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口普查误差刍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多国家每次人口普查之后都要对其进行质量评估,计算人口普查误差,包括净误差及其构成部分(普查遗漏和普查错误计数)。通常采用先估计净误差,然后估计普查错误计数和普查遗漏。人口普查误差计算的关键是估计总体实际人口数。目前多数国家是使用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和事后分层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最近1~2年美国提出使用基于罗吉斯蒂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研究结论表明:真正的人口普查误差其实是不能计算的;基于罗吉斯蒂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由于不受样本量限制而可以选择较多的事后分层变量,因而它优于基于事后分层的双系统估计量。  相似文献   

2.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会发生覆盖误差与内容误差.这两类误差都要纳入评估范围.发达国家迄今尚未评估内容误差.发展中国家虽然评估内容误差,但所采用的"未加权内容误差比率估计量"未覆盖各种来源引起的内容误差.针对这一缺陷,本文研究目标是,用提出的"加权内容误差完整估计量"替代"未加权内容误差比率估计量".为实现目标,采用文献解读法...  相似文献   

3.
论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统计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口统计学家通常用人口普查误差来评估人口普查质量。然而,确切的人口普查误差是无法计算的,能够计算的仅仅是它的估计量。甚至,在有些时候所估计的,其实并不是人口普查误差,而仅仅是人口普查的平均差。详细解析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分析人们在应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统计量时的常见误区,指出这种错误所引发的连带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作为当今人口普查质量评估领域主流方法的双系统估计量因受独立性不满足困扰而有偏估计总体人数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用三系统估计量替代双系统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三系统估计量指的是依据对同一时点上同一总体的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之后的质量评估调查和人口行政记录系统这三个不同途径获得的三份人口登记数据来估计总体人数所使用的估计量.为实现上述目标,采用实地调研、数理模型、抽样估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三系统估计量的构建、三系统估计量应用操作等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三系统估计量能够有效地摆脱双系统估计量的独立性约束从而解决估计量偏误的问题;将三系统估计量应用于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三个人口登记系统定格在统一的标准时点、人口在三个登记系统等概率分层、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样本对三系统估计量再估计等实践方面的问题;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三系统估计量可以较好地实现人口等概率分层目标,但尚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在这一问题上有着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建议我国在未来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应用三系统估计量.  相似文献   

5.
胡桂华 《统计研究》2011,28(3):90-98
 人口普查误差,即普查登记人数与“人口数真值”之差,也叫净误差,实际上是普查遗漏人数抵消普查错误计数人数的结果。净误差掩盖了人口普查中所发生的错误计数和遗漏这两个方面的错误的真实情况。美国普查局决定,在2010年人口普查的事后质量检查中,除了像以往一样继续估计净误差之外,还将估计错误计数人数和遗漏人数。这是对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检查工作的一项重大改进。本文在解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估计错误计数人数和遗漏人数的途径、数据准备以及抽样估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口普查数据是为全国和各地的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生态建设、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规划和决策的科学依据。因此,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效果。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从普查方法、质量评估、人员机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人口普查工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覆盖误差的规模上.人口统计学家创建了估计人口普查覆盖误差的方法.有些方法利用独立于人口普查本身的信息,另外一些方法则利用人口行政记录的信息.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和适用范围,因而没有适合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通用方法.通过对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和中国的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说明了这些方法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任何一种估计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8):104-112
人口普查中不可避免发生多报,包括重报和其他普查多报。针对当今一些国家的政府统计部门在普查多报估计中只估计普查多报或重报的问题,提出构建普查多报估计量及重报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为实现目标,采用文献解读、现场调查和抽样估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普查多报人口及重报人口的认定标准、重报人口的统计口径、多报人口的估计方法与样本多报人口数目的关系、多报及重报估计量及其抽样方差估计量的建立。使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口中心建立的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估计的总体普查多报率和重报率在适当范围内,普查登记质量较高;泰勒扩张法适合于普查多报率及重报率的抽样方差计算。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为全面了解普查登记中的多报问题,除单独估计重报外,还要估计总的普查多报;认为普查多报估计不重要的观点,不仅与现实情况不吻合,还会干扰政府统计部门的普查多报估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认识,分析了人口普查误差的成因与数据质量控制机理,构建了人口普查质量控制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设计.研究认为,基于现实的人口普查需求目标和外在约束机制,合理组织生产者、使用者和被调查者的共同参与,系统设计、优化人口普查数据生成过程,才能系统评估与控制相关误差,有效保障数据质量.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误差测度、质量评价和反馈控制的闭合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包括基于总调查设计的综合质量控制、基于事后质量抽查的系统质量评估和基于PDCA的全面质量管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讨论抽样调查分层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事后分层的标志选择和层数确定;进一步,分析给出事后分层双系统估计量(Dual System Estimation)及人口普查总体真实人口数事后分层估计方法;最后,结合我国人口普查的实际,讨论了事后质量抽查的事后分层及相关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晞 《统计研究》1993,10(6):46-49
我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继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分年龄、性别的在业人口数据,这对于研究我国30年代以来的在业人口状况及发展变化并预测未来趋势,无疑是极为宝贵的。当我们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有关在业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前,最关心的还是普查资料的质量,即普查资料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82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人口在10亿以上,普查的内容共有19个项目。经过手工计算的主要数字,已于1982年10月27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全部普查资料的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1984年年底可以处理完毕。  相似文献   

13.
王国忠 《中国统计》2001,(12):37-37
加强宣传,把人口普查纳入法制轨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众多的人口不仅给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也造成很多不易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人口普查在众多普查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加之涉及面广,需要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此,迫切需要国家制定《人口普查法》,把人口普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人口普查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党中央的号召和各级党组织的坚强…  相似文献   

14.
陶然 《统计研究》2012,29(12):81-87
根据普查数据生成过程,将实际普查汇总结果与目标总体真值的净误差定义为普查涵盖误差;从非抽样误差的作用分析,提出涵盖误差来源影响的三个假设,并论证采用净误差表现普查涵盖误差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将涵盖误差的产生机制和普查数据汇总模型结合,构建不同普查类型下计数与内容涵盖误差的模型与误差分解过程;以此论述了非抽样误差对涵盖误差的影响作用,以及计数涵盖误差和内容涵盖误差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蔼婷  杨玉香 《统计研究》2015,32(11):88-96
开展基于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被视为有效破解传统人口普查难题的途径之一,亦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充分挖掘人口行政记录资源的必然之选。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基于行政记录人口普查方法的基本框架,尝试对“完全模式”人口普查和“组合模式”人口普查的实施步骤进行解析。基于此,本文选择芬兰、奥地利、瑞士、荷兰四个国家,分普查基本情况、行政记录类型选择和基本记录库形成、已存在统计记录系统基本结构、专门组织的抽样调查设计、不同系统间的链接途径、新人口统计信息质量评估方法等六个维度,对实施基于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方法进行了国家比较。  相似文献   

16.
胡英 《统计研究》2004,21(9):47-6
一、引言2 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以下简称“五普”)首次应用了普查表长短表技术 ,这对“五普”普查表的设计和抽样方法的选取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讨论“五普”长表抽样方法时 ,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在每个调查小区随机等距地抽 10 %的家庭户和集体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