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冷战时期,西欧在两极格局下承担地区性任务,其对外战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欧盟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它开始从地区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过渡。根据力量对比变化,欧盟实施了以多边主义为理念的多边外交战略。其目的是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自主欧洲。因此,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具有重视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机制建设、地区主义与多边主义相互促进、决策过程中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互动、以经济外交为先导、积极促进西方民主化、以周边地区为外交重点、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外交关系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西欧在两极格局下承担地区性任务,其对外战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欧盟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它开始从地区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过渡.根据力量对比变化,欧盟实施了以多边主义为理念的多边外交战略.其目的是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自主欧洲.因此,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具有重视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机制建设、地区主义与多边主义相互促进、决策过程中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互动、以经济外交为先导、积极促进西方民主化、以周边地区为外交重点、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外交关系等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约新战略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以后,欧洲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原苏联东欧地区因剧变而引发了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等。北约因传统对手的消失面临解散的危险,而欧盟独立处事的能力极其有限。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为了继续利用北约维护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借口稳定欧洲,极力倡导北约新战略。法、德、英等欧洲主要国家以“欧洲事务的欧洲化”为口号试图推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推动独立防务力量的发展。美国与法、德、英之间因争夺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提出了关于欧洲安全结构的不同设想。美国、北约因不可逆转的欧洲化趋势,无可奈何地支持欧盟发展欧洲特性,建立欧洲支柱。欧盟因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接受在北约的框架内实施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4.
论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多边外交”,一般是指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逐渐深入的,中国的多边外交战略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调整的。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必须积极地参加多边外交活动。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次,要实行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要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中国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地区性多边外交的发展;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将此作为中国多边外交的基本立足点;要积极发展同世界其他大国间的多边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巴列维上台伊始为平衡大国在伊朗的竞争,选择美国作为抗衡英苏的第三国力量,其后对美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随着现代化的开启,伊朗外交逐渐向全方位外交转型。巴列维运用"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平衡外交战略、地缘外交战略和石油外交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巴列维时期的外交战略为伊朗成为地区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终导致其王朝统治的覆灭。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中国以亚太地区和联合国为中心,开展了积极的多边首脑外交。其具有力度不断加大、内容逐渐多元、外在制度完备、内在缺乏约束等特点。经济全球化、集团化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则是中国开展多边首脑外交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多边安全偏好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单边军事部署和双边安全同盟一样,多边安全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存在方式之一。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多边安全具有偏好,且存在需求,因此积极参与和创设多边安全安排。这体现了美国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思路和逻辑,即通过发展地区性多边安全构架来应对共同的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外交是其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领袖个人因素和国内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选择起到一定作用,但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和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态势,从根本上影响着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战略考量和决策,因此美国在这一期间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援外交经历了初期收缩援助——中期重视经援外交——末期加大援助力度这一起伏发展历程。尽管这一时期的经济援助外交成效并不明显,但推进和固化了美苏从意识形态战争到经济冷战的新边界,也为肯尼迪时期将发展援助确定为长期国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威胁论"是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的文化线索.冷战后,"中国威胁论"持续充斥美国朝野以及各类传媒,涉及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中国威胁论"引发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9·11”事件发生之后 ,公共外交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着眼于公共外交的学术著述和政策计划先后推出。其实 ,美国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早在冷战期间就作为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公共外交概念、特征以及外交价值的基础上 ,认为公共外交是2 1世纪外交理念转型的一个趋向 ,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对外发展援助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扩大。目前,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已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需外援的主要来源。其中历史渊源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初动力,政治、经济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根本动力,地缘安全战略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直接动力,全球利益则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外在动力,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就是它们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丹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一方面它与北欧诸国有着强烈的价值认同,中立主义外交传统深厚;另一方面它又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美国和欧盟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外交蕴涵着战略考虑。长期以来,丹麦对外关系保持着平衡状态。随着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丹麦外交开始显示出主动性。“9·11”后,丹麦采取了更加积极进取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实现从平民行为体向战略行为体的转变。但与此同时,丹麦外交与安全政策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困难和挑战,这必将大大限制其操作和实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从彼得大帝到普京,俄罗斯的对外战略目标一直在"融入"欧洲问题上徘徊。论文通过详细分析三方面的因素,探讨了俄罗斯在可预见时间内不能加入欧盟,也不能真正融入欧洲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包括特殊的文化和文明,特定的现实、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以及欧盟北约的双重东扩等。  相似文献   

14.
刘红叶 《国际论坛》2013,(1):13-17,79
作为由27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体,文化多样性是欧盟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对外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欧盟逐渐意识到,以文化为手段推进对外政策有利于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议题在其对外政策中一步步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本文对文化因素融入欧盟对外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从四个主要层面上对政策的实施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以欧盟—地中海遗产项目为切入点,对其政策的推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欧盟的新一轮东扩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将深刻影响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周边政治经济环境。这就要求俄罗斯制定新时期对欧战略以指导本国外交实践。论文通过对俄罗斯面临的新的国际形势的考察,预测并分析俄罗斯对欧战略的内容和影响,并通过对这一战略的事实解读和理论解读更加清晰地认识新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更好地把握复杂且多变的欧洲地缘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支撑点就构架在欧洲,"欧洲重心战略"成为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美国不失时机,全力支持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运动,以抗衡苏联,维护西方阵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地缘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欧盟对印太地区的关注持续提升。欧盟为加速推动"印太战略",不仅提升了与印太地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且积极配合"四国联盟"在印太地区展开针对中国的行动。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借助美国势力进入印太地区,避免在大国博弈中陷入"选边站"的战略困境。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有利于提升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完善欧盟产业链的布局和对印太市场的开发。欧盟的举动无疑将会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欧盟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给地区带来一系列影响,但也面临着内部诉求不一,实现"印太战略"能力有限,对华政策错误以及与美国"印太战略"存在分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和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欧关系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已经成为对全球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当前,中欧关系日臻稳定和成熟,正处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在《里斯本条约》主张的改革、“欧洲2020战略”内涵的远见、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欧经贸摩擦和能源竞争加剧等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俄罗斯对欧经济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一体化模式”、“战略伙伴模式”、“联系国模式”。三种模式的战略目标分别是最终加入欧盟、维持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欧盟的联系国。根据俄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俄罗斯很有可能选择“联系国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再度掀起,东北亚再次成为全球大国博弈的热点地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以世界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长吉图先导区建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探讨长吉图先导区建设的发展趋势,科学把握长吉图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有效推进长吉图先导区建设,推进大图们江开发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