼,以浅喻深,以近喻远,以小喻大,以古喻今,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通过恰当的比喻,奏出弦外之音。思想深邃,哲理性强,生活气息浓厚,简明生动,清新泼辣,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寓言的起源,学者们多有争议。从现有材料来看,先秦寓言应起源于比喻。不过,从比喻到寓言不是直线型的简单流程,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合成与演变:单纯的比喻逐渐变成有一定情节的故事;用比目的也从描述、抒情演变为说理寄托。寓言在说理之风盛行的战国时期成熟,对文学母体本身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寓言的寓意     
寓言,顾名思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那么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这种隐含着寓意的虚构小故事,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寓言”。正如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主脑一样,寓言的寓意也是寓言的主脑和灵魂,衡量一篇寓言的好坏,关健就要看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否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14.
寓言是将某种道理蕴涵其中的故事.运用Fauconnier概念整合的心理空间模式对人们解读寓意进行动态的分析.人们在理解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和扩展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将故事中所蕴涵的概念意义重新整合,映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从而构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寓言,是来自民族民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简短的故事作比喻,用以揭示一个哲理。通过它的简明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的手法,以此喻彼、以小喻大、以浅喻深、以古喻今,使人获得哲理启迪和艺术的享受。无怪乎著名的德国美学家莱辛,给寓言下了个准确的定义:“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通过一件特殊的事件,形象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这条道德格言的意义,这就是寓言”。 在我们鄂西土家族民间,也流传着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寓言。和其他民族一样,这种民间寓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明确的审美教育目的。能促进人们在政治上、道德上、智力上的全面发展。 土家族寓言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因素。两者的结合与融合,构成寓言的现实美和艺术美,产生寓言的最大社会功能。土家族寓言是本民族和全民族的文化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运用朴素简练的言语形式和人物命名寓意的手段表达了特定的修辞含义.此外还采用象征、双关、比喻、反复等修辞技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故事的深层主题.多种修辞策略的运用却使得简单故事的背后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容,使得该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以象征和比喻手法,通过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着空前的急剧变革,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当时各派思想家和游说之士,为了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都非常重视语言技巧的修养。他们巧设比喻,想方设法把道理说得委婉动听,使听者容易接受。因此,他们说话,写文章就经常插上精采动听的寓言故事,来阐明事理,批驳论敌,说服人君。 《战国策》寓言继承了《庄子》、《孟子》等寓言的优良传统,结合纵横家的生活和当时的政治、外交斗争,丰富和发展了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它不仅有异常丰富而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政治色采,而且具有极其精湛而又富有魁力的艺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这种文体不仅能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的特点是:寓意深刻、短小精悍、情节生动。教学这种文体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了解寓言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说明道理的,因此它的故事性很强。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篇好的文章,低年级的学生记亿时会一字不差地全背下来,但是要求讲述大意时他不…  相似文献   

19.
议政诗是王安石诗歌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以寓言诗议政是他经常采用的艺术方式之一。王安石把寓言直接而广泛地带入议政领域,既拓展了寓言诗的艺术功能,又丰富了议政诗的艺术手段。其艺术方式有三:一是典型的寓言诗,以动物故事寄托政治见解;二是一些“亚寓言诗”,以人事为题材,而不拘泥于寓言的固有模式;三是一些以“寓言”为题的诗,在对某一事物的叙议中寄寓一定的政治事理而故事情节则被淡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知识深奥,思维抽象,道理难懂不好学。针对这一客观现实,笔者就哲学课从章节起始阶段入手,对运用复习、提问、寓言、故事和比喻等一些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