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降低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高的工业企业碳强度成为关键。财税激励政策作为引导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进企业碳强度治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研究以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种典型财税激励政策为切入点,选取2016—2019年中国工业上市公司的1 461个样本观测值为研究对象,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面板模型,对财税激励政策的碳强度治理机制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税激励政策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企业碳强度,通过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碳强度治理效应;对两种财税激励政策组合效果检验表明,二者在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互补作用;从宏微观结合的路径研究需要出发检验高管政治关联影响作用发现,高管政治关联削弱财税激励政策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行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两种财税激励政策对高科技行业碳强度降低作用更强,对高碳行业碳强度影响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引导工业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降低碳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行业样本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和最近邻匹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ETS试点政策划分为五个时期,探究中国ETS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ETS试点政策各阶段均能显著降低试点省份行业碳排放,但各阶段减排效应差异较大。试点政策发布初期,总量管制通过降低配额供给,提高企业合规成本和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倒逼高碳排企业主动减排;试点政策实施后期,总量管制的冲击效应减弱,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业低碳转型是中国落实“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理解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为此,首先构建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再评估及其分解的理论框架,随后基于跨国、省份和行业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2001—2021年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展开再评估,并从生产技术演化、要素效率变动和经济结构变迁三个维度对该进程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在研究期内稳步推进,节奏更为平稳、方式更可持续;国内视角下的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在研究期内具有先快后缓的推进特征,且省份间和行业间低碳转型分化程度持续加深;经典分解表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在推动工业低碳转型过程中无法有效协同,存在普遍的正负或强弱特征;要素分解表明工业低碳转型的驱动要素逐渐多元化,能源效率和碳效率的贡献逐步凸显,但具有一定波动性;结构分解显示区域结构效率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效率始终为负且后期受政策影响而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基于研究结论,从协同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提升区域及行业维度能源效率和碳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效率三方面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工业低碳...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内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以3种主要工业废气排放为例,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生产中排放治理和技术进步发挥了主要的减排贡献,工业结构调整的减排贡献较小。中国工业减排应该是如何激励各种减排效应的扩大最终抵消规模效应的过程,在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减排的现实选择是着重加大治理力度和推进技术减排,兼顾结构减排,从而使减排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目标相融。  相似文献   

5.
从规模经济、学习经济、网络经济和适应性预期等经济学角度,作者揭示中国碳排放量锁定在技术和制度的复合制度体系。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高碳企业因承担额外环境成本导致最优产出下降,驱动高碳行业降低碳排放总量;低碳企业因获得额外环境收益导致最优产出增加,驱使资金流进低碳行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层面上因地制宜地构建经济社会低碳发展路径,对于中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1990-2009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模型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陕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并通过设置9种不同组合情景,预测了2011-2030年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保持经济社会适度发展,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并有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实现陕西省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大幅提高各种碳排放抑制因素的减排作用并取得其协同效应,保持碳排放促进因素与抑制因素的均衡是区域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不仅依赖于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而且需要调整需求结构。使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最终需求拉动CO2排放的弹性系数指标,从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结合的视角,构建一个基于碳减排的关键部门识别模型。研究表明,根据总影响和分布影响两个指标将中国29个部门分为4类,即关键部门、本部门需求视角的相关部门、其他部门需求视角的相关部门和不相关部门,不同类别的部门最终需求对CO2排放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且作用机制不同,必须区分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9.
杨赫  曾智  米锋 《统计与决策》2023,(4):163-167
文章以中国实施的碳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模型评估了中国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理论机制。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省份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而持续的推动作用,且东部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此外,碳交易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转型进而提升生态福利绩效;而技术创新的生态福利绩效提升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治国  车帅  王杰 《统计与决策》2022,(18):166-170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环境治理手段之一,能否兼顾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红利是考察其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8年省级样本数据和2011年设立的碳交易试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具有较为显著的“双重红利”,即能够有效实现试点地区碳减排的“绿色红利”和产业升级的“蓝色红利”;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具有即时性和逐渐强化的典型特征,从长期来看,减排效应始终显著且保持不断提升,而其产业升级效应则存在时滞性,在短期内难以奏效;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邻地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对周边地区的碳减排和产业升级呈现阻碍效应。  相似文献   

