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会敏 《理论界》2022,(5):90-96
苏童小说中,不论是“枫杨树”系列作品对家族历史的探寻,还是“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对童年生活的回望,都是江南背景下的怀旧书写。作品中对故乡的情感、对过往岁月尤其是对童年与少年时代的追忆、叙事中强烈的抒情与审美意味,都体现鲜明的怀旧色彩。苏童作品中的怀旧情感是多方面的,在对家族历史的诗意描摹、对年少时期生活过的城北地带的深情回望中,有着对旧事旧物难以割舍的痴迷与怀念,也有着面对江南诗意化的散失而带来的感伤、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如何评价庾信及其作品中的“故国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庾信本来是一个失节事敌的封建文人,我们应当揭露他、批判他。但是,最近几年学术界却有一些同志把他视为“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甚至有人称他是“不朽的伟大诗人”,是“六朝时期最杰出的一位爱国诗人”。他们一方面袒护庾信的变节行为,一方面又美化他后期作品中的“故国之思”。说什么“庾信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是值得肯定的。”庚信的“故国之思”“包含着深厚的祖国爱”,他的作品中表现的“虽死也要回到祖国的顽强精神是很动人的”,“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认为,这些评论不仅关系到如  相似文献   

3.
吴梅村“三行”名篇主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声 《文史哲》2001,(5):50-54
吴梅村的“三行”名篇一向被认为是反映清初苛政 ,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 ,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三行”诗的深层内容是反映作者的亡国悲哀 ,表达作者怀念故明、抨击清人统治的思想情感 ,同情民瘼是在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体现了梅村此时的遗民立场  相似文献   

4.
酒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 ,李清照作为一个卓越的女作家 ,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词作。她继承了传统的“醉美”风范和“诗酒”情节。饮酒词中描写夫妻情感和怀念故国的作品 ,深沉凝重 ,描写赏花则各具风貌 ,迥不相同 ,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民歌按传统分为“育林道”和“图林道”两大类,其中那些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无情揭露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作品是科尔沁民歌的精华,科尔沁民歌中反映妇女怀念征人的诗篇、歌颂英雄的诗篇以及一些政治讽刺诗也写得相当出色。此外,科尔沁民歌在表现手法、刻划人物等方面也有与众不同的特征。科尔沁民歌不仅被本民族视为民族瑰宝,也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做出了贡献,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蒙古学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近年来文学评论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来谈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成绩有目共睹新时期散文创作有足以值得称道的成就.将散文放到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追踪它的思想艺术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对散文所取得的成就的认识.最先引起人们关注并且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的作品,是和揭批四人帮有关的挽悼性散文.怀人念旧、、忆别伤逝的题旨和文化革命十年动乱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联系在一起,赋予作品强烈的政治思想内涵,叙写生活中最熟稔的真人实事,抒发郁积于心头最是难以释怀的哀痛与深情,又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的力量.挽悼性散文中最优秀的作品有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去的信》,丁宁的《幽燕诗魂》,孙犁的《远的怀念》,巴金的《怀念萧珊》等.在文学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历史深层动因的探求中,散文继续向社会和读者奉献出思想艺术力量深广凝重的佳作.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巴金的《随想录》,是它们之中的代表性作品.整体地看,从挽悼到反思,虽然同是以“文革”生活作题材,却不但具有主题延伸、转换的意义,而且具有思想艺术深化,审美价值丰富提高的意义.站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去回溯历史,立足于一个新的思想制高点来  相似文献   

7.
今年恰逢弘一大师(李叔同)圆寂60周年,故撰此文以表对先师的怀念和景仰。此文是本人关于“弘学”研究的系列文章之一.“淡”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与“浓”相对的一个十分令人深思的审美范畴。弘一大师的恬淡书风是其人生的缩影、心灵的写照,本文旨在论述其人生及书艺体现美的历程为日益“淡化”的历程,揭示其人生及书艺所张扬的“淡中情味”。  相似文献   

8.
張启城認为:“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无論是音乐、美术、文学……都毫无例外的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具有强烈阶級性的作品,阶級性比較薄弱的作品以及沒有阶級性的作品。”我們認为:作品中阶級性表現的形式或程度的不同,这种情况是存在的——特別是在古典作品中。但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我們和張启城是有根本分歧的。張启城認为这是由于“作者表現的对象有所不同”的緣故:“有的对象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阶級內容”,因而“其表現的作品也一定具有强烈的阶級性”;“另一类表現的对象如一般的离情別緒等及不包含任何阶級性的自然美”,描写这类“对象”的作品就“没有阶級性”或“阶級性此较薄弱”。对这一謬誤的說法,我們从下面四点来談: 一、作品的阶級性决不是由“作者表現的对  相似文献   

9.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在创作上有诸多相似,散文化的结构、童年的视角、自叙传式的故事、对故乡的遥望与怀念,给了这两部作品以神似:怀恋的,哀婉的。同时作品中又弥漫着强烈的差异,林海音是生活的主角,坚强而独立;萧红则是一个旁观者,寂寞而孤独。  相似文献   

