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都市工业竞争力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地区工业竞争力测定方法,设计了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全国31个省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工业竞争力的3个主要因子,然后构建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15个副省级城市的得分,比较得出成都市工业竞争力水平和排名情况。分析表明,工业总量薄弱、工业环境较差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是影响成都市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考虑社会保障能力、环境能力、科技教育能力以及政府自身行政能力等方面的要素,建立评价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综合因子、发展因子、成本因子和管理因子是反映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因子.基于上述四个因子,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行聚类,分析造成省级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差别的潜在原因,从而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营商环境是城市及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主要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吸引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文章通过构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会(首府)城市、直辖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上看,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差异较大,存在分化显著等问题;我国营商环境呈现政务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公共环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环境融资效率提升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创新环境呈现失衡发展及市场环境逐渐分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知识产权资源水平进行动态评价。通过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创新资源的集聚模式。结果表明: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知识产权资源水平最优。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综合水平、专利、商标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都呈现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主要呈现低值集聚模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创新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5.
薛伟  蔡超 《统计与决策》2022,(18):22-25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民生发展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9年各省份相关指标数据,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方面,上海以1.09分的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在创新发展方面,北京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首都地位位列第一;在绿色发展方面,西藏和海南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在协调发展方面,天津、上海、北京因其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位列前三;在民生发展方面,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位列前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名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  相似文献   

6.
随着期刊整改力度的加大,对学术期刊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十分重要,尤其是基于被引数量和被引质量角度。文章提出两个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C刊(CSSCI来源期刊,简称C刊)影响因子与非C刊影响因子,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以管理类期刊为例,对新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C刊影响因子与非C刊影响因子是两个重要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前者主要反映被引质量,后者主要反映一般被引情况;C刊影响因子与非C刊影响因子均为右偏分布,且与大多数影响力评价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相对h指数对C刊影响因子与非C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最大,载文量对C刊影响因子与非C刊影响因子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才发展环境受到地区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要素共同影响,文章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36个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进行测算,综合分析各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及问题。结果显示:我国人才发展环境区域差异较大,呈现梯度分布特征;经济环境成为驱动人才发展环境指数提升的关键;多数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空间大。  相似文献   

8.
田乾  金怀玉 《统计与决策》2016,(13):152-155
文章通过对我国各区域保险业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的强度大小进行分析,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保费收入为观测值指标,运用Moran指数I对我国各省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域间的保险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以东部沿海为主要地区的“高-高”集聚型和以西部内陆为主要地区的“低-低”集聚型都日益显著且稳定,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落后情况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各地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定了13项反映农村居民生活的指标构成了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了各省(市、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本文还根据各个地区在"最高值"上的隶属度,利用快速聚类法将全国各个省(市、区)划分为6个种类,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地扶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争取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数字化、平台化等特性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区域和空间障碍,对区域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取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发展及数字普惠金融五个维度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部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缓;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两个方面;数字经济五个维度变量对创业活跃度影响的空间效应性质存在差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产业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虹吸效应,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加大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力度,平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产业转型,释放数字红利;推进数字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各地区数字经济资源;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新型就业平台,促进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05—2012年陕西省创新指数进行了初步测算,评价结果显示:陕西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陕西创新指数和创新环境、产出、成效指数均高于国家同期指数。在创新过程中的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和R&D经费占GDP比重等指标的评价显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地方财政拨款投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视角下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从"战略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两种视角下计算的各省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确定各省域经济竞争力所处的水平区域。最后,对2016-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若干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系统评价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有助于深入把握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格局。基于此,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模型对上海等50座骨干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将50座城市划分为领先城市、核心城市、重要城市、节点城市与一般城市5个层次。从空间视角观察,江浙沪地区呈现以上海为引领的"多极均衡"空间模式,其余省份呈现以各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单极突进"空间模式。一级指标方面,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与科技创新载体指标呈现高度分化特征,均倾向于向省会、直辖市以及经济发达城市集聚。在科技创新绩效方面各城市之间表现相对均衡,一些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城市,由于其产出的边际值较大而获得较为良好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视角下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型社会视角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进行界定,建立了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31个地区2007年的原始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一般;经济责任与生态责任存在负相关;道德责任对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力最大、经济责任的影响力最小;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承担状况差异较大,生态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差距相对而言较小。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是一个期刊出版和消费大省,评价本地区期刊业综合发展状况,对深化期刊业改革、加快其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陕西省期刊业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全国各省区期刊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陕西省期刊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排在全国第8位,排名靠前,但与其他期刊业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分层,也说明陕西省期刊业仍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为此,提出改革出版管理体制、创建期刊品牌、实现多媒体发展、提高人均阅读率、发挥科教文化优势等建议,以期加快陕西省期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在雾霾压力综合评价中的适用性,利用中部六省2005—2013年的相关数据,考察其雾霾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部六省的雾霾压力指数呈现动态上升趋势,且呈现不同的动态演变特征,湖北和山西两省体现为"先改善、再恶化、再改善"的特征,安徽和河南两省为"先恶化、再改善",而湖南和江西两省呈现"波浪式上升"波动特征。资源因素、治理因素、城市化因素和工业化因素对雾霾的影响依次递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雾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建设于一体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12个省区的城市化水平给予了综合评价,并对其2003-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排序,用以找出各省区的优势和差距,便于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可根据研究对象的潜在属性内生分组的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采用1999-2012年中国各省区数据,研究各省区的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人力资本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为条件变量,将全国各省区分成两个技术类别,分别有各自的技术前沿和函数形式,A类别中上海市的创新效率最高,B类别中河北省的创新效率最高;平均来看,各类的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对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创新效率在各类内部均存在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创新和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设计出一套目标清晰、层次分明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水平(2005-2009年)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该方法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有机结合,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减少了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实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2005-2009年"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总体形势较优且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