11.
网上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把 我们带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网络世界。适应网络时代的调查方式──网上调查随之产生。网上调查是利用网络作为信息收集渠道,获得即时有针对性的各种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和效率,可以节省大量调查费用和人力,是二十一世纪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国内上网用户数量有限,网上调查也刚刚起步,网上调查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样本的代表性网上调查的调查对象仅限于网民,网民的构成决定着预定的被调查者是否构成群体规模。如果被调查规模不够大,样本往往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GARCH模型,计算了来自货币供给、汇率以及股市波动因素的金融冲击,结果表明GARCH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金融冲击情况。根据GARCH模型分析结果,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金融冲击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金融冲击会对企业产出有显著的影响,但单独股市波动的冲击对就业影响不显著;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金融冲击会导致产出更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ARCH类模型在风险价值测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ARCH类模型用于计算风险价值,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风险价值测度的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利用ARCH类模型计算金融资产的风险价值,可以体现其收益率的分布状态和波动性的影响作用,适应风险价值计算的需要,能够提高风险价值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外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的经验,预计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将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综述,并比较分析各类连续性抽样估计方法,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该方法顺利地应用到中国实际调查工作中奠定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年吉林省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分匹配法对农民工的培训收入效应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对农民工的收入确实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其中职前培训的增收效果明显高于在职培训.横截面估计和OLS估计的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方法中的受试组和参照组个体统计特征发现,倾向分匹配法中参照组的个体统计特征更接近于受试组,亦即基于倾向分匹配法获得的估计结果更接近于随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Using majorization theory, upper and lower bounds are derived for different measures of variation as progressively more items of information are available about the sample data. As a convenient starting point, bounds are first established for a one-parameter family of variation measures, which is a generalized mean difference measure of which Gini's mean differenc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range are particular cases. While, as pointed out, some of the derived bounds are well known, others do not appear to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are tighter than established bounds. Some 40 different bounds are derived, besides any number of bounds given for the generalized family of variation measures.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inequalities are also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some of the bounds. While the boun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erms of real-valued sample data generally,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bounds for categorical data when the sample data consists of frequencies (counts).  相似文献   

17.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single observations on the parameter estimates, case-deletion diagnostics are commonly used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one example is Cook's distance. For nested parametric models we consider a deletion diagnostic for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a single observation on the likelihood ratio (LR) test. In order to have a common scale as reference,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he diagnostic is derived and the values of the diagnostic are converted to percentiles. We focus on linear models and general linear models, and in these cases explicit results are deri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agnostic is explored in two small bench mark examples from linear regression and in a larger linear mixed model example.  相似文献   

18.
Many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the bivariat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bivariate geometric distribution have been proved in the literature. Recently Nair and Nair (1988b, Ann. Inst. Statist. Math. 40 (2), 267–271) obtained a characterization result of the Gumbel bivariat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and a bivariate geometric distribution based on truncated moments. In this note, we extend the results of Nair and Nair (1988b) to obtain a general result, characterizing these two bivariate distributions based on the truncated expectation of a function h, satisfying some mi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在粗糙理论的背景下,介绍一种高速公路财务评价方法,该方法视高速公路中各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或参数为粗糙变量,构建粗糙向量,并提出粗糙模拟技术以及粗糙条件下求解指标期望值、概率和关键值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最后举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风险本身并不可怕,金融机构就是通过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获得收益的。真正可怕的是极值风险,即稀少或极端事件的发生给经济主体带来巨额损失的风险。因此对极值风险的建模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极值理论为极端事件的统计建模和极值风险测度的计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故有必要通过介绍和比较传统极值事件的建模,基于点过程构建极值风险的一般模型,并利用外汇市场的日数据和VaR的估计与检验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