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云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指出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要求积极吸收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出要团结、改造、使用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强调切实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合乎人民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
高宁 《天府新论》2013,(4):66-69
陈云的经济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经济目的论;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方法论;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经济发展实效论。  相似文献   

3.
陈云在他长达7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贯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概括而言,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从微处着手,小事做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础;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喜闻乐见的风格和大众化的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批判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周秀明 《理论界》2012,(3):11-13
从宏观上比较陈云与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二者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来源、基础、历程、内容、特点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分析这些"相同"与"不同",有利于我们深刻了解陈云与邓小平各自的经济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5.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党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一些相关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陈云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学习问题.他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有着全面的阐述.他强调,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学习,学习是共产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共产党员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领导的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的斗争,巩固了新生政权。随后,他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提出"国防第一,市场第二"的方针。国民经济恢复后,陈云提出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议,同时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主张,使"一五"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大跃进"时期,陈云实事求是,进行了降低钢铁指标和整顿基本建设工作的努力,大大减少"左"倾冒进带来的损失。总之,50年代陈云的经济主张无不体现其"只唯实"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7.
陈云经济思想五十年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经济思想经三大发展阶段形成了计划与市场对立统一论及模式 ;由三个层次和四大支柱为核心架构了理论体系框架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根源是实施政府主导型赶超战略 ,资本原始积累未完成而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绝非伟大人物的个人意愿。陈云经济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领域、推动经济科学实验科学阶段纵深发展、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经济哲学 ,长期而又间断指导新中国经济建设 ,但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陈云的用人观,即陈云的用人之道.其内容主要包括:干部决定一切必须重视干部;辩证方法看待干部了解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主选拔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使用干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干部.认真学习和研究陈云用人观的不同思想内容及其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不但是对陈云诞辰110周年的纪念,而且对全面推进落实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更好地做好干部工作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洋 《理论界》2010,(2):104-105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依靠"战时经济"的经验,提出统一财政,稳定了市场。1953年,陈云主持出台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在粮食紧张情况下的即时性的应对之策,也是统一财政、控制市场思路的延续和发展。在毛泽东把统购统销与社会主义改造联系起来后,由陈云主持的统一财政、统购统销等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云同志在经济领域里的理论贡献举世瞩目,他的经济思想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陈云同志的经济发展观蕴涵着深刻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陈云不仅积极支持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和方针政策,而且以自己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陈云首先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主张引入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并得到邓小平的赞同。在邓小平和陈云的理论认识中,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的内涵是相同的。但在改革的前期,出于减少意识形态障碍的考虑,他们在内部讲话和文献中,将市场经济与市场调节通用,但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多用市场调节概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采纳了陈云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市场取向改革,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对于邓小平突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的传统观点、并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的南方讲话,陈云也表示赞同。邓小平和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观点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那种将邓小平和陈云的观点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不管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十分注重党员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工作,对党性思想具有详细的论述。深入研究陈云的党性思想,有利于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对于当前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着陈云党建理论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性作用及其与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互补性,从内容和体系上论证了陈云的党建思想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在思想来源上表现出来的基础性作用。分析了邓小平党建理论和陈云党建思想不尽相同的风格和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两人的思想理论在党建理论发展中的关系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云求实的精神品格,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陈云求实的精神品格具有丰富的内涵:思维方式上的辩证方法--"交换、比较、反复";行为方式上的务实态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价值取向上的民本立场--"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学习、研究陈云求实的精神品格,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态度,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陈云长期主持经济工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并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见解,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通过史实和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主要有:经济建设的着眼点要有利于人民利益,经济体制架构要适合中国国情,经济建设的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经济建设要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经济建设要实行对外开放交流等五个方面。这些重要的经济建设思想,对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国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纠正经济建设工作中的失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云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现,认为发展必须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致力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向人民负责.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夏俊 《南方论刊》2014,(11):46-48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陈云在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对深入党的群众工作开展进行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富有成效的群众观。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依靠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求教,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发动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争取革命建设的胜利;一切为了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努力为人民谋福祉;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利益诉求。汲取陈云群众观的思想内核,对当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云在卫生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文化康乐及其他福利等方面提出过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及政策主张,这些思想及政策主张不仅在当时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天我们搞好社会福利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兴道 《学术论坛》2007,30(8):67-70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他在多种场合中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在"十一五"来临之际,对我们继续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和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燕 《学术探索》2006,(4):57-64
基于中心城市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做好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工作,维护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我国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好新时期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工作,从基本方针上来说,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定与改革、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从维护和实现中心城市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和要求来说,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维护中心城市社会稳定与促进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和维护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心城市社会稳定与中心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心城市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