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玉英  李霞 《理论界》2004,(4):311-312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是企业向客户赊销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销,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  相似文献   

3.
李菲 《理论界》2009,(5):90-91
应收账款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而应收账款质押也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质押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中,这是我国在担保物权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物权法>仅有两条专门规定,而且人民银行为此配套出台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所涉及的公示制度还不够完善,难以处理应收账款质押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应收账款的定义出发,对应收账款质押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现有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波 《理论界》2004,(5):292-292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和经济效益。一、应收账款存在的必然性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信用经济,应收账款政策是一种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赊销或延期付款已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只要有经营活动,就有应收账款的存在,只是偿还期限和金额大小不一样罢了。二、应收账款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隐患(一)减少现金流量,影响企业…  相似文献   

5.
解释购置款超级优先权应基于各方参与人的潜在合意,并辅之以经济视角下对竞争秩序的维护和对债务人道德风险的防范。购置款超级优先权的内在根据可以被化用到购置物收益上担保权的顺位问题。对于在先浮动应收账款担保权人与购置款超级优先权人对债务人转卖购置物后产生的应收账款的争夺,我国法下应认定在先浮动应收账款担保权人与购置款超级优先权人在该等应收账款上均享有担保权时,购置款超级优先权人的顺位优先。但在先浮动应收账款担保权人可在向债务人放款时通过指示支付的方式直接打款给购置款超级优先权人,以消灭购置款超级优先权人针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而独享应收账款上的担保权。  相似文献   

6.
仲伟琴 《理论界》2008,(9):211-212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是指施工企业采用供应劳务、承建工程等应向接受劳务的单位、建设单位及其他单位应该收到而尚未收到的款项。通过分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通过合理控制防范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营运资金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加快企业资金使用,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质权融资在我国金融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应收账款质权制度存在以下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存在的风险和应收账款质权合同当事人存在的风险,前者包括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合法性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可让渡性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权利瑕疵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价值被高估风险、设立应收账款质权之债权的诉讼时效风险,后者包括应收账款质权的基础合同交易主体存在关联关系、基于第三债务人的原因导致优先权丧失等风险。我国应通过完善现行应收账款质权登记公示系统,优化现行应收账款质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杨春 《南方论刊》2007,(11):72-73
面对赊销已成为企业销售商品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由于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并分析了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红 《理论界》2005,(10):201-202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企业要管好、用好应收账款,不仅要从传统的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和加强日常管理两方面入手,企业还可以选择采用保理业务这一应收账款管理的新模式来减少应收账款管理的麻烦并取得其他方面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颁布以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应收账款质押,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债的基本要素来看,只有将应收账款限定为非关联经济主体之问基于真实的合同而形成的、以金钱给付为内容的、具有商业稳定性期待利益的债权,质押方具有担保之效力.收费权的实质是用益物权,与应收账款的法律性质不同,因而不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范畴作为质押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商品、材料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以及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货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等.目前我国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越来越多,该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12.
应收账款质权的标的包括非证券化的金钱债权与不动产收费权。各种应收账款是否都宜于设质,应作具体分析。应收账款质权的当事人是否订立书面质权合同,不应影响质权的成立,登记为应收账款质权的公示方式和成立要件。应收账款质权具有一般质权不具有的特别效力。应收账款质权人有权直接收取出质的应收账款以受偿,为应收账款质权的主要效力,但在权利行使上依出质债权的清偿期与所担保的债权清偿期的情形的不同而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景丽 《理论界》2005,(6):233-233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控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尽可能地减少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股份制经济的黄金时代,股份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是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及制定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策的有关问题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艳华 《理论界》2006,(3):224-22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向客户赊销产品的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采取对策:采取有效的收账政策;建立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制度;建立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制度;建立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制度;积极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银行企业景气监测调查系统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被监测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应收账款的增长一方面说明企业销售情况趋好,生产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货款收不回来的资金风险隐忧。因此,企业应增强应收账款风险意识;应对应收账款实行限额管理;应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应建立销售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应收账款的成因入手来识别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进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  相似文献   

19.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理论界》2004,(5):290-290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虽然大多数企业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特别是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者越来越多,账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账款,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  相似文献   

20.
李峰 《江淮论坛》2011,(3):109-112,53
应收账款质押是《物权法》规定新的质押类型,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电子登记平台.并颁布有关登记办法。然而,关于质押登记的模式和法律效力上存在着争议,特别来自金融部门有关人士认为相关登记采用是对抗主义模式,而登记涉及物权公示,是应收账款质押的核心所在。因此,本文对此关键问题进行梳理,指出应收账款质押采用的是登记生效主义模式,并就登记产生的法律效力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