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仲山  谢长 《统计研究》2016,33(10):38-45
CPD法是国际比较项目(ICP)中应用的一种重要的多边价格比较方法,多边价格比较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ICP公布的各国购买力平价数据的可信度。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CPD法中存在的价格异方差问题,引入一种消除异方差的WLS估计方法。然后以2011年ICP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各大类商品的价格数据为例,实证说明WLS估计的CPD法能显著提高各国购买力平价数据的可靠性;相对而言,存在异方差的CPD法会系统性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向书坚  李凯 《统计研究》2018,35(9):16-28
2014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轮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测算结果与发展中国家真实经济规模存在偏差,引发了发展中国家购买力平价是否被系统性低估的疑问。为此,基于ICP中中国部分的测算结果,立足于国际比较项目支出法测算的角度,对中国PPP偏差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从理论上看,ICP要求参与国提供GDP支出项数据与规格品价格数据在大国内部受到 了市场分割的影响,识别这种分割程度即空间关联性是ICP数据调查的前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①在ICP的第七轮与第八轮调查期内,中国内部市场分割导致了价格水平存在时空两个方面的差异,影响了中国PPP计算的准确性;②市场分割导致的中国各地区的价差在短期内呈现随机性,只有长期才有可能出现趋同性。但2017年轮ICP调查周期由6年缩短为3年,使得这种趋同性难以出现在ICP活动的调查期内;③虽然ICP2017年轮采用滚动基期计算PPP,仍无法涵盖中国分割市场各自支出项目在空间上的不同作用力,这会使得支出法角度测算PPP时依然不能完全消除它的偏差,需要根据不同规格品的归属赋予不同权重才能较好地提高PPP测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谢长  杨仲山 《统计研究》2021,38(1):132-146
在国际经济比较中,可加性和特征性是购买力平价汇总方法应该具备的重要性质。针对新近发展的、基于双边指数所构建的兼具可加性与特征性的多边比较方法———MBC法,本文对其进行了拓展研究,发展出更为完备的MBC法:一方面,鉴于原始极值最优视角下的MBC法主要考虑的是存在较多“奇异”型价格结构的国家双边比较的特征性,为弥补该视角下的MBC法难以实现整体最优的不足,本文从最小二乘和对数最小二乘的视角分别构建MBC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在MBC法中考虑不同双边比较的可靠性差异问题,分别构建多重视角下的加权MBC法,并引入多种权重函数供应用者参考。采用 ICP2011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多重视角下的MBC法较好地整合了官方GEKS法的特征性优点和 GK法的可加性优点,相比已有满足可加性的方法,MBC法替代偏差最小,是较理想的既适合于实际物量比较、又可用作支出结构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还发现,最小二乘和对数最小二乘视角下的加权MBC法稳健性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杨仲山  王岩 《统计研究》2015,32(12):12-21
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GK法多边比较框架,采用T?rnqvist物量指数,对中国2000-2011年经购买力平价因子调整后的生产法实际GDP和支出法实际GDP进行了全新核算。研究发现:支出法实际GDP高于生产法实际GDP,这说明在我国经济生产能力即定条件下进出口贸易活动可以改进我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中国经济存在“增产不增收”现象,近年来生产法实际GDP的年均增速高出支出法实际GDP年均增速约0.2个百分点,这导致生产法实际GDP和支出法实际GDP的差额持续下降;从指数分解结果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汇率的下降(也即人民币的升值)。  相似文献   

5.
ICP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进行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利用传统汇率法测算的比较结果越来越不能真实反映各国之间GDP的实际差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实际情况,因此联合国从1968年开始推出国际比较项目的研究。 ICP的理论方法是货币购买力平价,即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其具体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  相似文献   

6.
陈立双  祝丹 《统计研究》2020,37(4):18-31
大数据来源下CPI指数的创新编制,对及时了解新经济时代的物价走向和识别通胀危机、预测宏观经济拐点以实现我国通胀治理现代化、推动经济平稳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GEKS多边指数是近些年国际学术界重点研发的大数据热点价格指数,但其构造方法颇具争议。借助超市扫描大数据,就GEKS指数序列更新方法、窗口长度选择等学界难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获得了以下富有启发性的结论:①GEKS指数序列更新方法2、3应用效果相对较差;②随着窗口长度的增加,GEKS环比价格指数会趋于单位值,不同更新方法下的GEKS链式指数也会呈现一定的趋同性;而GEKS指数的通胀趋势判断力却不受此影响,但更新方法的选择却会导致其不同的通胀趋势预测结果;③更新方法4会随着窗口长度的增加而呈现更强的替代偏误,方法1却没有出现明显的替代偏误。综合而言,更新方法1和13个月窗口长度应该是编制GEKS指数序列更为合理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目的是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比较各参加国的实际GDP和人均GDP,它要求参加国提供十分详细的GDP支出分类数据。在国际比较项目中,GDP支出基本分类是测算购买力平价的权数,是确定代表规格品目录的基础,它是ICP活动中数据收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比较项目要求各参加国按1993年SNA版本的概念、定义、方法估算GDP及其支出基本分类。但考虑到有很多国家不具备全面具体执行1993年SNA 体系的能力。因此,它不要求各参加国重新估算与国民核算体系相一致的2004年度GDP支出数据,各国提交的支出数据应与本国的官…  相似文献   

8.
王岩  刘韶敏 《统计研究》2022,(12):85-103
本文基于国际比较项目(ICP)所采用的区域化比较方法,利用2011年154个经济体155个基本分类的价格和支出数据,模拟分析数据质量、汇总方法以及经济体区域归属三个层面的变动对ICP购买力平价测算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数据质量层面,某支出类别占该经济体总支出份额越大,则该支出类别价格数据质量的高低对测算结果影响越大,其中食品和非酒精饮料、建筑品和住房服务的数据质量平均来看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价格偏离幅度相同的情况下,价格下偏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大于价格上偏的影响。汇总方法层面,全球汇总方法和区域内汇总方法的变动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测算结果对区域内汇总方法的变动更加敏感。经济体区域归属层面,测算结果与区域划分密切相关,西亚和独联体区域内经济体的测算结果受区域划分影响最大,而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区域经济体受区域划分影响最小。本文模拟分析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变动对中国测算结果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研究的结论从方法和实践上为ICP未来的改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比较项目(ICP)是一项全球性多边统计活动,旨在通过收集一篮子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数据,测算出各参与经济体的购买力平价,以此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和空间价格平减指数进行国际经济比较。基于对中国2011年和2017年CPI调查和ICP调查采集的居民消费价格数据的分析研究,以回应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技术咨询组第三次会议有的专家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提出的两项质疑,并结合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在中国的具体实施情况,详细阐述中国参加国际比较项目面临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规格品对于中国的代表性问题、中国支出法GDP基本分类的完整性问题、中国在亚太区域参与国际比较项目的问题、ICP调查与CPI调查之间的差异问题以及中国建筑品价格与建筑投入价格的差异问题等,以期为进一步优化ICP调查框架提供理论参考,使ICP比较结果更能反映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和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世界银行于2007年12月17日和2008年2月26日分别发布了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初步报告和最终结果报告,内容包括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GDP及其主要支出构成指标的购买力平价(PPP)、基于PPP的GDP、主要支出构成指标及其人均水平等比较数据。报告中有关对中国PPP的测算及国际地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分别请国内知名专家发表对世界银行发布的2005年ICP结果报告的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购买力平价方法、正确使用ICP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