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阐明了发展我国农业的重要性。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一系列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农业工作的重视。文章还着重论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即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发展农业的基本思想。农业发展靠政策.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发展靠科学,主要是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靠的是什么?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本文试就科技兴农的重要地位、目前农业科教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等问题,作一些初浅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毛泽东农业发展道路理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必须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在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上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 ,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但也出现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 ,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使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在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上,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但也出现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使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推广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推广,推广技术靠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就此总结出当今农业推广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队伍整体水平薄弱且参差不齐、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不适应等;并在新时期下农业推广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推广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对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上下,以实际行动迅速掀起了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终还晕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科技兴农已成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的战略方针。但是,科技兴农还必须以法律作保障。“科技和法律是现代文明的双翼。”(宋健同志语)只有这两者比翼齐飞,我国的农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本文拟对科技兴农的法律保障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农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绝不是个短期、权宜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主要靠人来完成。因此,调动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农业工作的前提。这就首先要靠政策来加以保证。 有资料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在30%左右。仅杂交水稻一项的推广,20多年来就累计增产粮食近百亿斤。由此可见,农业科技的  相似文献   

8.
决定一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除了农业资源禀赋的约束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支持强度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常说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在政策和科技的背后同样是资金的注入。因此,国家对农业资金投入的多少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大小一般来说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政府是否有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生动的力量。实践将证明,依靠科学技术是使我国农业摆脱徘徊局面,攀登新台阶的战略途径。 我国现有农业高校近70所,这些学校所主办的学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一般学报未能充分发挥及时传播、推广农业科研成果的作用,使一部分科研成果长期束之高阁,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这对我国农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现阶段,山西农业正处在一个由自给、半自给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 实施科技兴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民文化的全面素质,对於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轨道上来,具有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极大比例,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为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後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在农村农民科学文化教育中,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学校大有作为。关键在於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改革中求发展。国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他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提出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要依靠改革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他提出了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 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靠品种的改良和增加、肥料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耕作管理技术的提高等等。无论中外,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现代农业更其如此。象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农业以前曾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而现在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里,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是起决定作用的。科学的轮种制,改良品种的出现,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的施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发明,科学的农场经营管理制度,使欧美农业的面貌大变,现在欧美农民的收入已可和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处于基础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因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我国制订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而最终实施这一战略靠的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而农业科技者和农民素质的优化则靠教育的培养。因此,教育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效益作用。 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科学技术。“农业问题的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要实现新的突破,登上新的台阶,关键在于实行“科技兴农”战略,使现  相似文献   

16.
一、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曾以繁荣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令世人瞠目。然而到了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异军突起,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使中国农业相形见绌了: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工具陈旧,发展速度缓慢。不甘人后的中国人在饱经挫折和教训之后,终于确认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现代化之路,而要尽快现代化就必须革新观念、改变体制。15年来,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渐渐认识到,振兴农业,要靠政策,要靠投入。而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之后,我们才得出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认识——振兴农业,固然要靠政策和投入,但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解决不了中国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中国农民增收问题,一要靠农民自主创业,二要靠发展非农产业吸收农民就业。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和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收入的多样化和货币化,其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王连生 《南都学坛》2005,25(4):106-109
邓小平农业科技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关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农业的出路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关于加快科技推广,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关于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关于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农业科技事业的领导;等等。研究邓小平农业科技思想,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推进农业经济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在参与经济国际化进程中,要实现在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是要靠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作保障,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在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外向型农业、创立农产品名牌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20.
1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振兴农业的重大战略措施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是,全国约有70%的早已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施肥的有效率平均只有30%;果树剪枝、家禽防疫这类最普通的简易技术也没有为广大农民所掌握;生猪死亡率达10%(而世界生猪死亡率只有2~3%);饲料转化率为5∶1,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的2∶1,……如此种种,基本原因是农村劳动者(包括乡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和科学素质低,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