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治秀 《统计研究》2019,36(2):50-62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角度解析参考利率,并根据2008年SNA构建用于中国FISIM核算的账户参考利率,利用实际数据核算并分摊现价FISIM总产出;借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关于FISIM价格指数的思想,结合中国存贷款特点,构建存贷款服务价格指数,并缩减现价FISIM。最后,分析现价 FISIM对 GDP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究不变价FISIM对实际GDP的影响。综观核算与分析结果,住户部门分摊的FISIM与净出口分摊的FISIM,会增加GDP。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也因增加值、财产收入及经常转移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不变价FISIM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有核算体系中,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出现核算漏洞,致使SNA内部出现核算的不一致性以及FISIM负值。因此,SNA(2008)建议参考利率应反映存贷款的风险和期限结构。随之,国际与欧洲FISIM工作组探讨了各种经风险和期限调整的参考利率以改进FISIM核算,包括加权参考利率、匹配参考利率、长短期双参考利率、中点参考利率与SNA建议的参考利率。为了检验他们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从利率的波动性、FISIM负值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FISIM生产与使用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些参考利率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期限调整方面,加权参考利率与长短期双参考利率相对稳定,发生FISIM负值的可能性也较小。其中加权参考利率更为简单,实践操作性也更强。中国账面价值参考利率在稳定性、FISIM负值、风险调整方面都有着比较优势,缺点是没有考虑参考利率的期限调整。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有力的支撑。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是保障金融业产出准确可靠的关键。随着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交易方式与期限品种的日益丰富和多元,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因素对FISIM产出核算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SNA2008也推荐使用考虑风险水平与期限结构的参考利率法核算FISIM产出。基于此,本文提出融合风险与期限的参考利率法,从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便利性等方面检验改进方法的应用特征;并运用改进参考利率法核算我国FISIM产出规模及部门间、行业间的FISIM使用规模,全面探究改进方法对我国FISIM核算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合风险与期限的参考利率法符合SNA2008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与期限调整的指导要求,克服了现有参考利率法无法体现期限结构的局限,能够较好反映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为我国FISIM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和欧盟国家的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核算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上都具有相当水平,尤其在FISIM总量计算、使用分摊、参考利率的选择、FISIM不变价计算等方面经验颇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文章通过考察美国和欧盟FISIM核算理论和方法,探究其有益经验及方法,以期为中国FISIM核算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就FISIM核算主体、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分摊方法进行了修订。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系列修订对FISIM产出和支出法GDP的影响路径,定量测算了系列修订对核心经济指标的具体影响效果。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因采用2016版CSNA方法进行核算,FISIM产出提高了21.83%,其中,核算主体修订引致的“拓展效应”、核算范围修订引致的“缩减效应”和核算方法修订引致的“调整效应”分别贡献了FISIM产出规模提升的69.77%、-72.78%、103.03%。FISIM系列修订使生产法GDP规模提高了0.33%。尽管第一次经济普查时已经过一次调整,FISIM分摊方法的再次调整仍将推动支出法GDP提升,并使得最终消费率提升至51.33%,净出口率提升至3.62%。FISIM核算方法的系列修订不仅更客观地反映出经济总量的提升与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更准确地刻画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中介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8版SNA建议采用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核算FISIM流动性转换,金融危机期间多项非合意核算结果推升了参考利率期限调整的必要性。鉴于国民经济核算专家提出的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思路尚难兼顾“稳定性”、“实践性”与“国际可比性”要求,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研究。本文阐述期限调整参考利率法基本原理,演绎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多种情形,归纳现有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的分歧问题,并基于追溯演变历程、细分实施效果,提出新的参考利率期限调整思路——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使用我国数据的检验显示,均衡缺口期限调整思路不仅增强了“稳定性”,提升了“实践性”与“国际可比性”,更是鼓励金融机构的FISIM生产方式由风险积累变为宏观审慎,由此降低流动性风险积累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李佩瑾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6,33(6):103-112
为准确核算包含风险管理服务的FISIM产出,2008版SNA提出了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建议。鉴于国民核算专家提出的多种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无法同时满足“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要求,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关于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的研究。本文阐释了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的基本原理,对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可能思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三类调整思路的分析,本文归纳了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分歧问题。进一步地,基于对风险管理服务机制的阐述和各国金融机构经营现状的考察,本文重新探讨了分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根据我国数据的检验表明,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兼顾“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蒋萍  贾帅帅 《统计研究》2012,29(4):58-65
 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已公布的账户式资金流量表不能反映机构部门间收入流量交易与金融投资交易状况,通过编制国民收入流量矩阵与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能够对机构部门间的收入分配交易与金融投资交易情况进行深入考察。本文通过编制1992年至2008年涉外交易国民收入流量矩阵和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考察了国外部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金融资金流动过程的情况,得出了一些账户式资金流量表难以呈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蒋萍  贾小爱 《统计研究》2012,29(8):58-64
本文回顾了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核算方法的演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时对FISIM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国际上关于FISIM所含服务的构成,特别是风险管理和流动性转换及其对FISIM具体价格和数量的影响、FISIM的进出口核算与国际贸易的一致性、FISIM的物量核算、参考利率的确定等议题仍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4):13-17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