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十年来,在苏联托尔斯泰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是俄罗斯宗法制农民观点与思想的反映。我们总是把宗教问题说成仅仅是社会问题的歪曲的表现,宗教哲学也被看成是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一种独特的抗议。这些概念经受不起事实的考验。它们依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那被日伪反动当局严密禁锢的黑沉沉的东北文坛上,曾经有一颗耀眼的明星.用他那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广大爱国读者的心。这颗闪光的明星就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开拓者、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 剑啸多才多艺,才华过人。他是个画家,能画素描、国画、油画、水粉,还会木刻;他又是个作家和诗人,能写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论文;他是个戏剧家,能写剧本,当导演和演员;他还懂得音乐,能作曲和演奏。但作为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最值得称颂的是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勇猛的战斗。他短暂奋战的一生,正象他为…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李大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不仅是我国最早著文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之一,而且,1920年3月,他又在我国创建了最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贡献。但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问题时,有人认为参加过第二国际会议的江亢虎“1911年就组织过社会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社会党,也介绍过马克思及其学说”。司马璐在《中共党  相似文献   

4.
5.
论威廉姆·洪堡的语言世界观孙周兴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思想中,语言维度的突现已成一件大事。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现当代的西方哲学家们已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一、“语言交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方式,“语言交往共同体”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单元;二、语言是人类知识...  相似文献   

6.
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能否大众化,重要的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本身,而更在于"现实"存在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前提,即研究者是否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之上.当今时代,国内外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不论"真实"的世界观前提如何,都只能扛起人民利益的旗帜,所以,区分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真实世界观前提就成了当今时代的重要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革命的改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发展常常使一些互相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使它们合二而一。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社会主义和护国主义是绝对不相容的:拥护社会主义就要反对护国主义,拥护护国主义就是背叛社会主义。可是,三年之后,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苏维埃俄国,这二者之间不仅不再对立,而且竟融为一体了:要保卫社会主义就要坚持护国主义,坚持护国主义就是保卫社会主义。于是,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社会主义的护国主义。两个原来如此对立的东西何以统一到一个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综合标志或尺度。因此,认真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共产党人的全面发展与世界观改造,对于坚定党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人既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不全面到全面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首先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人是个人、群体和人类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历史的具体的体现;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人自己本身能力的过程和尺度;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挥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引发了中国史学的重大变化,其影响至为深远。它标志着科学的历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对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历程。近代启蒙思想家王韬作为最早接触西学的口岸知识分子,在墨海书馆通过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西书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漫游欧洲又为他切身感受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在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基础上,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政论,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为积弱的晚清开除了一剂变法自强的药方。可以说,王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始终走在同时代人的前列,其世界观的形成与演变在晚清知识分子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弗洛伊德的学说深入到西方文化之中,贯穿在人的哲学、社会发展理论、创作理论、艺术范畴的各个最重要的方面。弗洛伊德本人则被认为是与爱因斯坦、毕加索、海明威、卓别林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这类文化活动家齐名。十月革命以后的最初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承认。精神分析在许多方面得到研究并运用于临床医疗。在那些年代的哲学、心理学和医学文献中弗洛伊德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经形成过若干地域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大庆精神都属此类、这些精神不但在本地域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们的思想和作风产生过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地域乃至全国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延安精神象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全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走向光明、走向革命。大庆精神象一面招展的红旗,鼓舞着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交战线广大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地改变着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些精神,毫无疑问都是革命地域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怀着改造中国决心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人民大众,集合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之下,向封建势力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相似文献   

14.
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现代科技革命,同世间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它的漫长历史进程表明,孕育与伴随这场革命的,除了必要的社会背景之外,还必须有科学技术的基本前提。本文仅从科学技术基本前提方面探讨现代科技革命的信息化特点问题。技术系统辩证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革命一词的历史哲学含义内在地含有目的论意义和不可抗拒性意义,不能把所有变革都称为革命,只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或本质变化的变革才能称为革命,革命的形式也不一定使用暴力.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革命观具有循环论和道德论的局限,而且造成了革命标准的模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的改革是一种非暴力意义上的渐进革命,但是其彻底性超出了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封建专治、极端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与美苏并驾齐驱的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究其原因,显然是由于日本自近代以来,始终重视向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学习,大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追溯日本思想史,早在1710年前后即德川幕府的中期,日本中世纪思想家新井白石就开始比较自觉主动地去接触和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它们同日本传统文化知识相融合。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首先是马克思。充分理解马克思,才能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类思想巨匠,马克思天才地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学说,引起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深刻革命。本文所要探讨的,不是这些瞩目的辉煌成果,而是通向这些成果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以区别于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全新方式,走完了自己的思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隐藏着马克思世界观形成的秘密,揭开这一秘密,是一件颇有意义的工作。 一、马克思前期思想中诸范畴的发展线索 列宁说:“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和外在物质世界之间,有一个作为中介的语言符号系统。人是通过语言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世界对于人不仅有物质性,更有语言性。物质世界和语言世界共同构成“存在”,二者对人的认识都有决定作用。包括概念体系和语法体系在内的语言结构体系的民族差异体现了民族间的思维差异和世界观差异,这种差异反过来又影响到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世界观的形成。“沃尔夫假说”有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价值。中国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上的这些基本见解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它的研究可以拓展语言研究领域,在语言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之间建起新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是把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作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从他们的早期著作到八十——九十年代的后期著作,始终认为世界观是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是关于世界(即关于自然、社会及其发展的规律)、关于人类本身的观点体系。他们认为世界观是人在世界中确立行动方向的方式,是他认识自身的方式,也是改造现实的方  相似文献   

20.
周朔 《社科纵横》2011,26(6):99-100,108
艺术革命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艺术革命体现为三个功能:艺术的否定性,对现存社会的控诉;艺术的超越性,对未来社会的许诺;艺术的建设性,建立新感性。艺术革命寓于审美形式之中:审美形式是艺术的本体存在;审美形式形成的途径是风格化;审美形式构成艺术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