10.
梁鸿 《中州学刊》2002,(4):100-106
通过解读师陀作品中的“异乡”和“故乡”意象 ,分析师陀作品诗性的生成、特征及在现代乡土文学中的意义 ,作者认为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诗性品格基本上循着两条道路发展 :古典诗性和现代诗性。所谓古典诗性是指作家基本上遵循古典美学意义上“美”、“和谐”等审美理念创作并试图建构一个田园诗般的“故乡” ,这一乌托邦世界是作者思考的终结点。现代诗性却意味着作者面临着“故乡”和“现实”的双重失落 ,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深沉的“故乡情感”的矛盾统一使师陀作品蕴含着一种充满激情的理性精神。但这两种诗性品格在作家作品中并非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11.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作品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在《实用美学的基础》一书中论述实用美学的特征时曾提出一条基本原则;精神产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能使人感到愉悦.”同样道理,对于精神产品之一的新闻作品来说,能否使读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享受到“审美愉悦”,便是新闻作品内容是否具有审美品格的标志.这里所说的审美品格,是指新闻作品中使人享受到“审美愉悦”,从而产生精神力量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什么样的新闻作品内容才具有审美品格呢?或者说,新闻作品在使人享受到审美愉悦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体现何在呢?从新闻作品的实践来看,大凡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其内容无一不是具有“新、深、实、精”等美学特征的上乘之作,这“新、深、实、精”便是新闻作品内容具有审美品格的标志.“新”即“新鲜”,是新闻作品内容具有审美品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新闻作品的新通常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时间新,二是内容新.时间新是指新闻作品应当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新闻事实发生时期距新闻作品公开发表时间的时间差越小,则给人的新鲜感就越大.曾获全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金浦机场今天下午发生爆  相似文献   

1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43-43
吴广平、史新林主编《徜徉宋玉城》一书,凡50万字,作为“安福临澧文化丛书”之一种,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全书由“宋玉赋今译”、“先贤评宋玉”、“名家咏宋玉”、“宋玉新探索”、“宋玉与临澧”、“宋玉城怀古”、“宋玉城开发”七个部分组成.除辑录了历代著名学者和著名诗人对宋玉的评论和歌咏、收入了九位外地专家学者的宋玉研究论文外,其余文章均出自宋玉贬谪地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作者之手。此书较为集中地展示了,晦澧专家、学者研究宋玉的最新成果和临澧作家、诗人怀念宋玉的最新作品。众多学者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图像学等角度对临澧宋玉城的性质与功能、宋玉与临澧的关系、宋玉城的开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收集整理了几千年来流传于临澧县的有关宋玉民间传说故事,这些论文与故事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材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了解宋玉生平与作品的崭新窗口。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保护的起点是作品,而作品的构成要件是表达和独创性.本文建议,我国《著作权法》应当明确规定作品的定义.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和学术研究中,依据定义中的“表达”和“独创性”两个要件,理解著作权法中所列举的作品种类.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20世纪服装历史上值得怀念的女人之一,有着深厚服饰文化底蕴的她偏好把对服饰的痴迷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在她的小说中,服饰重复的表现形式缤纷多样,既有作品内部的重复,又有不同作品之间的重复。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服饰一经加以重复,既可以疏通行文脉络、绾锁作品结构,还可以凝聚意义、衍生象征寓意。比起单纯的服饰物象,重复出现的服饰指涉更复杂,意义更开阔。  相似文献   

15.
“点”和“染”本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两种技法。 这种绘画的技法借用到文学艺术中,成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有人称之为“点染”格。在一篇作品中,正面表明作者的感情或作品的思想意蕴曰“点”;为表达作者的感情或作品的思想意蕴所进行的铺张曰“染”。这种“点”与“染”的结合,常常深刻而又明确地突出作品的主旨,给读者以鲜明丰富的艺术感受。 语文教学同绘画艺术、文学艺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点染”的技巧也便自然地被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广西新生代作家之一,壮族作家李约热具有清醒的小说文体意识,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个性特色。“不确定性”是其主要特色和创作风格,也是作者观照世界的方式。“不确定性”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意图、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跳跃性强等方面。“碎片化”是造成李约热小说“不确定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谁是小说叙述者 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总是有一个叙述者在那里向读者讲述着一切,不管这个叙述者在作品里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甚或有时它将自己的真身隐匿得难以寻觅,但是它在小说中却是切切实实地存在着。那么,这个叙述者究竟是谁?有人认为,传统小说所惯用的那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一般的叙述者与作者是合二而一的;而有的人又把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叙的作品称作“自传体”、“私小说”,认为那个讲述着一切的叙述者“我”是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8.
何柏林(《中国日报》记者,以下简称“何”):现在对毛泽东的怀念很多,其中也难以回避诸如现今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您认为这种怀念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这种“毛泽东热”的符号表征,能够引导人们对毛的历史角色的清楚认识吗?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朝鲜作家安寿吉的作品中存在着对于“民族”的思考与认识,其相关作品中的“他者”(即“满洲人”和“日本人”)叙事认识既是构成作家在“满洲”时期的现实认识的基础,也是朝鲜人在“满洲”探索生活方向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20.
刘晗 《学术论坛》2007,(5):38-41
在符号政治学视阈里,“恶搞”是一种符号实践。“恶搞”以方言为策略,抵抗共同语的同质化运动,以确保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恶搞”对人本主义美学的原创幻觉失去了信心,只相信拼贴。“恶搞”将拼贴到一起的符号去历史化、去语境化,在一个共时性的文本空间里重新缔结一种新型的语境关系,另建一种不同于原初语境的新意义,与原初意义形成反讽关系。“恶搞”在精神维度上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状态的回忆和怀念,是对人的日常生活中森严的秩序感及其无处不在的压抑感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