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研究我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很多,但年龄差异却一直被忽视.文章利用200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城镇不同年龄段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发现城镇人口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基本呈现U形,女性教育收益率基本高于男性,并且男性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波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男性晚一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2.
胡荣华  孙计领 《统计研究》2015,32(12):69-75
自收入幸福悖论被提出以来,大量文献探究了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常忽略消费。本文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致力于研究消费及其分类消费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对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消费对幸福感的影响比收入小;消费对不同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些差异,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社会阶层越低,消费对幸福感的影响越大;分类消费中服装、交通通讯、耐用消费品、文化休闲娱乐、人情送礼等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逐步提升人民消费水平和幸福感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洪霞 《统计研究》2015,32(5):56-63
有很多使用长期面板数据的研究指出,当期收入与终身收入并不平行,表明教育收益率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可能是有差异的。认识教育收益率的异质性是有效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也是研究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少有研究分析教育收益率在生命周期中的异质性。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以及多水平分析方法,探讨了教育收益率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动轨迹,并进行了性别差异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分布,在初期为负值;在生命周期前期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大于男性,后期是男性大于女性;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增长所持续的时期越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性别利益的精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性别利益问题.基于性别视角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不同性别的影响.分析表明:改革扩大了两性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削弱了不同性别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养老金账户的缺口依旧存在,女性养老金账户的缺口有所缓解,男性养老金账户的缺口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阶层分化、社会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职业为基础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WVS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差异,企业经营管理者、下层办公室人员和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水平都高于农民阶层.这一研究结果大体上支持社会地位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6.
陈娟  孙敬水 《统计研究》2009,26(9):77-81
 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研究,目前多数基于对不平等指标的分解,计算结果会因收入数据分组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本文基于收入分布变化分解的视角,对我国地级市以上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布位置变化对于收入分布变化的影响最大,而收入分布形状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影响效果,收入分布的其它变化虽有影响,但程度相对较低。收入分布位置变化有助于缓解不平等程度的加剧,而收入分布形状变化则加速不平等程度的恶化,其影响程度对于不同的收入阶层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是缓解收入不平等恶化的主要原因,而收入分配的改变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国家计生委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的就业率和求职率都明显低于男性,“迁而不工”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束缚;(2)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分布及劳动付出等并不是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男女收入差距的70%左右是由于性别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的政策倾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8.
现有对中国性别差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收入的分析而忽略了工作满意状况。文章研究了居民工作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及其决定因素,主要发现为,总样本中男性的工作满意度均值略高于女性,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显著;从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来看,既有男性工作满意度均值大于女性的情形,也有女性工作满意度均值大于男性的情形,还有男性和女性工作满意度均值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形;在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的决定因素方面,男性和女性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其关键的差异体现在劳动时间、党员身份、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性别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迟巍 《统计研究》2008,25(8):54-58
本文利用三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里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以及成因。研究发现在1980年代,性别收入差距程度较小并且在各个收入水平上类似。而到了1990年代以后,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有所扩大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里。本文还发现在低收入群体里较大的性别收入差距主要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本文由此建议社会更加关注低学历、低收入的女性劳动者,保护她们的权利,该群体是劳动力市场上最弱势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李芳芝  李超 《统计与决策》2016,(13):106-108
文章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组群工资差异分解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性别收入差异在雇员内部比雇主内部更明显,表现出—定的异质性,但是在两个群体中特征效应的贡献都较小,系数效应是导致性别收入差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