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险公司的养老金及企业年金都面临着巨大的长寿风险,长寿风险证券化可以有效的对冲该风险。文章主要探讨了几种构造长寿债券的方法,并指出了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综合探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老龄化的起点,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口类型称为"老年型"人口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7.53%,云南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云南经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世界人口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我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老年人口绝对增长十分迅速,数量相当庞大.以1982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点(约0.5亿)到2010年预计可翻一番,数量超过一亿;到2030年又可翻一番,数量可达二亿;到2040年到最高峰值时,数量可超过2.5亿,相对1982年而言,增长四倍多,即相当于198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的总和.第二,老年人口相对增长快,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老年人口相对增长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而言,它是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直观、较为方便的指标,这个指标不仅同老年人口绝对增长数  相似文献   

4.
长寿风险是退休计划中易被低估的风险因素,这类风险因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而快速增大。文章对长寿风险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长寿风险的两个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以死亡率和财富短缺概率为参数的长寿风险量化模型。文章最后展示了特定参数设置下的计算结果,讨论了不同参数设置下中国人口的长寿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运用Lee—Carter模型对我国人口死亡率和预期寿命进行预测;接着结合国外市场上的两种长寿债券化产品,讨论长寿风险债券化的相关要求;最后提出中国发展长寿债券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明  王晓军 《统计研究》2015,32(12):76-83
本文梳理了几种重要的动态死亡率预测模型,给出了长寿风险度量的三种方法,选取了保险公司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死亡率数据,度量了保险公司的两类长寿风险,对不同方法下长寿风险的度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极限年龄与折现率变动对长寿风险影响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基于保险公司经营稳健性的视角,第一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随机模拟法,第二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标准公式法;极限年龄的变动对长寿风险的影响较小,保险公司无上调经验生命表极限年龄的必要;长寿风险对折现率的变动较为敏感,提高折现率,保险公司长寿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死亡率的下降与预期寿命的提高,保险公司面对着不容忽视的长寿风险。基于VaR方法探讨了长寿风险管理中的自然对冲策略,然后在对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预测的基础上,给出了保险公司自然对冲长寿风险所需的最优产品结构,并进一步考查了利率、签单年龄、缴费方式等因素对最优产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健康长寿曾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正长寿的人却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变成“人生七十已寻常”长寿已不再是幻想。宣汉县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65岁以上的老人有64963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14.78%,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50.74%,足以证明老年人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9.
潘慧琴 《上海统计》1998,(12):33-34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1997年末我区人口死亡率由1996年的7.63‰下降为7.38‰,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逐年提高,1997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49岁,自然增长率连续7年为负数并有逐年递减的趋势,1997年自然增长率已为-3.65‰.生育水平和死亡率的不断下降,使我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加速,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1996年底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5.82万,占总人口比重达19.0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近2万,长寿水平为12.7%.因此老年人口的发展中高龄老人将越来越多,高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死亡率不断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实现一定替代率目标的难度不断增大,面临的长寿风险越来越不容忽视。在中国人口死亡率最优模型基础上,通过企业年金比率模型评估了三种不同年龄结构企业年金的长寿风险,并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VAR模型上考虑了投资风险,对企业年金进行综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当其他风险都能被完全对冲时,未来死亡率降低及预期寿命延长会对企业年金实现目标养老待遇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评估期越长,企业年金积累的长寿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