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理论与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三者相互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此项研究和具体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以金坛市为例提出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应用RS和GIS支持下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后,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对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应用、数据库建立与管理、土地定级因素空间分析和土地定级单元分计算等,并对上述关键性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农用地估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大陆农用地定级估价研究仍处于较低阶段 ,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成果的运用。我国农用地估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用地估价应包括农用地所有权价格的评估和农用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两个层次。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状况、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对农用地价格有一定影响 ,行政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也影响农用地的价格水平。农用地估价应遵循合法原则、最高最佳使用原则、替代原则和估价时点原则。建立健全农用地定级估价制度是“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进一步加强城市土地估价研究的同时 ,要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农用地估价的研究 ,使我国对农村土地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从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的构建、定级单元的划分、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的生成、定级单元分值计算以及级别的划分与确定等来阐述因素法在农用地级别划分中的运用,并借助于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泰兴市农用地级别划分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土地定级中地形地貌因素对土地质量空间分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以土地定级技术为依托,结合通化县城区土地定级,采用GIS手段,建立区域DEM数据模型,以坡度、坡向数据模型的建立及量化为例,提出地形因素在城镇土地定级中量化应用的新方法。按照城市规划对地形的要求,利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快速求取海量栅格单元的要素作用分及其总分,对地形地貌因素进行科学量化,揭示基于地形地貌因素定级下的城镇土地质量空间分布差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农用地估价对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重要的作用,并指出农用地估价要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估价技术路线,以便根据特定的估价条件,选定合适的估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用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土地的流转是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农用土地流转的必然性、流转的形式、制约农用土地流转的因素、推动农用土地流转的思路以及流转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别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用土地物权立法思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土地与农村土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村土地可分为非农用土地(建设用地)和农用土地等几部分。鉴于中国的国情,作为农村土地核心部分的农用土地,与农村土地的其他部分(如建设用地)不同,在进行农村土地物权立法时,应该对二者予以区分,分别规范。农用土地所有权应维持现状,由国家统一立法规定,坚持集体所有;农用土地的使用制度应根据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由省级地方立法予以规定,全国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农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估价市场的分析,针对现行土地估价模式的不足,就我国土地估价市场运作新模式的建构进行了阐述,以保证我国土地估价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是农民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农民家庭及子孙后代长远的生产发展权和生活福利权,是涉及诸多关系与矛盾的综合性制度和政策问题。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揭示现行制度下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症结,认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是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对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以下趋势:耕地保护目标由区域内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区域间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由以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由耕地征用补偿转向基于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在化的耕地补偿进而逐步开展耕地保护区际补偿机制研究。由此从3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未来的研究重点:从空间效率均衡的角度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角度开展耕地区域协调保护研究;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开展耕地区域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以及从帕累托优化的角度研究耕地区域保护补偿价值标准,并据此开展耕地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特点;利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出行为与流入行为两个方面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经济特征与政策制度因素等方面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强化土地流转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构建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中持续、稳定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可促进农地流转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家庭农业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492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和要素配置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农地使用权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而提高了农地规模对农业收入规模的正向激励,但使用权的完善也会激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抑制了农地规模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家庭农业收入占比的激励效果;农地处分权通过赋予农户处置农地和劳动力的权能,分别提高和降低了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收入的正向激励。最后,对农地流转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分析也发现,农地产权通过赋予主体决策自由,从而提高了转入农地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经营绩效和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6年江西省7个地区13个县(区)1402份农户调查数据,以农地细碎化为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预期、提高农地产权排他性能力直接促进,而且通过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间接产生正向影响。为此,要继续推进并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充分发挥确权的积极效应,防止传统确权方式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既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地流转机制创新及其效率增进的客观要求。论文在对农地经营权资本化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农地经营权资本化驱动农地规模化的内在机理,从模式诞生背景、模式主要特征、模式实践效果等层面,对比分析了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农村“土地银行”等为代表的几种农地经营权资本化运作模式的特点,提出通过培育农地经营权资本化的有利环境,来克服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加速农地规模化。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农地制度改革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比例高是我国台湾与大陆农业资源的共同特征。因此 ,制约人们对有限农地资源使用方式选择的农地制度安排 ,在影响两岸农地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中 ,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以 194 9年为起点 ,台湾与大陆由于经济制度不同 ,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农地制度改革途径 ,并且 ,各自的农地制度安排也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与客观经济规律运作中展示了利弊。对两岸历经 50年的农地制度改革绩效与弊端进行比较与分析 ,作为农地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小农经济发展之借鉴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承包法所依据的现实生活条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制度安排的缺陷与农地抛荒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传统法律文化包含着农地产权私有化的价值观念,市民社会要求农地承包法尊重农民身份及原始取得所有权的历史。未来重构的农地承包法要以农民生存利益为本位,落实农地可持续的发展观,制定农地承包法的双重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地市场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绩效。当前的农地市场流转存在着农户作为农地市场流转的主体地位比较脆弱、非市场力量支配农地价格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户主体地位强化、农地价格机制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创新角度,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20.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